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 行政决策.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78504077
  • 上传时间:2021-04-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行政决策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一、行政决策的概念与特点(一)行政决策的概念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二)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主体决策的特定性-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2)国家行政机关内的公务人员 (3)依宪法、法律规定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享有行政权的社会组织 2、行政决策主体的广泛性 由于行政管理范围和对象的及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它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的重大事务3、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 行政决策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而制定,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行政方式作用于社会,它具有强制性三)行政决策构成的三个要件1、目标---基于决策问题的需求而产生的一定的目标2、行动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多项行动方 案3、结果---不同的行动方案及其具体实施所达到的不同结果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类型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国家决策、地方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不同----战略决策、战役决策、战术决策3、依据决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所依据的条件的不同----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4、 依据决策使用方法的先进程度---经验决策、科学决策5、依据决策目标的要求不同---最优决策、满意决策6、依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集体决策、个人决策7、按照决策的时间先后顺序: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8、根据决策目标数量的不同 :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三、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信息原则 (1)行政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 (2) 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是和信息成正比的信息越及时、准确、全面,决策思维就越具有深度和广度 (3)信息原则对决策的要求是建立和健全信息通道,并利用外脑来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2、预测原则 任何行政决策都是对未来行动所作 的一种设想,是在事情发生之前的一种预见分析和抉择,具有明显的预测性3、系统原则 由于决策对象本身就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行政决策主体在制定和实施行政决策时,应注意决策对象所处的整个系统,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加以系统的综合分析4、可行原则 要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比较,对决策实施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技术等各方面都要予以保证,防止盲目和负面的决策。

      有时现实条件不完全具备,还要经过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使决策政治可行5、择优原则 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只有一种方案的“霍布森选择”是难以作出最好的决策的6、动态原则 任何系统都是变化发展的,决策对象总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项决策的制定、执行、修改也是一个很长的动态过程当决策与客观情况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必要时还要进行追踪决策,对决策做根本性的修正四、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一)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二)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技能(三)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系统与体制一、行政决策的子系统(一)行政决策系统的定义 行政决策系统是由参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一种组织体系 1、从政府组织体制上说,决策系统可从纵、横向划分为若干分系统 2、纵向上可分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权机关的决策分系统,横向上任何一级政权机关可大致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分系统、政党决策分系统和政府决策分系统(二)我国行政决策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构成1、纵向上:分为中央、地级市、县、乡镇五级政权机关的各层次的决策系统2、横向上:划分为党的领导决策系统、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决策系统 、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

      3、每一个决策系统内部又可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三) 四大子系统1、信息子系统 (1)定义: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决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贮存等工作它是决断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为行政决策提供资料2)要求或特点:准确全面、及时、适用3)作用或职责: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信息2、参谋子系统(1)定义: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的, 它也是决断子系统的辅助机构参谋子系统集中了参谋咨询人员的集体智慧,运用现代化的决策技术和方法,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组织形式:有官方的、非官方的、民间的和跨国的3)要求或特点:集体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4)作用或职能: a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 b确立政策目标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3、决断子系统(1)定义:是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领导者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政策制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制定的全过程2)要求或特点:权威性、主导性(3)作用或职能:a 界定政策问题 b 确立政策目标 c 设计政策方案 d选择政策方案4、监控子系统(1)定义:是指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2)要求和特点:在我国,有内、外两大监控体系 内设监控机构: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 外部监控体系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组成(3)作用或职能:a 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 b 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 c 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每一个决策系统内部又可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二、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一)行政决策体制的定义: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二)行决策体政制的构成 现代行政决制策体是一个由行政决断子系统负责确定行政决策目标和选定行政决策方案,由行政决策信息子系统负责收集、处理和提供行政决策信息,由行政决策咨参谋子系统负责设计、论证、评价行政决策方案的完整行政决策系统三、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 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是根据最高决策者的人数划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根据决策权力使用的特点划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当代世界的决策体制主要要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1、基本含义:是通过传统继承或政变等方式产生的权威人物享有最高的决策权2、具体类型:(1)宗教领袖型 在以伊朗为表的代神权制国家中,议会和政府的活动依据是“真主的法律”---伊斯兰教义相应地,高居于决策权力的最顶端的也就是不受任何机构约束的宗教领袖,议会和政府的活动也要受其监督2)君主亲政型 君主既当朝有亲政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君主属下的大臣会议 相当于内阁,拥有立法和行政权力君主通过大臣的选择权和监督权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3)军人独裁型 指通过政变方式上台的军人掌握最高行政决策权二)议会制1、基本含义:首先由公民选出自己认为能代表自己表达意愿的代表或议员,然后又代表或议员来代表公民直接或参与做出行政决策,维护自己的利益2、 具体类型:(1)议会—总统制(2)议会---内阁制 (3)议会---委员会制(1)议会---总统制a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议会—总统制国家,国会和总统分别由选民选出,各自对选民负责;b政府由总统组织,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事务决断权,政府成员不得兼任国会议员;c国会通过的决策方案要经过总统签署方可生效,总统对国会的决策方案有否决权;d国会有权弹劾总统,但总统无权解散议会;e总统在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某些决策要受国会制约(2)议会—内阁制a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b国家行政权属于内阁,国家元首是“虚位”c阁所作的重大决策,必须取得议会多数支持d内阁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通常由多数党组成e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内阁也可提请元首解散议会,由重新大选产生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3)议会—委员会制a议会至上,不仅具有立法权,而且掌握行政权;b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主持日常行政事务;c委员会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解散委员会d委员会所做出的决策,须经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的权限与其他委员平等(三)人民代表大会制(1)性质: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是有中国 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2)内容:民主选举、民主集中制、议行合一、中央与 地方的指导监督关系、民族区域自治(3)特点: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领导作用: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干部的领导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程序• 问题界定• 目标确立• 方案设计• 后果预期• 方案抉择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方式1、 全体一致的原则2、 多数原则3、 过半数原则(一)全体一致的原则1、优点:(1)实现“帕累托最优” (2)保证平等的决策权2、缺点:(1)决策的成本相当高昂 (2)助长“策略行为(二)多数原则1、优点:大大降低决策成本2、缺点:极有可能形成多数只是一种相对多数而实际上是一种“少数”的局面(三)过半数原则1、优点:(1)更能节省决策成本 (2)更能保护多数人的利益2、缺点:(1)整个社会的收益可能出现负值 (2)有可能出现“循环”的问题 (3)可能出现“多数人强制”的现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