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历史复习专题.doc
6页山西历史复习专题山西历史概述山西历史概述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遗产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曾活动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以及唐朝名相狄人杰、裴度;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就在晋南、豫西一带兴起 周代,山西的国号为晋春秋时期,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 秦代,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上党、河东、雁北及代郡五郡 南北朝时期,北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及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隋代,太原、长安、洛阳成为黄河流域上的三大城市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由山西起兵夺取天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尊称太原为「北京」,纪念这块创朝立国之地 辽、金代,大同又作为辽、金陪都达二百年之久 元代,山西与山东、河北省共称元朝之「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是黄河流域的蓍名都会 明代,山西行中书省设于太原清代,山西的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晋商」在全国的经济命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国初年起,山西一度是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五台山等地成为八路军的战略根据地,山西因而再度扬名天下山西名人人人 物物 出生地出生地出生时间出生时间简简 介介 重耳前 697~前628 初因晋室内乱被迫流亡 19 年62 岁返晋,锐意改革,晋国实力大增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诸侯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师旷 山西洪洞人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秦乐的神异故事李悝魏国人前 455~前395 年战国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时为相,在魏推行变法,创立封建法制,使魏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所著《法经》成为秦以后法律的蓝本韩国人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始祖,慎到是“势”派始祖,韩非子(韩国人)综合三家集法家大成张仪魏国人(今山西万荣县)?~前 310 年纵横家,初期游说诸国,后入秦曾以献商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一带)之地六百里为诱饵,破坏齐楚联盟,使秦乘机夺楚汉中(今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不久病死荀况赵国人约前 313~前 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领之一,主性恶说曾在齐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讲学,三任238 年祭酒到燕游历,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终老于此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其学术源于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长,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关羽河东解州人?~219 年三国时蜀汉名将,受封汉寿亭侯为刘备镇守荆州,兵败被杀为人忠义,事迹为后人推崇神化,影响民俗至深裴松之河东闻喜人372~451 年著名史学家。
刘宋时奉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一改过去作注偏重训释文义的传统,重点在史实的增补与考订参考各家史籍 140 余种,注文史料丰富,文字超过正文三倍,价值不亚于正文,开创了作注新例另有《晋纪》行世王勃绛州龙门人650?~676年初唐四杰之冠在他 27 年的短暂生命中,遭遇坎坷,怀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历代传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千百年一直脍炙人口武则天并州文水人624~705 年中国惟一的女皇帝14 岁入宫,初事唐太宗为才人31 岁时为高宗皇后,66 岁时称帝改唐建周实际执政的近半个世纪中,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祖国统一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王维山西永济人701~761 年别号“诗佛”唐开元进士,曾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对李林甫擅权不满,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避世隐居,拜佛念经其作品主要是田园山水诗,大多吟咏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颇见功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通音乐、绘画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山西永济人773~819 年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时积极参与,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曾提出“文以载道”、“辅物及时”,提倡文章为刷新政治、补救时弊服务,与韩愈同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存世的 400 多篇散文,文笔生动,思想性强,说理透彻,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诗,风格清峭学问广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学上属朴素唯物主义,有《天说》、《天对》等论著白居易祖籍太原772~846 年晚唐著名诗人晚年寓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在艺术上具有形象生动、纯朴自然、通俗晓畅的独特风格与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其作品以组诗《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传世名篇荆浩五代后梁沁水人唐末五代后唐末五代山水画第一人后因隐居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过着隐士兼画家的生活他博通经史,精于儒学,又善书法,对美术理论造诣颇深,撰有《笔法记》和《山水诀》各一卷一生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创作实践,留下来很多作品,为历代名家所叹赏著名的有《寒林图》、《匡庐图》等杨业河曲一带人?~986 年北宋抗辽名将曾以轻兵击败辽十万大军于雁门,被辽军誉为“杨无敌”宋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师,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因东路军兵败,被迫撤退由于统帅潘美指挥错误,他陷于孤军作战,重伤被俘,拒不降辽,绝食三日亡。
其夫人及子孙在以后的抗辽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后人把他们的事迹演义成故事、评书等,广为传唱司马光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1019~1086 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奉命设居专事修史,邀集范围禹、刘恕、刘侵入等主要助手,历时 19 年书成,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分编年体通史哲宗继位后,入朝掌政,废新法、复旧制,任相八个病死,封温国公,谥文正关汉卿山西解州人生于金末,卒于元杰出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长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层人民中间,一生从事戏剧创作,而且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比莎士比亚早两个世纪,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传下来的《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1958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罗贯中太原清徐人约 1330~约1440 年元末明初杰出的戏曲、小说作家成年后离乡外出漫游,曾入张士诚幕府一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全传》、《隋唐两朝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传》、《粉妆楼全传》等长篇小说,《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剧本他的小说作品,开拓和确立了中国古代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新体制,使“小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与诗、词、散文等雅文学形式并驾齐驱的重要一翼。
傅山山西阳曲人1607~1684 年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和书画艺术家明亡后,曾出家为道士,故以朱衣道人为号一生为反清复明而斗争,与顾炎武、屈大均等著名反清人士交往很深康熙时受清廷礼遇,但他不为所动,表现了坚定的遗民气节学术思想不重视理学,独辟蹊径研究子学,是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其画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书法更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医学造诣颇深,尤以妇科为最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人1849~1898 年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博学多识梁启超称他为“山西通儒”为官刚正清廉甲午之耻,促使他走上变法维新之路发起关学会,以言官身份屡请变法新法失败的前夕拒绝出走,在狱中写道:“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缧绁到今终不怒,未知谁复请长缨”,慷慨赴死渠本翘祁县城内人1862~1919 年山西第一票商和最早的实业家光绪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后以外务部司员驻日本横滨任领事一年他目睹清政府日趋腐败,对政界十分冷淡,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实业和教育上曾创办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业双福火柴公司(今平遥火柴厂的前身)他还领导了山西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任保晋矿务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他创办祁县中学,曾任山西大学堂监督民国以后,寓居天津,专门从事书画收藏和著述,1919 年病故赵树理山西沁水人1906~1966 年贫农家庭在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出狱后开始创作生涯抗战期间入党,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及一些戏剧、曲艺作品,在实践文学大众化方向上影响深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创作和文学主张,指出了一条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大众化风格的道路,影响着一代文风,尤其在著名的“山药蛋”流派中起着领军作用高君宇静乐县人1896~1925 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山西党组织创始之一曾参加中国共产党“二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赴苏联参加了共产党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终因积劳成疾,29岁时病逝其女友石评梅(平定人,文学家)在其墓碑上镌刻了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辉光,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形象地概括了高君宇光辉短暂的一生。
刘胡兰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2~1947 年8 岁时就为八路军站岗放哨,13 岁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4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1947 年刘胡兰为救助群众遭阎匪军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目睹六位同志被残酷屠杀时,给敌人以响亮的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最后在敌人的铡刀下壮烈牺牲毛泽东题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