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化史第六讲PPT.ppt
28页第六讲 古代宗教文化略说一、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根本特质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从词源看 从历史看 二、中国宗教文化的特点多宗教,无国教牢固的祖先崇拜习俗王权始终高于神权民众务实的信仰习惯三、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一)、佛教1、佛教的派别大乘(Mahayana)与小乘(Hinayana ) “乘”,梵文yana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小乘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 大乘众生皆可成佛小乘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 大乘以普渡众生为目标2、佛教的传播小乘南亚、东南亚(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 )大乘帕米尔高原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3、中国佛教三大系汉地佛教藏地佛教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 4、汉地佛教的宗派天台宗(天台国清寺是其发源地)曹洞宗(日本曹洞宗祖庭宁波天童寺)三论宗(祖庭西安草堂寺)法相宗(祖庭西安大慈恩寺)律宗(祖庭在西安净业寺)华严宗(祖庭在西安至相寺)禅宗(祖庭河南少林寺,以达摩为初祖)净土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 共13个宗派5、中国民间的佛教信仰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
二)、基督教1、基督教派的分类基督教是主张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总名 东部正教(即东正教或希腊正教)曾以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为其名誉上的教主圣索非亚教堂是其中心教堂罗马公教(即天主教或加特力教)以罗马梵蒂冈为中心,最高领导人为罗马教皇,圣彼得大教堂是其中心教堂新教包括路德教派(德)、加尔文教派(法)、圣公会派(英美),新教开始时以德、法、英、美为中心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带 创始人耶稣基督君士坦丁大帝 公元4世纪初发布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的希腊语s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唐朝的景教聂斯脱里派 明朝万历年间罗马公教(天主教) 清朝雍正年间 东正教 19世纪初 新教(基督教)宁波是新教在浙江传教的重要据点 最早到达宁波的一名宣教士是信义会教士德国人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 (三)、伊斯兰教1、伊斯兰教的产生与文化 伊斯兰是阿拉伯文Islm的音译,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安拉的旨意 先知穆罕默德 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他自己则是安拉的最后一位使者,传布伊斯兰教 “古兰”一词是阿拉伯文Qur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路上丝绸之路:经敦煌传入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等地传入传播特点:内向型唐代特定民族血缘家族纽带四、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情况1、道教的兴起与衰落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南北朝时期(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的改革) 五代 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 )元代(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 明代(走向衰落 )清代(更加衰落 )2、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1)古代巫术鬼神思想(2)神仙传说和方术活动(3)荆楚文化中的道家哲学(4)汉代经学思想3、道教的派别初始时期 太平道五斗米道 张角 东汉灵帝 太平经 大贤良师 张陵 东汉顺帝 老子五千文 张天师 天师道 后期全真道正一道 金初 王中孚王嚞 七徒(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 元代中后期 张与材 “正一教主” 符箓派 两派区别:全真道:出家道士,蓄发、须,头顶挽髻,素食,重修行 正一道:在家道士,一般不蓄发,重符箓,主要从事斋醮活动 单元思考题: 鲁迅曾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鲁迅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