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导师论文2.docx

3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8660447
  • 上传时间:2021-1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8.4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文2《“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蔡雯 -2 -《从“公共新闻”至U "公民新闻”》蔡雯 -4 -《公民新闻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的应对》蔡雯 -6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牛成》秦志希 -7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秦志希 -8 -《“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蔡雯 -11 -《中国公共新闻活动的实践辨析》强月新 -12 -《论新闻真实》陈力丹 -16 -《传媒整合:传媒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强月新 -17 -《文化视野中的媒介演变》秦志希 -18 -《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秦志希 -19 -《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 -20 -《将监督地方权力的舆论组织起來》陈力丹 -22 -《我国三网融合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石义彬 -24 -《西方新闻口由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表达》石义彬 -26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单波 -28 -《评西方受众理论》单波 -29 -《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陈力丹 -29 -《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陈力丹 -31 -《新媒体对广播业及社会结构的影响》陈力丹 -35 -《微博对把关人理论的解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靖鸣 -36 -《“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蔡雯1、提出“公共新闻” (public journalism),在美国又被称为"公民新闻” (civic journalism), 1990年前后提出。

      其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 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纽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学者是纽约人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 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 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Z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 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 他还进一步提出,新闻业是健康的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市场取代了公众而成为现 代社会中唯一的舞台,我们将全部沉沦 Jay Rosen教授呼吁新闻媒介担当起更积极的角色, 去加强公民的职责和权益保护,推动公共讨论和复兴公共牛活《新闻记者的工作目标M 1999)O在美国媒介的“公共新闻”探索中,媒介与媒介Z间的合作在加强,包括一些原本是竞争对 手的新闻媒介,也会为一个共同的议题而资源共享,进行合作维吉利亚导报(the Virginian- Pilot)的编辑们在一次研讨会上说,他们是“通过在编辑部 小改变新闻文化來做公共新闻的”,并且这样总结他们的经验:1.让新闻报道揭示出公众带给 这些新闻事件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向公众描述冲突。

      2.普通公众对事件的认识与专家们对事件的 认识是同样有价值的,应该同等看待3.在报道谁、什么事、为什么、什么时间和在哪里的同时, 要力图向公众解释这个新闻事实为什么值得他们去关注4.记者应该着力挖掘关于人们是如何 解决问题的相关事实,并尽可能提供建议,这样新闻媒介才有可能帮助社会公众参与到公共生活 中去2、 公共新闻6个目标Philip Meyer教授提出,“公共新闻”可以从六个方而进行界定:一是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的一种期望公共意识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公共意识的消减与 报纸读者的减少是有因果关系的,实际上报纸和读者都是社会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公共生活的不 关心,使得读者不再需耍报纸二是更长吋间的注意力的保持新闻媒介不能总是从报道一个事件迅速地转向另一个事件, 而应该对那些重耍的公共问题保持更长时间的关注,直到这些问题的所有方面都为公众了解,并 R使他们能够认真地思考和做出决策三是深刻地解析引导我们T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仅仅关注事件本身的报道,不但在时间跨 度上是受限制的,而且在内容挖掘上也是肤浅的,不能帮助读者看到事实背后所潜在的社会问题 的根源四是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从概率统计学角度说,绝大多数的人,以及他们的 行动,是处于中间部分的,而不是处于两个极端的少数。

      但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只是关注处于“极 端”的反常情况五是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重视内容,而不是技巧如总统人选类的报道,应该更多关注的 是这类选举对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竞选活动木身及竞选者的表演八•是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処因为表述口己的观点固然重耍,但了解他人的看法也同 样重要新闻媒介应该帮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去了解他人,促进人与人Z间的相互理解,这是“公 共新闻”的重要的一个方面3、 评价回顾西方近一个多世纪來新闻传播理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初步判断:在上 个世纪末出现的“公共新闻”理论及其新闻实践仍然是对美国新闻界对“社会责任理论”进行 思考和探索的一种表现,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思考己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理论层面上,更引人 注意的是,美国人众媒介以一系列实验性的新闻传播活动,在探索媒介在公众生活中扮演一种新 的角色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有人怀疑,“公共新闻”是媒介在帀场竟争的压力而询,为创造经济收益的一个策略对此, 坚持“公共新闻”理论的教授Ph订ip Meyer的回答是,“公共新闻苗后的理论包含了两个冃标 ——保持(媒介的)利益与联系社会公众——这两个冃标是相互关联的。

      我认为这很好,一直以來 我深深热爱报业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里我们有机会以做好事获得的回报来做好正在做的事,当 然,一•个H欺欺人的说法是能够保持两个方面的完全协调——服务社会与媒介赚钱如果媒介以 迅速地改变读者群來获収利润,这是没有多少挑战性的真正困难的是,赚钱并且真正服务于社 会《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蔡雯公共新闻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发轲,到90年代盛极一时的一场声势浩人的反潮 流的新闻改革运动新闻传播研究者、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工作者联合行动,新闻媒体、新 闻院校、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纽约大学的新闻学系主任杰•罗森教授被认为是公共 新闻运动的学术领袖,他第一个提出公共新闻的概念并作出了大量研究一、 公共新闻运动:美国新闻业的自我救赎公共新闻运动是以1988年美国总统人选为契机,针对当时民众对政治和媒体的失望、报纸 发行量长期下滑以及美国公共住活的衰退而在新闻业内部B发组织的一系列改革策略候选人 辩论无实质内容,报纸不仅添油加醋,而且冷嘲热讽)《华盛顿邮报》开始呼吁,地方报纸热情参加有学者将公共新闻的报道模式归纳为如卜- 几种:媒体一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民调、访谈一形成公共意见一要求权责机构回应。

      媒体"召开社区会议一针对特定议题进行公众审议"作出决策,处理社区问题媒体一选举吋期进行民调一建立公共议程一代表公民提问,请候选人回应1993年,罗森教授和《维奇塔騰报》的编辑梅里特正式把新闻改革称Z为“公共新闻”运 动在一些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参与这场运动的媒体遍及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作为媒体运动的“公共新闻”在美国已于2003年随着皮尤公共新闻中心的解散而暂时结束 但一些新闻学教授组建了 “公共新闻兴趣小组”仍在活跃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公共新闻乂与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结合向着一种称为为“互动新闻”或“参与式新闻”的方向发展二、 公民新闻:新技术语境下的传播革命互联网的出现极人地改变了新闻业的传播生态,“公共新闻”也从上个世纪由媒体发动公众 讨论、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模式,进入到普通公众可以不依赖人众媒体,H主发表观点, 形成舆论甚至组织,进而影响媒体、影响公共事务决策的新的阶段公共新闻运动的领袖罗森对这一媒体景观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和关注,他认为,网络技术为 “公共新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因为“读者和观众现在冇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新闻來 源渠道,他们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丧失对传统新闻媒体的敬畏”。

      2007年,他联合美国《连 线》杂志合作成立了公比新闻网站Assignment Zero在这里公众不但是新闻來源的提供者,还 可以参与到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来何谓“公民新闻” ?各实践机构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公民新闻网站的先驱——韩国公民新 闻网站Ohmynews的口号是“人人都是记者”,强调普通公众对于新闻信息报道的参与;美国公 民新闻网站New West则选择用“未经过滤的”这个字眼来形容由受众投稿发布的信息,以此强 调这个网站和传统媒体新闻发稿机制的不同,并对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属性进行了界定有美国学者认为,“公民新闻”使新闻的定义在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反复之后似乎乂回到了 起点,因为当美国第一修疋案被采用Z时,出版口由指的是任何人都有运用出版机构口由出版 的权利,而不仅仅是某一组织机构从事新闻出版的自由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人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淀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 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H益发展的 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H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拮息的制作和 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耍的新闻信息对以有口己的 判断。

      除了公民新闻网站,公民新闻还有如下表现形式:跟帖、博客、BBS、维基百科等三、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之比照在己有的研究成果中,“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常常被混为一谈其实根据前文对这两 者的梳理不难看出,虽然两者只有一字Z差,但彼此Z间却是有本质区别的首先,“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缘于不同的动因公共新闻” 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针对美国民众对于政治的疏离和报纸阅读率下降,由业界、学界和研 究机构共同推进的一-场旨在“更振社区精神”的新闻改革运动,是以人众媒体为主导的新闻创 新实践而“公民新闻”的勃兴主要依赖于强人的技术推动力,摄像、DV等新闻采集工具 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普通公众町以脱离大众媒体的操控,主动地、口发地运用新媒 体技术传播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第二,普通公众在这两类新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公共新闻运动中,虽然公众参与媒体 讨论的机会增多了,但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公共讨论和调研的内容是由媒体确定的,整个报 道过程也是山媒体组织并控制的也就是说,公共新闻运动主导者是传统媒体,公民只是被发 动、组织起来的参与者佃公民新闻的主体已转向普通民众,公民将口己所关注或经历的事件 通过网络以及其他方式进行公开报道,或对已经公开报道的事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三,两类新闻的特征不同公共新闻”以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双重“公共性”为特征, “公共”一词,既指报道对象是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乂指报道方式为“公众参与式” 而“公民新闻”是指普通公民作为新闻报道者传播新闻,“公民”一词主要界定报道主体,而非 界定报道内容换句话说,“公民新闻”的内容不一定都具有“公共性”,它既町以关注公共领 域的问题或事件,也可以表达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琐事或感受当然,“公共新闻”和“公民新闻”确有某些相似之处,并且可以产生相互间的联系如它 们都有公众的参与并能表达公众的意见,这也是人们容易将其混为一谈的原因而且,公共新 闻运动发展到后期,已经体现出“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的特点2004年8月,“公 共新闻兴趣小组”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年会时,决定将“公共新闻”改称为“公共与参与式新 闻"(Public and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公民新闻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的应对》蔡雯公民新闻就是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