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规划报批》word版.doc
100页鹰手营子矿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1—2020年)二○一一年六月目 录第一章 基本区情和转型背景 2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 2(一)地理位置 2(二)自然条件 2(三)经济社会现状 4二、城市转型背景 4(一)鹰手营子矿区资源型经济由盛至衰的发展历程 4(二)城市转型的尝试及阶段性成果 5(三)现阶段矛盾问题仍旧突出 7第二章 优劣势分析 11一、优势条件 11(一)资源优势 11(二)区位优势 11(三)政策优势 12(四)产业优势 12二、劣势分析 12第三章 总 纲 14一、转型的指导思想 14二、转型的原则 14三、城市功能定位 15四、转型战略 15(一)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加速经济转型 15(二)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机制转型 19(三)坚持“五个围绕”,着力改善民生 20(四)打造四个平台,优化发展环境 20五、实施步骤及转型目标 21第四章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25一、重点发展六大工业产业 25(一)总体布局 25(二)产业发展概述 25二、统筹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32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33(一)全面实施节能改造,促进节能降耗 34(二)狠抓循环经济项目,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34(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34四、加快实施重点支撑项目 34第五章 社会转型和民生建设 36一、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 36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36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8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9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40第六章 环境整治和生态转型 42第七章 支撑保障能力 45一、加快园区建设,拓展转型空间 45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 45三、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为转型提供物质基础 46四、加强自主创新,为转型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47五、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为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48六、注重制度化建设,为转型提供制度支撑 49七、全民动员,提高公众参与转型的积极性 50附件:接续替代产业重点工程项目简介 52附图:承德市鹰手营子经济转型产业聚集区园区分布结构图鹰手营子矿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1—202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09〕588号)文件,以及鹰手营子矿区委七届二次全会《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建设新型工矿区的决定》的精神,为解决当地社会、经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尽快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鹰手营子矿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 基本区情和转型背景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一)地理位置鹰手营子矿区是承德市的远郊建制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西南部,地处燕山主峰雾灵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4′35″至117°53′02″,北纬40°28′28″至40°37′24″之间东与承德县、兴隆县接壤,西、南、北为兴隆县所环抱,总面积148.12平方公里北距承德100公里,西南距北京170公里,南距天津200公里,东南距唐山200公里,处于京津冀都市圈内图1 鹰手营子矿区的地理位置(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鹰手营子矿区地处冀北山地,属燕山山脉沉降带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平均海拔500米,最高为1276米2、气候特征鹰手营子矿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山地气候,春季多风干旱,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少雪,一年四季分明年日照总时数为291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6.8℃,气温年差较大,无霜期为135天,平均年降水量最高750mm,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5%,形成雨热同季3、水文条件鹰手营子矿区属柳河水系,境内有滦河一级支流——柳河经过,全长12公里,有老牛河、汪家庄河、喇嘛沟河、金扇子河四条季节性河流。
本地区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亿立方米,平水年1.72亿立方米,枯水年1.05亿立方米,主要由地上水、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纪洪积物潜水4、土壤及植被鹰手营子矿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和矿山土褐土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潜在养分较高鹰手营子矿区山峦起伏,山地面积很大,全区植被覆盖率为66%,森林覆盖率50%,生态环境良好5、矿产资源鹰手营子矿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金属矿藏、建材原料等三大类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在亿吨以上,铜矿石1675万吨,铁矿石2400万吨另外,石灰石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紫砂储量在1.5亿吨以上经历了50多年的矿山开采和采掘工业的发展,鹰手营子矿区面临着资源严重枯竭问题,原有的煤炭、铁矿、铜矿资源优势已经不复存在6、文物古迹域内寿王坟战汉时期冶炼遗址和四方洞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人类遗址,均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此外,在寿王坟镇罗圈沟村有辽金时代古长城,营子镇河北村石片沟、汪庄镇涝洼滩村有古人类遗址三)经济社会现状鹰手营子矿区下辖4个镇、15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截止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6.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万人,非农业人口5.45万人。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20.04亿元,人均GDP为2.9万元;工业增加值为1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6%;三次产业比例为1.9:75.6:22.5;财政总收入1.8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89万元二、城市转型背景(一)鹰手营子矿区资源型经济由盛至衰的发展历程鹰手营子矿区是因矿而建、因矿而兴、因矿而衰的老矿区从1956年建区至2009年底,全区累计生产原煤8914.6万吨、铁粉1456.2万吨、铜含量13.85万吨,累计上缴利税30多亿元,为全国重点矿区建设输送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2000多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鹰手营子矿区资源型经济走过了由盛至衰的发展历程因矿而建,国有大矿支撑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先后在此建立了兴隆矿务局和寿王坟铜矿,这两家企业均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省市也先后建立了河北有色冶金公司、东风煤矿、涝洼滩煤矿、胜利煤矿等矿山企业随着矿山开发规模扩大,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鹰手营子矿区这一时期,国有大型矿山企业生产稳定,产量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能力六十年代初,全区铜矿产量曾占到全国的1/4;七十年代,全区原煤产量占河北省的1/15,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因矿而兴,地方小矿遍地开花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鹰手营子矿区的矿产保有量明显减少,产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国有大矿资源枯竭加速,并且遇到了体制方面的问题,企业出现严重亏损,靠国家下拨亏损补贴维持运转,丧失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地方小矿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小煤矿,最多达到400多个,尽管国有大矿生产能力下降,但是全区矿产品总量没有减少,全区煤炭年产量曾超过400万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最为兴盛,也是资源环境受破坏最严重时期因矿而衰,经济转型迫在眉睫进入21世纪,矿产资源严重枯竭到2009年,全区煤、铁、铜三大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分别为3268万吨、110万吨、88万吨,消耗量分别占累计探明储量的78%、96%和95%绝大多数地方矿井因资源耗尽或不符合国家政策,关闭或是转入深部开采受此影响,全区经济出现衰退,一些转型项目开始启动,经济发展步入艰难的转型起步阶段二)城市转型的尝试及阶段性成果2007年12月12日,鹰手营子矿区委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共识,确立了“加快经济转型,建设新型工矿区”的战略发展定位2007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区委、区政府又对转型战略定位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提出“打造工业强区、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矿区”三个目标。
明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实现由资源型老矿区向新型工矿区的转变”的主攻方向,确定“扶持大型企业,发展园区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支撑产业”等工作重点建立完善了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考核、镇级财政激励、重大生产性项目奖励、城市和社会事业建设奖励等机制,以此来激发广大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搭建了工业“5+10工程”、城市建设“1030工程”等六个抓落实的工作平台,把转型的想法和思路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实事上转型战略确立实施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积极变化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突破立足实现经济转型,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推进工作随着“建龙烧结系统改造”、“建龙五氧化二钒”、“杭氧制氧”、“怡达食品扩能”等一批投资超亿元重大生产性项目落地投产及后续项目的跟进,全区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钢钒、铜材、煤电、建材、食品、机械为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初露端倪,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有所降低,非矿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55%与此同时,全区所有制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民营经济占到了全区经济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是城市和基础建设有新起色按照“城市南北扩,产业东西进,沿河沿路开发”的建设思路,扎实开展了城市建设“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活动2007年以来,共拆违拆迁25万平方米,启动了一批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增住房面积65万平方米,19万平方米旧住宅小区得到改善新建及改造道路达82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路11公里,先后完成了柳河拦蓄、滨河公园、南山公园等城市建设节点工程,启动实施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柳源污水处理厂和医疗垃圾处理站等建设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三是招商引资工作有新进展近年来,先后吸引建龙集团、开滦集团、新企创投、杭氧股份、北京鑫奥等国内知名企业参与企业改制、开展项目合作四年来累计引进区外资金19亿元,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2项,直接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外来投资生产项目实现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50%以上,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项目投资的70%来源于外来投资和争取社会投资同时,外来投资对于激发企业活力和拓展产品市场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新成效加大对采选、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污染的治理,坚决淘汰“三高”企业和落后工艺装备。
2007年以来,拆除了4座小高炉,关闭了5家石灰窑、1家年产10万吨球团厂、3家年产10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取缔了21个散烧燃煤锅炉,清理了65个小煤厂,对5家重点企业实施了监控,投资4亿元完成了12个技改项目积极推行煤矸石电厂热源综合利用,加快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相继实施了矿山废弃地复垦、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百矿披绿工程,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五是和谐社会建设有新成果从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每年都集中抓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涉及就业、低保、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事总投资2.19亿元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率先在全省开工,项目完工后可安置兴隆矿务局井田范围内的受灾居民2760户2007年以来,用于解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