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有机化学第一学期复习.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312178
  • 上传时间:2017-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2.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一、化合物的命名要命名一个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官能团分析,确定母体第二步:选择含有官能团在内的最长的为母体主链第三步:对母体进行编号(按最低系列原则)第四步:取代基的列出,即在母体名称前面列出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第五步:特别注意立体构型问题一) 官能团分析,母官能团体的确定在系统命名法中,母体的确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1. 有些官能团一般不做母体,只做取代基这些官能团是:卤素(—F、—Cl、—Br、—I),硝基(—NO2),亚硝基(—NO ),烷氧基(—OCH3、—OC2H5),烷硫基(—SCH3 、—SC2H5)2. 多官能化合物,基团的优先次序如下:(排在前面的为母体)—COOH > —SO3H > —CN > —CHO > —COR >—OH > —NH2 > —C≡C > —C=C(二) 母体碳胳(主链)和母体名称的确定主链选择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1. 主链必须是包含官能团和C=C或C≡C在内的最长碳链主链不一定是横向的2. 当最长碳链有多条供选择时,选定原则是:(1) 主链必须包含作为词尾的主官能团;(2) 主链必须尽可能多地包含重键C=C或C≡C;(3) 主链必须包含有最多的取代基;(4) 主链必须是分支最多的最长碳链。

      3. 当主链碳原子数大于10 时,母体名称要作要应的增字,即:十个碳原子以上的烯、炔命名时,要加“碳”字十个碳原子以上的醇、醛、酮、酸的命名,要加“烷”字例如:CH3(CH2)28CH2OH三十烷醇 (以前称为:三十醇)(三) 主链的编号——最低系列原则1 从最先出现取代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2 兼顾各取代基的位次之和最小四) 取代基的列出——较优基团后列出在汉语中,取代基的列出原则是“按立体化学中的优先次序,较优基团后列出”在英语中,取代基的列出原则是“按取代基名称的字母顺序列出”在取代基列出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 相同取代基合并列出,并在取代基名称前用中文数字二、三、四等标明同种取代基的数目(英文中以di, tri,tetra 分别表示二、三、四个相同取代基)2. 凡阿拉伯数字和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读作“位”如2- 甲基-2,3-3. 最后一个取代基与母体之间不得加半字线“-”隔开如2- 甲基丁醇4. 在取代基位次之间用逗号“,”隔开,如2,4,7-5. 在桥环和螺环命名中,在[ ] 中用实心句点“.”或者“ ,”将碳原子数目隔开附:较优基团的确定(原子序数规则)① 将各取代基与主链直接相连的第一个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大者为较优基团排在后边,若是同位素,重同位素为较优基团② 若各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它所连的第二个原子的原子 序数大小,2依次比较,直到找出较优基团③ 双键和叁键连接的原子,可以看成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连接(五) 构型的标记在有立体构型的结构式命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命名时要做到恰到好外,该指明的必须标出,不该指明的不能标出。

      1. 顺反异构体构型的标记对于顺反异构有两种标记方法:方法一:用“顺、反”标示顺”表示相同的基团在双键(或环)的同一侧;“反”则表示相同的基团在双键(或环)的异侧使用“顺、反”法的前提是两个双键碳(或环碳)上有相同的基团,否则不能用该法方法二:用“Z、E”标示Z”表示两个立体化学次序中较优的基团在双键(或环)的同一侧;“E”表示两个立体化学次序中较优的基团在双键(或环)的异侧使用使用该法时,无相同基团的限制,即任何顺反异构体都可用“Z、E”来标示值得注意的是:“顺、反”法和“Z、E”法是两种不同的标示方法,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即 顺≠Z,反≠E2. 手性碳构型的标记手性碳构型的标记方法有D/L和R/S两种方法除在特殊情况下用前者外,所有手性碳的构型都可有R/S法进行标记在把次序规则中的最小基团放在最远处的前提下,其余三者从最大到中等到第三大基团的轮转方向为顺时针时的为R构型;为返时针时称S构型5-甲基-2- 己醇 2-甲基-5-氯己烷 3- 甲基-2-乙基-6-氯-3- 庚烯酸顺,反-2,4-庚二烯 或 (2Z,3E)-2,4-庚二烯二、基本概念与理化性质比较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内容广泛,如: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共价键的基本属性、电子理论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概念、酸碱性、芳香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等。

      1)有关物理性质的问题31. 沸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化合物沸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越大,沸点就越高而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受分子的偶极矩、极化度、氢键等因素的影响化合物的沸点与结构有如下规律:(I)在同系物中,分子的相对质量增加,沸点升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II) 含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如:醇、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偶极矩增大,比母体烃类化合物沸点高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一般是:伯异构体>仲异构体>叔异构体III) 分子中引入能形成缔合氢键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则沸点显著升高,且该基团愈多,沸点愈高IV) 在顺反异构体中,一般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高于反式 2. 熔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I 在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偶极矩增大,熔点、沸点都升高,故极性化合物比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非极性化合物的熔点高II.同系物中,熔点随分子相对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且分子结构愈对称,其排列愈整齐,晶格间引力增加,熔点升高3. 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相溶”)(1) 一般离子型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如:有机酸盐、胺的盐类2)能与水形成氢键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如:单官能团的醇、醛、酮、胺等化合物,其中直链烃基<4个碳原子,支链烃基<5个碳原子的一般都溶于水,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二、酸碱性的强弱问题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主要受其结构的电子效应、杂化、氢键、空间效应和溶剂的影响1)羧酸的酸性:连有吸电子效应的原子或基团,使酸性增强;反之降低(注意: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另外诱导效应与距离成反比)(2) 醇的酸性 :比水弱(3)酚的酸性:酚的酸性比醇强,但比羧酸弱 苯环上连吸电子基团酸性增强,反之降低4)烃类的酸性(可据碳的杂化判断,s成分越高,酸性越强):炔烃>烯烃>烷烃三、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问题1. 电子效应的影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它们将对活性中间体——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碳自由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凡能使电荷分散的因素,都将使稳定性增加如:碳正离子或自由基的稳定性:苄基或者烯丙基>3级>2级>1级>乙烯基或者苯基2. 化学反应速率(1) 自由基取代反应:活性中间体烃基自由基越稳定,其反应速率越快(2) 亲电加成反应:取决于碳碳不饱和键电子云密度的大小,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烯烃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供电子基时,将使反应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反应速率减慢3) 亲电取代反应: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芳环上电子云密度的高低。

      当芳环上连有供电子基(除卤素外的第一类定位基)时,将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连有吸电子基(卤素和第二类定位基)时,将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4) 亲核取代反应:A. 烃基结构:SN1反应 ——电子效应是主要因素凡有利于碳正离子生成,并能使之稳定的因素均可加速反应S N2反应——空间效应主要因素 α 、 β 碳原子上烃基增多,不但不利于亲4核从背后进攻,且造成过渡态拥挤,从而使S N2反应反应活性降低B.离去基团:(离去能力:I ->Br->Cl->F-)离去基团越易离去反应越容易C. 亲核试剂:亲核试剂主要影响S N2反应试剂中亲核原子相同时,其亲核能力为:同周期元素形成的不同亲核试剂,其亲核能力为:NH 2->OH->F-同族元素,中心原子的可极化度越大,其亲核能力越强RS ->OH-(5) 消除反应:主要指卤代烃脱HX和醇的分子内脱水同于取代反应)(6) 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一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取代基处于e键稳定二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在满足两个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构型的前提下:处于e键的 取代基多者稳定;大的取代基处于e键稳定三、完成反应式(1) 确定反应类型; (2) 确定反应部位; (3) 考虑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这是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发生在反应活性较高的 3°H上。

      这是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消除取向遵循Saytzeff规则,生成取代基多、热力学稳定的共轭二烯烃这是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发生在反应活性较高的C—X键上 该反应是醇羟基被卤素取代的反应,反应按SN1历程进行与HBr反应的特点是:易发生重排该反应是卤代烃的醇解反应,反应产物为醚该反应是卤代烃的碱性水解反应,随反应物β- C上的烃基增多,反应逐渐过渡到按SN1历程进行,将得到以重排产物为主的醇这是苯的烷基化反应;当烷基化试剂的碳原子数≥3时易发生重排常见的重要有机反应有:饱和碳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尤其是-H 的取代(含特殊试剂);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HO ArORCO ROH H2ORO(1) CH3CHCH2CCH3CH3 CH3CH3 + Cl2 光 光 CH3 C CCH2 CH3CH3 CH3CH3Cl(2) CH2=CHCH2CHCH3Cl KOH光光光△ [ ]CH2=CHCHCHCH3=(3) Br CH=CHCH2CH2Br OH-1 mol CH=CHBr CH2CH2OHCH3 CCH3CH3CHOHCH3 HBr [ ](4) CH3 CCH3CH3CHBrCH3 CH3 CCH3CH3CHBr CH3+(CH3)2CHCHCHCH2Br= C2H5ONaC2H5OH(5) (CH3)2CHCHCHCH2OC2H5=(CH3)3CCH2Br OH-H2O(6) (CH3)2CH2CH3OH(7) +CH3CCH2ClCH3CH3 AlCl3 CCH2CH3CH3CH35催化加氢反应、氧化反应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酸性反应等;芳烃的一系列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格氏试剂的形成及应用等;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等;醚的形成反应(Williamson醚合成法)和分解断裂反应等;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和加成消去反应,尤其是羟醛缩合反应和类羟醛缩合反应,共轭羰基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等。

      四、有机化合物的鉴别要求反应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即:有颜色变化,或有沉淀产生,或有气体生成等方法简便、可靠、时间较短反应具有特征性,干扰小这类题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是:1,将给定的化合物按主要官能团进行分组,找出一种现象最明显、干扰最少的反应将其与其他官能团化合物区分开来2,在小组内(主官能团相同),根据次官能团或官能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找出其差别所在,并选取合适的试剂对其一一进行区别在解题时,要将把握最大、选择性最高、干扰最少的反应放在最前面,没有把握的试剂放在后面,以免全题皆错解题表述方式既可以用图表式,也可以用文字表述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把反应现象描述清楚,无需写反应方程式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简表)67五、推导结构(略)六、合成化合物(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