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作文2800字.docx
4页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作文2800字王炳刚+马俊芳【开篇导语】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开始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越来越倾向于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试题大多选取难易程度适当、文字量适中的课外篇目,比较的主要内容是对选文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其观点、事件、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及读者感受等另外,还较多涉及断句、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理解等内容,有的还会考查考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判定、辨析文言词义的能力这种考查方式,有助于引导考生向外拓展,增大平时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理解、鉴赏、评价和探究等能力,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典例呈现】1.(2014·河南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2014·辽宁丹东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秦攻赵长平,齐 、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考点解析】◇考点一 内容比较理解[思维轨迹]这是对比阅读中最常见的考查类型之一,最能体现出“对比”性,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1中考查的是比较劝谏艺术的不同,此题的难点在于准确理解选文的内容和主旨解答时,要有“同中求异”的辨析比较能力,结合两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和魏郑公都在劝诫君主,但是他们劝谏的方法不一样:前者是直言相劝,不拐弯抹角;后者则注意方式方法,寓深刻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更便于国君理解并采纳劝谏方法的不同正是二者鲜明的区别[参考答案]诸葛亮:直言进谏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考点二 人物比较分析[思维轨迹]此类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是比较两文中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例2主要考查曹刿和苏秦人物形象的共同点,通过分析能看出他们都能放眼长远,从国家的根本利益、从大局出发去考虑问题,因此都很有治国的智慧,能深谋远虑[参考答案]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技巧总结】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透过相似的表面现象,找出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异中求同”则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的规律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阅读,把握选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浏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了解,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要利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作品的出处、题目、注释等,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概括出选文的中心2.反复阅读相关文字,增强答题的针对性这是一个精读的过程,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对相关文字反复推敲,逐项进行对比分析3.抓住材料的基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这主要包括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方面,例如记叙类文章,要先找出记叙要素,同时抓住关键语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议论抒情句等;然后提炼信息,概括出主要观点、事件等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要抓住关键情节去分析人物言行4.对选文的情感倾向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可以通过议论、抒情等关键句,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其次可以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来感受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感情;另外要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言外之意;最后再比较两则材料中思想感情的异同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节选自《陋室铭》)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自己所住的房屋,并跟自己的品行修养相联系,两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请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自《右溪记》)(1)比较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甲文: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