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语文上册《故乡》教学设计(可下载).docx
3页初三语文上册《故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体会对故乡的情感 2.理清小说的线索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体会,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对故乡的情感,进而理解作品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理清情节 3.合作探究,阅读分析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不仅是旧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在思想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体会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忧虑,以及希望打破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体会对故乡的情感 2.学习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1.理解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 2.结合背景,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完成的 2.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在点拨时授以方法 3.在课文主题理解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理解的多样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得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 1.请学生朗读第十二自然段开头和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没有一些活气 2.请学生感知并总结景物有何不同 3.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明确 前者是“我”回忆中二十年前的故乡景象: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是“我”眼中所见二十年后的故乡实景:晦暗、萧条、令人感到悲凉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在“我”眼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原因何在?作品中的“我”又怀有何种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走进文本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