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经济体制第四章 经济体制的构造和分类解析.pptx
18页第四章 经济体制的构造与分类 4.1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及组合 4.1 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及组合 任何经济体制都由三类制度构成: (1)资源占有制度安排这里包括所有制、利益 关系和动力机制三组制度 (2)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3)经济运行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 是信息系统,二是监督—协调系统 4.2 资源占有方式 , 4.2 资源占有方式 4.2.1 占有的主体和客体 (1)客体: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构造成生产的物质条件 ,人力资源是生产的人身条件,三种资源构成占有的客 体 (2)主体:单纯资本所有者,单纯劳动力所有者和双重 所有者,现实的占有主体有:企业、个人(家庭)、政府 (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 4.2 资源占有方式 4.2.2 占有的性质 占有的性质取决于经济主体权利边界的划分,而 这种划分又是社会生产关系长期的演变结果占有或所有 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三类:私人占有、共同占有、国家占 有 私人占有 国家占有:委托——代理制 共同占有 个人占有 家庭或家族占有 私人联合占有:私人股份 有限团体共同占有:如集体所有制 有限区域内的占有:如社区所有制 整个经济活动范围的共同占有:全民所有制 , 4.2 资源占有方式 4.2.3 不同所有制的差异 共同占有与国家占有均属于公有制的范畴,严格意义上的公有制具 有以下特征: (1)其生产力基础是机器化大生产 (2)财力对涉及的成员不具有任何形式的排他性 (3)所有权在社会成员之间不可分割,共同实现其权利 (4)任何个人不能直接依据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的独立利益 主体。
私有制具有以下特征: (1)财产在价值形式上是可以分割,因而个人对财产的所有权相 互之间具有鲜明的排他性 (2)个人作为所有者对生产资料拥有直接的最终处置权,也可以 单凭生产资料所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 (3)产权界定清晰,不存在外在性,外在性大多存在于产权界定 不清的领域 , 4.2 资源占有方式 综上所述,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本质对立,在于所 有权是否具有排他性,在于个人能否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 并凭借这种所有权成比例的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 , 4.2 资源占有方式 4.2.4 产权与所有权的联系与区别 产权和所有权都是由某种资源的占有而引起的权利 二者的共同性在于: (1)都是由占有引起的产权 (2)产权和所有权都必须在经济上的以实现,由此都以收益和分享为归宿 二者的区别在于: (1)所有权的占有对象是实质性的生产要素,即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及 人力资源,而产权的范围更广,涵盖实质性要素和附着性要素,如知识产 权、排污权等 (2)所有权主要涉及所有者支配自己的财产权利,它强调的是财产的最终 归属以及由这种归属所引起的收益权,而产权则涉及人们在财产运用过程中 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3)产权不仅是对所有权的延伸,而是对所有权的限制 (4)所有权是一种静态的完整概念,而产权是动态的、可分解的权利束 , 4.3 资源配置方式 , 4.3 资源配置方式 4.3.1 资源配置问题的起源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和人力资源)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高的层次是指经济资源如何分配于不 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不同生产单位或者不同个人,其合理性反映 于如何使用每种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方面较低的层次是 指,在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或一个部 门如何使用并组织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 使之发挥尽可能发挥可能大的作用 , 4.3 资源配置方式 4.3.2 资源配置的主体 资源配置的主体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占有主体同时是配置主体,如自耕农,早期的资 本家等 第二种是当占有主体和配置主体分离是,占有主体拥有资源但将配置 资源的权利转交给职业经营者行驶,占有主体利用直接监督或者激励 机制来控制对方的行为 , 4.3 资源配置方式 4.3.3 资源配置方式 1.资源配置方式的演进 人们不再把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两种方式对立起来,市场配 置方式不断完善,计划配置方式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市场与计划相互 交织与融合成为现代经济管理特色,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区别日益 演化为市场经济下的分散计划与集中计划的区别 2.直接配置方式 直接配置方式是用来描述传统社会中在较小范围的集中领导 经济,如家庭经济或村落经济,这时不存在与外界的交换,或者有少 量的交换现象,即使此时的商品经济达到相当的规模,但与现代经济 相比,那时的技术水平、社会分工和劳动专业化还是及其初步和原始 的。
3.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 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是一种排斥市场的单一计划配置模式, 它的本质特征是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金字塔式等级组织结构与 计划体系位于计划体系顶端的是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具体包括职能 型(如计委、经委、财政部等)和部门型(如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 部等)经济管理机构,最底层的基本经济单位是规模各异的社会主义 企业,两者之间还有大量的管理机构 , 4.3 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配置方式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是指经济主体依据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按照利益 最大化原则采取行为而实现的资源市场配置 市场资源配 置的特点 资源配置过程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均衡过程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价格竞争 市场配置资源是分散的决策过程 市场调节功能 发挥的条件 充分竞争 价格具有充分弹性 市场信息充分 明确的市场规范和合理的市场行为 ,4.4 经济体制的分类 , 4.4 经济体制的分类 4.4.2 按资源占有方式分类 按资源占有方式或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经济体制 这是通常采用 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往往用于区分社会基本制度或经济制度,如马克思把 西欧社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所有制方式为基本准则的。
按所有制划分经济体制 往往与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即“所有 制十运行机制十意识形态=某种主义的经济制度”熊彼特把经济体制分为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三类哈姆把经济体制分为资本主义、马 克思主义和自由社会主义三类 , 4.4 经济体制的分类 4.4.3按资源配置方式分类 瑞典的艾登姆等也按照资源集中配置还是分散配置,把经济分成三类: 1.完全集中的模式——CC模式 2.完全分散的体制模式——CD模式 3.中间模式 埃冈纽伯格等人认为,经济体制包括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 结构三方面,并以决策作为主要标准,把经济体制分成以下几类:传统体 制、分散市场、集中市场、计划市场、分散计划、集中计划几类 1985年,亚诺什科尔奈在中国参加“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时, 提出了按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两种方式划分经济体制的主张 , 4.4 经济体制的分类 4..4.4按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组合分类 经济体制是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组合,资源占有方式可 抽象为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可抽象为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 两种,这样,就可把经济体制划分为四大类: 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私有 制计划经济体制 、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 、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 这四类 体制可以基本反映现实体制模式。
但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没有相 应的体制实例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引人计划机制中 并未放弃市场机制,因而这类体制可称之为私有制为主导的计划市场经济 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