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国际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1603801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6M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 际 交 流2015 年 2 月 D49/教 学 教 学 实 践2015 年 2 月 D48/水又是什么水呢?”效果可能就不同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提出富有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从而使学生达到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搞探究的境界二、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提高有效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让哪些学生回答问题,值得深究如果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但如果只让少数尖子学生回答问题,那其他多数学生就成了陪衬,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能太容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问题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认识量杯的教学,教师若让学生观察量杯,说一说量杯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则许多学生觉得难以回答,但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效果就明显不同了:(1)仔细观察量杯:想一想量杯与我们平常用的杯子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量杯的设计有这些不同呢?(3)上台演示,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使用?你们觉得他这样用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 3 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比教师直接传授来得更有趣,更有效果。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做到提问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三、研究学习,提高提问技巧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掌握更多的课堂提问技巧,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觉得以下两个方法值得一试1)进一步追问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学生说出马铃薯会浮是因为放在盐水中的缘故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可以连续追问几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话要有依据,请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可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2) 给教学留个 “小尾巴” 如教学 《热胀冷缩》一课时,我让学生再次思考:学完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促使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空气受热,体积会变大,那有没有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小呢?”“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那鼓起来的乒乓球会不会又瘪下去呢?”让学生回去继续研究,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四、加强问题调控,即时评价虽然教学中大多数的科学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和鼓励, 但总的说还是缺少针对性,“很好” 、“棒极了” 这些模糊性语言成了课堂评价的流行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缺乏追问和扩展延伸 如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发现各组学生比较水的多少方法都只有一种,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这时就须发挥教学评价功能,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哪个组的设计最严密?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少?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

      而不要总是用“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之类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表现 另外, 对学生的回答做到即时评价,并纠正只选择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的做法,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国际教育主持人:陶妙如Email:1240050239@.com本刊记者 陶妙如编者按:师资队伍是保证国际课程顺利开设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期我们邀请国际教育者协会副会长龚益红老师以“对国际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为主题,结合国内实际与国际课程输入国家的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在国际课程中如何建设优良、稳定的师资队伍对国际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专访国际教育者协会副会长龚益红女士陶妙如:您做国际教育这块 十多年了,能简单介绍一下目前 我国最常使用的国际课程吗? 龚益红:引进优质的国际课 程是国际学校的基本标志,而在 玲琅满目的国际课程中,最常 被国际高中所使用的当属 IB、 A-Level、AP 三大课程其中, A-level 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 如今却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课程,截止 到 2014 年 11 月,中国地区使用 A-Level 课程的学校总数已经超 过 159 所。

      开设美国 AP 国际课程的学校从 2009 年不到 10 家发 展到 2014 年近 200 家,5 年间增 长了 20 倍,成为全国最大的国 际化课程体系而 IB 国际课程 在中国也已有 81 所授权学校陶妙如:请问我国国际课程 师资队伍的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 呢? 龚益红:目前,我国国际高 中课程的师资队伍有三种基本组 成形式:一、 由全外籍教师组成; 二、 由外籍教师和双语教师组成; 三、由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和双语教师三者组成陶妙如:您认为以上三种师 资队伍结构模式哪一种更适合国 内实际?国内师资现状是个怎样 的情况? 龚益红:上述三种都合乎情 理,尤其是第三类模式更为理想 但纵观各大国际学校实施效果来 看,却并不太如人意,经常出现教 师“青黄不接”的状况,也有更多 学校期待开设国际课程,却苦于找 不到合适的教师国际课程出现的 师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这国 际 交 流国 际 交 流2015 年 2 月 D50/2015 年 2 月 D51/些学校国际课程的持续发展陶妙如:正如证券市场有证 监会和银监会两大监管机构一 样,对于外籍教师是否也有一定 的准入门槛呢? 龚益红:现有国际课程外籍 师资基本上没有准入门槛,因 此质量良莠不齐。

      从事国际课 程教学的外籍教师虽多半拥有 相关专业背景,但真正拥有本 国教师从业资格的却寥寥无几 而且,在实际运作中,要招聘到 真正优秀的外籍教师也是非常 困难,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因此,很多学校从事国际课程 教学的外籍教师都是半路出家, 虽然所学专业对口,却对教育 教学规律知之不多,课堂教学 也比较松散随意,效率不高陶妙如:您谈到外籍师资的 水平参差不齐,但为何在学校他 们都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龚益红:外籍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多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 生交流,在师生关系和教学风格 上和中国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反 差,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和自然, 这一点非常受中国学生欢迎另 外还有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 毕竟外籍教师在国际学校所占的 比例较小,优秀的外籍教师更是 少之又少陶妙如:这样看来,我们只 要聘请到优秀的外籍教师是不是 就没有问题了? 龚益红:原则上是这样的, 但实际情况仍有出入外籍教师 的稳定性较差,大多来中国从教 的外籍教师并不打算长期在中国 停留,或者长期在同一所学校工 作,因此学校的外籍教师如走马 灯似地更换,一般一两年便会替 换一批,教师队伍的长期不稳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 的。

      另外,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 在完全西式的教学理念下,往往 会出现过于放松或者无所适从的 情况,外籍教师对中国文化和中 国学生缺乏理解,导致教学“水 土不服”也是常见的问题陶妙如:这样说来,那采用海 归教师应该没有“水土不服”的问 题,同时也可以保障教学质量吧? 龚益红:海归教师具备许多 国际课程教师必需的天然优势, 他们既了解中国的学生,也熟悉 西方教育的特点,应该说是国际 课程教师的最佳人选 但 “海归派” 的留学初衷很少是以从事教育行 业为目的的,学习教育专业的人 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承担国际课 程教学的许多海归教师虽具有相 关专业背景却没有任何教学经验, 更没有获得相关的教师资格,教 育教学类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使得 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不知所 措,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陶妙如:那最理想的应该是 第三类双语老师了? 龚益红:从教师的稳定性、 专业性和国内开设国际课程的目 的来看,可以说优秀的双语教师 是国际课程教师的中坚力量但 是优秀的双语教师也存在培养周 期长、成长缓慢的问题,他们需 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和理解国 际课程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国际 课程的理念,很有可能会把国际 课程开设成针对国外“洋考试” 的“中国式”课程。

      另外,即便 是海归教师、优秀的双语教师也 因为国内对国际课程教师需求大, 供不应求而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陶妙如:当下国际课程师资 的主要培养方式有哪些呢? 龚益红:由于我国国际课程的起步晚,培养国际课程教师 也不是我国师范院校的主要任 务,因此现有的国际课程师资的 培养主要由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 和国际教育机构共同承担比 如 Edexcel, CIE, IBO 和 College Board, 这些机构组织对相关从业 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但短 期交流难以圆满完成培养新教师 的使命此外这些国际课程组织 机构也并不深谙中国的教育实际, 虽然可以解答教师们在学术上存 在的疑惑,却不能解决教师在课 堂与学生互动中生成的实际问题陶妙如:除此之外,还有哪 些其他途径培养国际课程教师? 龚益红:学校自己培养,这 是现行的国际课程教师培养主要 途径基本模式是由老教师带新教 师,由外籍教师带中方教师这种 师徒结对的模式能缓解师资短缺的 压力,但教师成长周期长,同时也 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种子教师投入 大量的精力而一般学校没有足够 的时间、 精力、 财力来从教学语言、 专业学科、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 多方面进行长期的、专业的教师培 训。

      因此,更多的学校采用的办法 是“拿来主义”,直接聘用外籍教 师或从别的地方挖来成熟的双语教 师,但整体上来说,国际课程师资 仍处于匮乏状态陶妙如:国内高校不是已经 在培养双语师范生么? 龚益红:是的,但是全国没 有几所大学真正开设了双语师范 专业,而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却 扩展迅速,双语师资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双语师范生缺少实践经 验,也很难一毕业就马上上岗承 担国际课程教学,因此,目前无 论是从质还是从量上都很难满足 日益扩大的国际课程市场的需 求而且,培养国际课程教师不仅仅是解决能说英语的问题,更 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转变、传播与 落实等问题,这些都不是通过书 本可以轻松直接获取的,“闭门 造车”培养出来的教师虽然在语 言上稍有优势,却不能在实践中 体现出更多的优势来陶妙如:既然国际教育课程 的开设师资是关键,那我们是否可 以借鉴国外师资培养方式呢?您在 英国学习过,对英国教育体系的师 资培养主要模式有了解吗? 龚益红:英国中小学教师培 养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科专 业学习与教育专业训练同时并进 的模式简称“4+0”模式教 育学士学位”课程就是这一类模 式的代表,主要培养小学教师。

      另一种是获得学科专业学士学位 后再接受为期一年的教育专业训 练简称“3+1”模式,它以“研 究生教育证书”课程为代表,主 要培养中学教师陶妙如:能简单介绍英国的 师范教育的特征吗? 龚益红:英国师范教育主要 通过课程来实施,与其培养模式 及学位证书授予紧密相连教育 专业的课程以教育理论、教学技 能、教学实践经验三大块为主, 其中教学实践经验占较大比重, 包括大学第二学年为期约 4 周的 非正式教育实习,以及在第四学 年持续 5~8 周的正式教育实习 此外,针对非教育专业毕业生又 开设“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 学制一年,完成该课程后,学生 即可获得证书,拥有教师职业的 法定资格 陶妙如:美国的师资教育体 系又有什么特点呢? 龚益红:美国没有独立综合 性大学之外的师范学院,中小学教师几乎全部都由综合性大学的 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培养由于美 国大学众多,且各州采用的教育 政策不同,因此,美国教师培养 模式也呈现多样化态势陶妙如:究竟有哪些培养模 式呢? 龚益红:大致分为三种 “4+0 模式”这种模式又分 为两小类,第一类为新生入学后 同步学习教育课程和其他课程,随 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加教育类课程 比重;第二类为学生在第三学年开 始教育专业课程,而第三、四学年 的教育课程均占年总课程比重的 75%,常见于规模较大的院校。

      “4+1 模式”新生入学后, 先在各文理学院专修 4 年专业课 程,取得学士学位后,经过考试 选拔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进 入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教 育专业训练 “5+0 模式”学制为 5 年, 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课 程同时进行,强调这三类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