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docx
5页辛南g N义京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作业核电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学院 电力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学生姓名 一学生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 2012年12月30日核电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州,510640)摘 要:大力发展核电对于合理利用资源,解决人类目前的能源以及环境问题,促进人类社 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核电事故造成的核污染、核废料的暂时性处置等问 题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威胁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本文对核能的利用进行深度的伦理剖析, 说明核电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发展、生态和公正的伦理 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协调发展,保障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核电发展,核电污染,伦理原则,可持续发展1核电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核能的发现和利用是20世纪的重大成就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核电发展 的起步阶段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试验核电站,这标志着和平利用原子能 和核电时代的到来;美国于1957年12月建成希平港(Shipping Port )压水堆核电站, 自此核能被正式大规模投入民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核能发电的时间较晚,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行,自此之后,我国 核电发展较快,截至20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电力需求也以十年翻一番的 速度迅速增长[1,7-8]。
此时,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验证,并显现出比常规发 电系统更为优越的性能,核电发展因此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迅速实现了核电 的标准化、批量化的建设和发展然而,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造成核 泄漏,致使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 堆发生爆炸,当场造成30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致使核电站 周围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被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的威胁据官方统计, 截止2006年,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已造成4000多人死亡,90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的 危害;2011年3月,日本9.0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中大量的核污 水被排入大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环境,其造成的危害将不可估量⑴以上 几次核污染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尤其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人们更是谈“核” 色变[13]核电工程这把“双刃剑”已经变成了一把高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 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世纪90年代,美国致力于核电站的维护而不是新建;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 件之后,德国等欧洲许多国家则停止兴建反应堆,并且讨论如何迅速关闭其现有 的核电厂。
自此,核电发展进入一个“寒冬”时期2正视核电技术应用由于核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种种负效应在此境遇下,一些技 术悲观主义者把技术绝对化、独断化,片面地夸大了技术所带来的负效应在面 对核电技术与人类之间的种种冲突时,一些技术悲观主义者盲目的对核电技术采 取了怀疑、否定甚至敌对的立场,而忽视了核电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生态危机、 生存危机等方面的正向价值[麟]这些观点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对实践有害,因 而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因此,当务之急,摆脱这种形而上学的技术观的 束缚,正视核能的利用是关键正视核电技术应用摆脱技术悲观主义束缚,正视核电技术应用,并不是意味 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核电技术应用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而是以谨慎 的态度对待核电技术,正视核电技术在应用过程给人类带来的现实利益人类技术活动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新能源,而核能正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等 问题的钥匙尽管核事故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但对于核电技术的“正面”利用不能因此而停滞,核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因能给 人类带来清洁、经济、安全的能源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⑶核技术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因此,人们应当尽早正视核技术 的应用,同时还需要我们运用必要的伦理规范去解决核能利用和伦理之间的矛盾3核电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大力发展核电对于合理利用资源,解决人类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核电发展过程中使人类生 命财产和地球生态系统遭受巨大威胁成为发展核电事业的严重阻碍,这些威胁主 要是来自核电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效应,这就打破了许多科学家乃至全人类长期 以来的理想主义科学观,因此进行核电伦理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一个核电发展的纲领性构想,可以使我们认识到:随着核电技术研究规 模的扩大,核电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核电技术研究已经不是一个 在自给自足系统内进行的价值中立的认知活动,也不是纯粹个人或科学共同体的 事情,而是全球社会和个人应当重视和深切了解的事情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充满 矛盾却又彼此依存的时代,一个合理且合法的国家和社会必须基于人类共同利益 而设定某些人类共同的价值伦理规范旧囹因此,建立一个以普适伦理为前提的 核电伦理学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依据现阶段对核电技术的道德思考与核电 技术使用的伦理规范,核电发展应遵循以下的伦理原则。
3.1发展原则所谓发展,是指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 续提高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瓶颈天然气、石 油等传统化石燃料即将消费殆尽,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3]就世界可 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而言,目前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发展迅速, 产业前景看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水能是目前惟一大规模利用 的可再生能源,但水电资源的开发取决于长远生态影响的评估和科学论证,国际 上普遍认为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需要斟酌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损害的巨大代价;其 他主要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价格偏高,不具经济诱因,短期内难 以普及应用相较之下,核电的优势显著从资源角度看,已经探明的铀矿资源在技术支 持下可供人类使用3000年,氘氚聚变能开发的资源使用年限在100亿年以上,核 电完全能够承担起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从技术角度看,核电利用已 经进入第三代,与可再生能源相比,技术更为成熟5]虽然核能发电的优势比较 明显,但从质量和安全以及成本等诸多方面考虑,目前核能发电建设的周期较长, 成本略高,并且由于核能发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难以预料和估计,加 上核能发电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和公众意识问题也有待解决,这就 迫切需要在遵循人类发展原则的同时让核电工程也遵循发展原则,只有这样才能 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解决人类能源的发展问题。
因此,必须在各国、在全社会、在各关键性阶层及全世界人民之间开辟新的 合作层面,建立一种全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面的利 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这样会让核电更具发展性,更具说服力3.2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未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 伦理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态安全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mi就核电发展而言,生态原则显得特别重要和独特它不仅要求在人类开发利 用核电技术过程中要对生态环境拥有高度的自觉自律性,而且要求在与自然环境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更加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⑸因为只有这样人类 才能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大规模损害对 于急功近利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暂时性发展是不可取的其中核电技 术的特殊性一一核辐射的天然放射性和核灾难的巨大毁灭性也都使得核电技术 的生态原则成了重中之重生态安全原则的应然性就是同存共生,尊重生命善待万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发展必须保持地球承载阈限之内,确保生态系统的不断循环往复运转,努力 寻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3.3公正原则由于核电的特殊性,其发展还应该遵循公正原则。
公正是指全体公民公平地 享有政府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成果"I核电发展需要坚持的公正原 则包括公平和公开:公平是指所有国家都有权利开发核电,以满足全体人民对于 能源的需求;公开则意味着所有国家发展核电的计划和进展都应该置于国际原子 能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下,不致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⑺目前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核能应该也只能用于和平用途,核能作为 一种清洁的廉价能源,正日益被许多国家列为目前的首选能源来源另一方面, 核电发展与核武器开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从技术角度而言,低纯度的浓 缩铀可以用来作为核反应堆的原料,高纯度的浓缩铀则可以用来生产核弹因此 实施公正原则必须防止核扩散,关键是防止有核国家高浓核材料以及制备高浓核 材料的敏感技术扩散,所有国家发展核电的计划和进展都应该置于国际原子能机 构的监督和制约下,使其不致用以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其次要发展核电就要尊重 人类生命,维护人类尊严,增进人类利益,就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进步、利 益得以良好实现的社会环境和生存条件,例如,禁止一切核武器试验和核军备竞 赛,禁止核废料越境转移,特别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4结论大量材料证明,核电是一种经济、清洁的新能源,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 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政府从限制核能的利用到积极鼓励核电站建设。
但是核泄漏事故和核废料放置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核能发展应用,这无疑使核电利 用中的矛盾更为突出核能引起的诸多问题对人类伦理提出了挑战,面对伦理挑 战,我们需要正视核电技术的应用,运用必要的伦理规范去解决核能利用和伦理 之间的矛盾总之,核电发展应该立足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遵循发展、生态和 公正的伦理原则,既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高盼.核技术风险的防范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⑵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矿业与冶 金论文1994.[3] 任德曦等.中国核电发展战略、方针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 陈芬等.对核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 喻雪红等.核电发展的伦理原则[J].广西社会科学,2008(10).[6] 贺善侃.对高科技发展的伦理考察[J].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6(4).[7] 江慧.核电工程的伦理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5.[8] 张静.核能利用的伦理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9,6.[9] 徐飞等.《科技文明的代价一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与对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1999.[10] 刘文等.中国核废料现状[J].中国核工业,2005(2).[11] 张辉.论生态原则.法律教育网,2010.9.3.[12] 曾建平等.环境公正: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J].伦理学研究,2007(3).[13] 侯季光等.消除公众“恐核”心理促进核能和平利用[J].国防科技工业,20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