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中图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12021234
  • 上传时间:2019-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5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照相、电影和《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生活时尚、大众传媒出现的时间和引起的文化生活变化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放足”、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分组搜集、整理、分析清末民初的“老照片”、电影资料、报刊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对文化生活变化的比较、概括能力 (2)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政治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政治经济的近代化和世界文化交流必然引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改变,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2)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打破了中国旧的封建文化、生活体系,由此培养学生初步初步运用辩证观点看待历史的能力教学重点:本课作为“近代化的起步”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知识要求上处于了解层次,但在能力上要求较高,要初步理解照相、电影、报刊、出版、社会风俗方面反映的社会生活近代化,这符合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释读应确定以上能力要求为重点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与重点相同,即初步理解照相、电影、报刊、出版、社会风俗方面反映的社会生活近代化。

      近代化从总体上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在世界近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异议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在晚清民国时期,即西洋文明冲击中国社会的初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风俗习惯、新潮流、新时尚,例如照相、电影、剪发辫、易服饰等等,反映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教学步骤: 1、导入 教科书导言从日常生活中普通和平常的照相、读报、看电影、握手等文化生活和礼俗,提出了三个问题:它们什么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们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除此之外,近代社会还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举,引入课题“社会生活的变化”建议教师在课前结合“探究与实践(二)”,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 2、讲解 一、文化生活的变化 一个时期的文化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从洋务运动以来,我国的近代化起步,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传入中国,近代企业的举办,政治民主化的探索,资产阶级思想启蒙,都在文化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科书选取了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典型事例,说明这种变化教师在授课开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这些变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政治经济对文化起决定作用的观点,但要注意对初中生来说不要直接引用这些观点,避免“穿靴戴帽”式的能力、思想教育 首先,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老照片”或引导学生关注教科书中引用 的《革命军为百姓剪辫子》、《穿中山装的孙中山先生》等照片,提醒学生,我们之所以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当时的社会现象,靠的就是照相技术 19世纪30年代,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技术,40年代传入中国1844年8月耆英在与法国使臣谈判时,法国人为其拍摄照片,这是中国最早的照相事例之一照相迅速地融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各地开设营业性的照相馆,拍照留影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照相还被应用于广告中,发挥了很大的社会作用 其次,课文主要介绍了电影的传入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不久就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作“电光影戏”或“西洋影戏”第一次放映“西洋影戏”是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的《定军山》,它是无声电影。

      1931年,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20世纪初,中国电影先驱们先后组建了新民公司等多家电影制作机构,这不仅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一支生力军,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电影演员如阮玲玉、胡蝶、赵丹、白杨等和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导演蔡楚生,创作了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教科书中提到的《难夫难妻》是我国的第一部故事片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老电影”和演员、导演,活跃课堂气氛,展现学生丰富的知识面 再次,以《申报》为例说明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报刊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与要求的一种传播工具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出现受西方文化习俗的影响,并同中国政治近代化息息相关,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出现过创办报刊的高潮《申报》由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等四人合办于上海,1872年4月20日报刊,聘请中国人担任主笔从报刊开始就有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等栏目,确立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本模式1912年,由我国近代著名报人史量才接办,并很快发展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近代有哪些著名报刊,这些报刊对人们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最后,以商务印书馆为例说明近代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是我国发明的,但是我国的图书印刷长期牌手工操作阶段近代以后,西方发明的铅字和机械印刷技术传入我国,近代出版业开始迅速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商务印书馆,它是1897年由夏瑞芳等人创办的20世纪初张元济成为该馆的负责人,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大批水平高、质量好的中小学教科书;编印的“大学丛书”,结束了清末以来外国人垄断我国高等学府教科书的局面;编印了《辞源》等工具书,深受知识界欢迎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注意近代图书出版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机械印刷技术的传入,由此体现工业化的影响 二、社会风俗的变迁 社会风俗的变迁实际上是人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其方向是越来越文明,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创新,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教科书选取了剪发辫、易服饰、“放足”、改称呼等社会风俗的变化建议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积累中国发式、服饰、礼仪等方面图片和视频材料,上课时展示,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举 首先,教科书说明了社会习俗发展的方向,是向越来越文明的方向发展。

      对此知识点可结合近代化的起步,指出“文明的方向实际上体现了学习西方,与世界潮流接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民主风气;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对人的尊重,特别是对女权的尊重 其次,教科书分别介绍了剪发辫、易服饰、放足和改称呼 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汉族的发式是男子和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发于肩,或束发于顶宋朝时的金人是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满族人继承了这种发式清军入关后,为了用同化风俗的办法来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强令男子剃发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下,汉族男子终于都按照满族的习俗剃发蓄辫,拖在脑后的一条长长的发辫成为清朝国民的象征因此,要求剪辫就成为各个时期反清的标志鸦片战争后,在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饥笑中国的辫子,更激起了中国人雪耻振兴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各地兴起剪辫之风,成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通令全国男子限期剪辫,以除去旧俗,做文明公民对本知识点的讲授时可设问:为什么拖在人们脑后的大辫子会成为革命的对象?由此提高对本知识点的认识层次 易服饰的主要成就是西服、中山装和旗袍浒西服是欧洲的传统服装它设计科学,穿着方便,穿起来能使人精神焕发。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人在中国的增多和受留学回国人员的影响,西服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根据中西服装的优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式服装上衣为对襟、翻领、胸前有四个口袋,袋盖为倒山形笔架式;裤子基本上是西裤样式中山装朴实、庄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适合于社会各阶层在国际上,中山装被视为中国男礼服的代表样式旗袍原为满族妇女的一种服装,民国时吸收了西方服饰的长处,逐渐演变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时尚服装新颖独特的旗袍,不仅受我国妇女的喜欢,而且也很受西方妇女的青睐本知识点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所附的三幅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女子缠足的陋习始于五代时的南唐,发展于宋代,盛行于清代缠足是在女孩子未成年时,将其双脚分别用布裹紧,使其长成足骨隆起、足尖尖小的畸形脚这严重地摧残了妇女的身心健康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度禁止缠足,但成效不大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倡导女子放弃缠足,还成立了“不缠足会”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女子缠足从此,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放足运动,缠足的妇女逐渐减少 民国初期,社会风俗的另一重大变化是改称呼1912年,孙中山颁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上“大人”、“老爷”等旧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

      与此同时,跪拜、作操等清朝通行的礼节也被废除,代之以鞠躬和脱帽礼中外人员交往开始采用西方的握手礼节本知识点的讲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称呼和礼节的改变有哪些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认识水平上回答,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教师也可以从近代资产阶级先进分子追求民主、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近代国家、政府的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等方面适当提示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