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可用.docx
84页备战考试 | 千锤百练运动生理学局部 绪论1 生命的根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3兴奋:可兴奋组织承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响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4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为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有兴奋性〔判断〕5反响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局部不断受受控局部的影响,即受控局部不断有反响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局部,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响控制系统6负反响:如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局部的反响信息能减弱控制局部活动,这样的反响称为负反响〔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负反响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7正反响: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反响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局部活动,这种反响称为正反响〔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都属于正反响过程〕8 为保持恒常——负反响 暂时——正反响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 一、概念1 肌细胞〔肌纤维〕是肌肉的根本构造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构造是肌纤维最根本的构造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肌肉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微米2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夸膜电位、膜电位〕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4兴奋-收缩藕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丝滑行为根底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藕联5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6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长度缩度的收缩,又称为等张收缩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的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8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9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10 绝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力量11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根本的肌肉收缩单位12运动单位发动: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也可称运动单位募集二.判断,选择 1、肌细胞是肌肉的根本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2、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成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组成。
许多肌球蛋白的杆状局部集束构成粗肌丝的主干,其头向外突出,形成横桥横桥部具有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用于横桥运动细肌丝又要有肌动蛋白,〔又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又称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3、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到达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由于动作主要是Na+由外向内流动到达平衡时的电位值,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4、当膜内正电位所形成的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Na+内流时,膜电位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点,即Na+离子平衡电位〔动作电位〕5、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6、 相对力量可以更好地评价运发动的力量素质7、运动单位是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根本的肌肉收缩单位重点大题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形态、机能、代谢、运动〕1、肌纤维类型的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快肌纤维、慢肌纤维根据收缩及代谢类型,可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也可为快缩白、慢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2不同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1〕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
快肌纤维的肌浆网也较慢肌纤维兴旺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2〕生理学特征:1〕 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 〕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3〕 肌纤维类型与疲劳 和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的多〔3〕 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作为氧化反响场所的线粒体大而多,线粒体蛋白的含量也较快肌纤维多;快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小,而且数量少,线粒体蛋白含量也少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3、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发动〔1〕肌纤维类型〔2〕发动 在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兴奋性较高首先被发动;而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发动〔爆发力速度〕 在运动训练时,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快肌-最大强度的练习;慢肌-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练习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肌纤维百分比〕运发动的肌纤维组成具有工程特点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工程的运发动,其骨骼肌中的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工程运发动和一般人高而从事耐力工程运发动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工程运发动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有需要速度工程的运发动,其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二章 血液 一、概念1、细胞比容或压积: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男子约为40%~50%,女子37%~48%2、内环境:细胞外液3、碱储藏: 血液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4、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里性训练的运发动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底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又叫假性贫血〔应视为运发动血液系统对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响〕二、选择,判断1、安康成年人的RBC比容,男子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2、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5-7.45,平均值为7.44、血浆中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成为缓冲对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有NaHCO3和H2CO3,它们的比值为20:1时血液酸碱度能维持恒定5、碱储藏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的CO2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约为50%-70%6、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为450—550万个,平均为500万个,女子380-460万个,平均420万个。
7、一次性运动中,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RBC增加越多运动中RBC数量的暂时性增加,在运动停顿后变开场恢复,1-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8、长期运动训练,单体积的RBC和HB量不高,但RBC总数和HB总量较高〔储存库而不是循环血量〕9、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RBC滤过率下降、悬浮粘度增加、RBC变形降低、血浆渗透压升高10、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RBC外表积与容积的比值、RBC内部的粘度、RBC膜的弹性 RBC变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并影响现象组织供氧和使心脏复合加重11、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人,男子12—16克,女子11—15克运动不能超过17克运动后下降三、简述〔一般了解〕1、血液的功能〔一〕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二〕 运输作用 血液不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 化碳、水和尿素等运输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三 〕调节作用 血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媒介,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 防御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称为细胞防御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2、如何应用Hb评定运动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对运动训练指导有何重要意义?〔了解〕第三章 循环机能 一、概念 1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2窦性心率: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窦房结的自律细胞自律性最高,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从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率3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通常所说的心输出量是每分输出量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开/分每平方米〕55%-65%6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外表积计算的心输出量3.0~3.5L/min·㎡7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原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8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9 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的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发动,安静时心率可降低至40-60次每分,这种现象就称作——窦性心动徐缓二、选择,判断1、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2、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响的能力,即有兴奋性心肌的兴奋性〔同骨骼肌一样〕都要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但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正是这种特点是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有节律的单收缩3、心肌收缩的特点,〔1〕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终池很不兴旺,所以,对细胞外液的Ca+浓度有明显的依赖性〔2〕、“全或无〞同步收缩心房和心室内的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速度快,心肌细胞间闰盘处的电阻有低,从而引起心房肌或心室肌同时收缩〔3〕、不发生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4、心脏的储藏能力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可能发生的最大最适宜的变化5、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心力储藏=最大心输出量-安静心输6、正常人安静时,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安静时舒张压高于95mmhg,即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收缩压低于90mmhg那么认为是低血压7、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中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的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加强。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它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8、延髓的心血管中枢是调节控制心血管活动的其本中枢三、论述1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 心脏每搏输出量 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那么收缩压减低,脉压减小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 2〕 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没有变化时,由于心舒期缩短,贮存于大动脉中的血液就多,舒张期血压也就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那么舒张压减低,脉压增大 〔心动周期—心舒期—向外流动血〕3〕 外周阻力 如果搏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输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流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舒张压的上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正常人弹性变化不明显,老年人明显5〕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一、窦性心动徐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