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从综述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591735
  • 上传时间:2018-09-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1.9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从综述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国家起源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热于讨论的问题,首先,国家起源问题是国家观中的重要问题, “国家的定义和起源问题是所有国家观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国家的本质1999) 其次,国家起源问题也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国家起源涉及国家的性质对于认识国家、政府、权力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政治学的起点”(2014) 而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 更是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本文致力于从中西方国家起源论的发展中探讨国家起源,从古往今来的中西方学者们对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说中发掘并综述出系统的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首先, 中国古今许多思想家和史学家对国家起源问题作过深入思考和富有启示意义的阐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起源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㈠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确立时期,西周时期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2004) 之说,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轻天命重人事、重君王之“德”和民本的人文道德理性精神获得进一步发展在种思想背景下,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等成为先秦诸子思考的重要对象,如墨子 (1944)的“除乱尚同”说,法家 (1955) 的“止争息乱”说,儒家的孟子 (2011) 的“辟除民害”和 “与民教化” 说、荀子(2008) 的 “止争息乱”说、 《吕氏春秋》(2010)提出的“以兵止争”说等,先秦诸子的国家起源论丰富多彩,为此后国家起源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㈡秦汉至隋唐时期, 国家起源论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正统国家起源论:董仲舒 (2007) 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国家和社会秩序确立的本原” 为此,他提出了“尊天受命”的政治观和纲常伦理观, 宣扬“君权神授”和“符命”论的神权政治说,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二是一些思想家和史学家结合道家、法家和先秦儒家有关国家起源的思想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唯物思想,对正统的国家起源论加以批判:特别是柳宗元 (2008) 的《贞符》和《封建论》从唯物主义和儒家道德理性立场出发,有力地批判了“君权神授”和“符命”论,深刻阐述了国家2 的形成是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达到了当时国家起源论发展的高峰㈢宋元明清时期, 国家起源论得到丰富和新发展 这一时期有关国家起源探讨的最重要成果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2005) 、王夫之 (1865) 、顾炎武 (2012) 等人结合君主专制批判, 对国家起源作出了富有近代启蒙色彩的阐述他们从自然主义人性论出发探讨君主和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对性善论的圣王君主论加以否定, 肯定人民在国家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研究的新方向,将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研究推向顶峰,为中国近代国家起源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㈣到了近现代,各个年代的学者或是依据马克思,尤其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中的经典论述, 或是依据文化人类学对早期国家的研究成果, 或是依据考古学的新发现, 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推动国家起源研究一步步走向深入: 有 20世纪 30 年代郭沫若 (1973) 国家起源“具有一般的规律性”,特殊服从于一般的论述,也有50 年代侯外庐 (1955) “氏族的国家向着显族贵族的国家”转变,是“典型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具有“邦家”的特殊性的见解,还有80 年代日知先生 (1981) “小邦小国”开始“东西方都一样”的普遍规律的城邦学说在地理的关注范围和研究的理论模式上对国家起源探索的开拓, 然后是 90 年代谢维扬的两种国家的发展模式-“部落联盟”与“酋邦”(1987) 的论述在研究中国国家起源的规律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早期国家”阶段,与此同期,当然还有一种新的规律观值得注意,就是王震中一种抽象的共同标志与多因多果的国家发展规律(1984) 和 “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及“邦国 - 王国-帝国”说(2013) ,这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国家起源学说的最新发展其次, 西方不同时期各领域的学者对国家起源的论述也对推动国家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㈠古希腊荷马时代之前: 受生产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制约, 时人只能求助于某些“神圣元素”于是神话国家起源论盛行,如汉莫拉比(1956) 在《法典》中宣扬的“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㈡尔后截止欧洲中世纪这之间, 早期理性国家起源论暨自然起源论兴起并发展起来:从赫西俄德 (2007) 力图为神话论注入一种“道德的连贯性”开始,3 到被殖民的米利都学派 (2009) 的哲学家们第一个不信神话创世说, 之后再经过赫拉克里特 (1996) 的“逻各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说的创立,自然起源论踏入历史舞台, 之后经过柏拉图 (2012) 的国家起源于 “人的天性 ”暨由人才能的单一性和需要的多样性的矛盾而出现人群,社会,最后即产生国家的论述,再经过亚里士多德 (2009) 的国家起源于自然, 起源于人的本性暨随着人类合群性的发展而产生的观点,自然起源论在此后希腊蓬勃发展;㈢接下来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国家起源论,由于中古时期在教权的统治之下,所以其间的主流学说-- 不论是奥古斯丁 (2002) 的“双国理论”还是托马斯·阿奎那 27 的神学论 -- 都强调国家是由上帝创造的;㈣但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各种反对神学起源论的思想萌生并发展暨近现代理性国家起源论:⑴首先是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2009)的《君主论》从“人性恶”论起国家起源从而对神源论以抨击;⑵接着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国家契约论, 从霍布斯 (2002) 认为国家的出现是由于人们的意志和契约造成的到洛克 (2009) 的在自然法状态下自愿的签订协议暨通过契约而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或政府的论述, 从孟德斯鸠 (2005) 所讲的一切个人力量的联合特别是意志的联合就形成了 “政治的国家” 到卢梭 (2010) 认为国家的产生式由于出现了私有制并因此纷争,为了结束这种局面, 富人通过向人民建议订立契约组织国家政权从而“发明了国家” 。

      这些都将国家的起源归于契约,是对反对神源论的发展 ⑶然后是德国资本主义时期康德(2007) 从人性的角度推论出国家起源,“凡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法律的联合体之中,这个组织就叫国家”“国家是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其建立是由于协议的结果”这个时期也有黑格尔 (1961) 反对社会契约之论,认为契约会破坏国家的权威和尊严,他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从先验出发,认为在国家前的社会状态中, 由于社会存在财产和等级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为强者和富者提供了对下级阶层使用统治权力的机会,国家因此而产生暨 “从直接伦理通过贯穿着市民社会的分解,而达到了国家”,黑格尔的这种经济起源论对后来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有重要影响;⑷之后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资产阶级的学说,有边沁 (2013) 反对契约论和自然法, 认为国家起源于服从的习惯, 也有斯宾塞 (2003) 的有机体国家学说暨国家的起源建4 立在社会有机体基础之上, 这些都站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立场上论述国家的起源,有进步也有局限; ⑸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业革命后空想社会主义家们的私有制矛盾的国家起源学说, 包括托马斯·莫尔(2008) 从强调私有制的不公平入手以及圣西门 (1985) 的阶级国家学说,都初步揭示了国家阶级的实质和国家的起源,并且这些都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研究有启发作用;⑹最后是一工二工之间马克思主义 (2008) 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 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起源于社《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972)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 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 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 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 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当然, 除了上述理论外,有的西方学者还提出了其他像 “人口压力论” (2008) ,水利文明论”(1989) , “外部冲突论” (1978) 等的一系列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说,这些都是对国家起源论的补充和发展综上所述,其实从古往今来的中西方学者们对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说中不难发现,他们之间表面上论述各异, 但其论述的出发点都有着某种相通性,暨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的规律性, 因为他们的论述基本上都从三种关系以及贯穿其中的五个要素出发 -- 三组关系分别为群体与环境的关系, 群体内部的关系和群体与群体的矛盾, 而贯穿其中的五个要素分别为人资矛盾(暨人口激增与资源紧张的矛盾),经济因素(暨剩余产品与内部冲突) ,政治因素(暨群体内部的扩张野心与征服欲望, 安全因素(暨应对外来群体威胁的防卫的需求)和文化因素(暨推己文化与排外文化和融外文化)。

      以上就是我从古往今来的中西方学者们对国家起源问题的论说中发掘并综述出的系统的影响国家起源的因素参考文献1. 王振海《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文史哲》1999年第 3 期 2. 于明慧,于克晓《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脉络中探究国家起源》,长春工程学院 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 15卷第二期 3. 李民、王健撰《尚书译注》,《周书·蔡仲之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5 版 4. 吴毓江《墨子校注》,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 年 1 月法家的“止争息乱”说 5. 张鹏一,章宗源《隋书·经籍志》商务印书馆,1955年标点铅印本 6. 张定浩《孟子选读》 , 杭州出版社出版, 2011年 5 月 1 日 7. 杨朝明,注说《荀子简注通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3-1 版 8.(战国)吕不韦著, 王晓明注译《吕氏春秋通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3 9. 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中华书局2007 年版 10. 柳宗元,《柳河东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5-1 11. 沈善洪,吴光执行主编《黄宗羲全集》 (12 册) ,沈善洪,吴光执行主编浙江 古籍出版社 2005 年刊印。

      12. 王夫之《船山遗书》,金陵: 湘乡曾氏 , 清同治 4 年(1865) 版本:刻本 13. 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顾炎武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第 1 版 (2012 年 2 月 14 日) 14.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15.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5 16. 日知,从《春秋》“称人”之例再论亚洲古代民主政治[J]. 历史研究, 1981 ⑶ 17.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酋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1987⑸ 18. 王震中《论述我国中原地区国家形成的道路》[J]. 中国史研究, 1984⑶ 19 王震中《文明与国家起源的 “聚落三形态演进” 说和“邦国 - 王国- 帝国”说》,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 01 期 20.(美) G . R . 德莱维尔和 J. C. 迈尔斯 《巴比伦法》 (G . R . Driver and J. C. Miles , The Babylonian Laws )第 1 卷,牛津大学出版社, 1 956 年出版。

      21(古希腊)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蒋平译《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 1996-7-1 22. 王纪潮《太一生水》中的宇宙论问题与米利都学派《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 年 04 期 23. ( 古希 腊) 赫 拉克利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