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论文.docx
6页亚硝酸盐的来源、危害与阻断剂研究进展的讨论摘要:本文介绍了食品发色剂亚硝酸盐的来源、作用、危害和控制,并对阻断剂 的开发和研究进展作了简单的综述关键词:亚硝酸盐;发色剂;来源;危害;阻断剂The origin, harmfulness and blockers of food color fixative nitriteXue Yayue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harmfulness and control of food color fixative nitrite,and makes simpl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bout blockers.Key words: Nitrite; food color fixative; sources; harmfulness; blockers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 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应用于肉 制品中,一方面赋予肉制品特有的肉红 色、改善产品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作 为防腐剂,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
目前,国内外肉类企业 全都采用亚硝酸盐作为肉品的发色剂, 来获得理想的色泽和风味,延长保质 期但亚硝酸盐使用量超过一定标准 (>150mg/kg)会导致NO-大量残留,残留 的NO-和蛋白质代谢产物仲胺结合可生成 亚硝胺这些亚硝基化合物均是致癌因 子,能诱导实验动物发生癌变,调查资 料表明,一些癌症的发病率与腌腊肉制 品的消费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槌世界各 国对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量的要求日趋 严格,但是,经市场调查和化学检验,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亚硝酸钠添加过量 产品不合格现象也普遍存在,超过国家 卫生标准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 小型肉食品企业和私人自己加工的肉制 品,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所以 降低亚硝酸盐在香肠制品中的残留量亟 待解决[3,4]1亚硝酸盐的性质与来源1.1性质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总称 主要指硝酸钠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 粉末或颗粒状物,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⑸1.2来源1.2.1食品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肉制品、肉类罐头等肉类食品,在其 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盐、亚硝 酸盐即可改善风味,稳定色泽,抑制肉毒 梭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至今没有发现 任何一种添加剂能够代替亚硝酸盐的这 些功能。
因此,亚硝酸盐使用过量、残留 超标事件也时有发生[6,7]1.2.2食品中添加硝酸盐转化食物中一般都含微量硝酸盐,如存 放过久或保管不当,细菌大量繁殖,可 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有些地区饮 用水中含有较多硝酸盐,用这样的水烹 调食物,并在不洁炊具中放置过久,硝 酸盐易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⑻1.2.3蔬菜中的亚硝酸盐[9-12]1.2.3.1过量施用硝态氮肥蔬菜施用 过多硝酸铵和其它硝态氮肥后,未被蔬 菜吸收利用的过剩硝态氮则以硝酸盐的 形式储藏在蔬菜中,硝酸盐在其后的贮 藏、加工、食用过程中,在细菌的作用下 易转化为亚硝酸盐,如绿色蔬菜中的甜 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等最为严 重1.2.3.2酸菜等腌渍食品生、鲜白菜 等蔬菜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在 长期贮藏尤其是腌渍加工过程中,由于 硝酸还原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 硝酸盐,随后自然分解以居民家庭腌制 酸菜为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菜中 亚硝酸盐含量不断上升,第6天时升至最 高,随后会逐渐下降,20 d后基本彻底分 解因此,腌渍菜具有一定的安全食用 期1.2.3.3隔夜熟菜、霉变蔬菜烹调熟 化的白菜等蔬菜,其营养成分易被微生 物吸收利用;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菜肴 中亚硝酸盐细菌含量增多,硝酸盐就会 并逐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同理,霉变蔬 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也较高1.3.4环境中的亚硝酸盐.]环境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来 源很多,如人工化肥:硝酸铵、硝酸钙、 硝酸钾、硝酸钠和尿素等;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与人畜粪便,据测试1L生活 污水在自然降解过程中,可产生110mg 硝酸盐,1kg垃圾粪便堆肥在自然条件下 经淋滤分解后,可产生492mg硝酸盐; 食品、燃料、炼油等工厂排出大量的含 氨废弃物,经过生物、化学转换后均可 形成硝酸盐进入环境中;汽车、火车、 轮船、飞机、锅炉、民用炉等燃烧石油 类燃料、煤炭、天然气,可产生大量氮 氧化物,平均燃烧1t煤、1kL油和1 万m3天然气可分别产生二氧化氮气体 9kg、13kg与63kg,这些二氧化氮气体 经降水淋溶后可形成硝酸盐降落到地面 和水体中等这些环境中形成的硝酸盐, 流入河、湖并渗入地下,从而造成地表 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例如个别地 方的井水,含有较多的硝酸盐,一般称 为“苦井水”1.3.5其他来源海盐中也有少量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鱼类含有一些胺类物质,鱼死后就 会有很多的胺从蛋白质中分解出来,用 海盐腌制咸鱼,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跟 仲胺起反应,生成亚硝胺。
人们食用了 用海盐腌制的咸鱼时,亚硝胺就会进入 人体另外,长时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中 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当人体胃肠道功 能紊乱、贫血、蛔虫病或消化道功能欠 佳时,其肠道内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为 亚硝酸盐;一些发酵食品如啤酒中也含 少许亚硝酸盐2亚硝酸盐的作用与危害2.1作用2.1.1发色作用动物屠宰后,外界供给的氧气中断, 但机体中的酶不会立即失活,所以代谢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动物机体发生一系 列生物化学反应,如糖酵解生成乳酸, ATP和肌酸磷酸释放磷酸等,使得肌肉环 境处于酸性状态(pH值5.5~ 6.4)此 时被导入腌制肉系的亚硝酸盐会分解生 成亚硝酸,亚硝酸不稳定,继续分解生成 亚硝基(NO),亚硝基的形成速度与环境 酸度、温度以及还原物质如抗坏血酸等 的存在有关亚硝基与肉中的肌红蛋白、 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NO- Mb)、亚硝基血红蛋白(NO - Hb)如果 亚硝酸盐用量不足或未充分转化成为亚 硝基,会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不能充分 形成亚硝基肌红蛋白、亚硝基血红蛋白, 进而影响产品颜色效果[1]2.1.2抑菌作用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产气荚 膜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 其抑菌能力受在肉制品中残留量的浓度 及p H值等环境因素影响。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是- -种腐物寄 生菌,分布非常广泛肉毒梭菌是革兰 染色阳性菌,可以产生芽孢,专性厌 氧芽孢非常耐热,一般煮沸需要约6h 才能杀死由于肉毒梭菌分布广泛,在 肉品生产过程中容易被污染香肠、火 腿、发酵肉等深层为厌氧环境,为肉毒 梭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如果肉制品 的存放时间较长,将更有利于肉毒梭菌 的繁殖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 以产生肉毒毒素,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 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素之一,对人的致 死量为10- 9mg/kg,其毒力比氤化钾强 1万倍人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24h内即 可表现出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 30%~50%国内外都有因食用肉制品而引 起肉毒毒素中毒和死亡的报道亚硝酸 盐的抑菌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在肉 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NaNO, NaNO在一定 条件下可释放出有强烈氧化作用的[O], 使肉深层组织处于有氧环境在[O]的作 用下,严格厌氧的肉毒梭菌生长繁殖受 到抑制,不能产生毒素,也就防止了肉 毒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可能是NO2- 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铁-H ITROY的复 合物,从而阻止了丙酮酸降解和释放 ATP的过程,破坏了细菌的生长环境,而 亚硝酸盐在肉中生成亚硝酸后,分解生 成 NO 和 O 氧可以抑制深层肉中厌氧 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而Grey( 2001) 认为在腌肉中只有游离的亚硝酸盐才具 有抑菌效果⑶2.1.3腌制作用亚硝酸盐添加于腌制肉类中具有增 加肉制品风味作用其对于肉制品的风 味可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产生特殊 腌制风味,这是其他辅料所无法取代的; 二是防止脂肪氧化酸败,以保持腌制肉 制品独有的风味2.1.4螯合作用在肉制品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 使泡胀的胶原蛋白的数量增多,从而增 加肉的黏度和弹性,是良好的螯合剂[13]2.2危害一般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亚硝 酸钠发色和防腐,国家对亚硝酸钠添加 量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添加量超过国家 标准就会超过人体的解毒功能,从而对 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和慢性危 害2.2.1急性危害亚硝酸钠对人的中毒剂量为 0.3〜0.5g,致死量为2〜3g正常人血红 蛋白含Fe2+,行使全身组织运送O和带 走CO的功能当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钠 后,由于亚硝酸钠具有还原能力,血红 蛋白的Fe2+被氧化成Fe3+,使正常的血红 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 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集体组织缺氧, 引起呼吸困难、皮肤发绀、血压下降等 症状,严重者昏迷惊厥、呼吸衰竭而死 亡2.2.2慢性危害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亚 硝酸,亚硝酸的一氧化氮可与肉中蛋白 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如二 甲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二甲基亚硝胺。
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据动物实验, 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目 前还没有发现能耐受亚硝胺而不致癌的 动物人类的鼻咽癌、食道癌、胃癌、 肝癌等都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在体内 微粒体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 形成终致癌物,促使自由甲基(CH3 •)将 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 鸟嘌吟O或O位甲基化,使细胞产生突7变或癌变3亚硝酸盐的安全控制由上述危害可知亚硝酸盐本身具有 急性毒性且毒性较强在肉中亚硝酸盐 可以与蛋白质分解产物仲胺类物质反 应,生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畸致癌 性,特别与脑瘤、胃肠道和胰腺癌变密 切相关研究表明,在现行腌制肉中允 许使用的亚硝酸盐水平下,不会出现上 述问题我国规定,腌腊肉制品、发酵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防腐 剂允许最大使用量为0.15g/kg,残留量 (以亚硝酸钠计)W30mg/kgYuan等对中 国东北地区642种不同的食物中亚硝酸 盐残留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亚硝酸 盐残留量在规定限量标准以内,最高的 是腌腊肉制品(14.3mg/kg),其次是泡菜 (4.1mg/kg) [14]不论是腌制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 温度控制在04度最为适宜,因为这个温 度既可抑制细菌(包括肉毒杆菌)生长 繁殖,又不影响肉制品腌制加工,也不 破坏成品的组织结构和感官品质,还可 以延长制品的保存期。
发色与抑菌要求PH控制在6.0左 右,而提高保水性能则要求PH接近中性, 为了制品的安全与质量,还是以PH6.0 左右为好抗坏血酸盐助色剂的使用量要适当,一般应控制在200一300mg/kg之间, 并且宜先加入肉中,然后再添加亚硝酸 盐与食盐的混合盐水为提高制品嫩度和保水性能,制品 的中心温度常控制在68度,20—30min, 但为破坏肉毒毒素,最好中心温度达到 72度,18min,以保证制品的安全一般合格新鲜肉是比较安全的,但 如用冻肉解冻以后加工方火煺或灌肠制 品,应检查细菌数一般细菌总数应限 制在102+3个/ g的程度为良好,若达到 102*3个/g时,应用漂白粉水喷雾后水 洗,腌制时可添加碳氧血红蛋白补充流 失的血红素4亚硝酸盐代替物和阻断剂的 开发与应用以上阐述了亚硝酸盐在肉制品生产 的诸多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之大,找 到一种亚硝酸盐的替代物已成为一项迫 在眉睫的任务目前,人们寻求使用的 亚硝酸盐替代品有两类:一类是部分或 完全取代亚硝酸盐的添加剂;另一类是 在常规亚硝酸盐浓度下阻断亚硝胺形成 的添加剂下面简要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