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鼻解剖应用生理.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y****8
  • 文档编号:155484051
  • 上传时间:2020-12-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02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一、鼻的应用解剖,鼻为呼吸道的门户,也是嗅觉、共鸣器官 由三部分构成: 外鼻 鼻腔 (鼻前庭、固有鼻腔、鼻腔黏膜) 鼻窦,一)外 鼻,1、形似三边锥形,突出面部中央,容易受伤 2、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附皮肤和皮下组织 3、鼻的皮肤特点:骨部皮肤薄而松,软骨部皮肤厚且紧,鼻尖、鼻翼和鼻前庭腺体丰富,易发生痤疮和疖肿等 4、鼻骨较薄,外伤时容易骨折外鼻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及面前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经眼上、眼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当挤压外鼻的疖肿时,可引起面部的蜂窝织炎或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拓 展,二)鼻 腔,为一狭长的腔隙; 起自前鼻孔,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 由鼻中隔分成大致相等的左右两腔; 每侧鼻腔前部由皮肤覆盖称鼻前庭;后部由黏膜覆盖称固有鼻腔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始于前鼻孔,止于鼻阈; 由皮肤覆盖,长有鼻毛,富含皮脂腺、汗腺及毛囊,故易发生疖肿; 因局部缺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连,故患疖肿时疼痛剧烈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黏膜交界处,2、固有鼻腔 简称鼻腔; 由黏膜覆盖,起自鼻阈,止于后鼻孔; 分为内、外、顶、底4壁:,内侧壁 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梨骨构成; 外覆软骨膜、骨膜及黏膜。

      在鼻中隔的前下部黏膜下小动脉血管密集,交织成网,称为黎特区(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顶壁 主要由筛骨水平板构成,借此与颅前窝相隔; 此板多孔,又名筛板,嗅神经的分支通过此板的筛孔进入颅内 筛板薄而脆,容易因外伤或手术而骨折,导致脑脊液鼻漏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借此与口腔相隔 前3/4由上颌骨腭突,后1/4有腭骨水平部构成外侧壁 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突出而卷曲,外覆黏膜,分别称为上、中、下鼻甲 各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形成的间隙,分别称为上、中、下鼻道上鼻甲 最小,位于鼻腔外侧壁的后上部,前鼻镜检查难以窥见; 其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为蝶窦的开口处中鼻甲 稍大,属于筛骨的一部分 中鼻道前端有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开口,其后有前组筛窦开口,中后部有上颌窦开口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泡、鼻丘以及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等,这一组结构被称为“鼻道窦口复合体”(OMC)是鼻内镜鼻窦手术的重要标志 如OMC发生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导致鼻窦炎下鼻甲 最大,前端接近鼻阈,后端止于后鼻孔;距咽鼓管咽口约1.01.5cm,其肿胀或肥厚时常可引起鼻塞,也可影响咽鼓管功能。

      下鼻道的前上方有鼻泪管的开口 下鼻道外侧壁的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静脉丛,称为“鼻-鼻咽静脉丛”,是中老年鼻腔出血的好发部位 在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薄血管少,是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3、鼻腔黏膜 按结构和功能分为: 嗅区黏膜:分布在嗅裂区(位于鼻顶、上鼻甲内侧及相应的鼻中隔上部)的黏膜部分,约占鼻腔黏膜的1/3 呼吸区黏膜:嗅区以下的黏膜部分黏膜内有丰富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泌功能随纤毛向后移动的黏液毯 黏膜下有静脉丛和血管窦构成的海绵状组织,具有灵敏的舒缩性,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三)鼻 窦,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借自然窦口与鼻腔相通,共有四对 依其所在颅面骨命名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按其解剖位置及窦口所在部位,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鼻道 蝶筛隐窝,开口于,开口于,鼻窦面部投影,上颌窦 居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中容积最大者有5个壁: 前壁:中央部有尖牙窝,骨壁薄; 顶壁:为眶底内侧部,眼眶疾病与上颌窦疾病可相互影响; 后外壁:毗邻翼腭窝与颞下窝; 底壁:即上颌骨牙槽突,与上颌磨牙关系密切,根尖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内侧壁:为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有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因窦口小且位置高,不利于引流,故上颌窦感染几率较高。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筛窦 为筛骨内的含气空腔,呈蜂房状介于鼻腔和眼眶之间;分为前、后两组分别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 顶壁以薄骨板与颅前窝相隔,外侧壁即眼眶的内侧壁,菲薄如纸,称纸样板额窦 位于额骨体内,左右各一,多不对称 底壁相当于眼眶内上角,骨壁薄,炎症时压痛明显; 开口于窦底,并经鼻额管通于中鼻道蝶窦 居蝶骨体内; 顶壁为颅底的蝶鞍; 下壁为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 内壁为蝶窦中隔; 外侧壁紧邻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 前壁内上方有蝶窦窦口,开口位于蝶筛隐窝; 后壁与颅后窝相邻二、鼻和鼻窦的生理功能,一、鼻的生理 呼吸功能 对吸入的空气过滤、清洁、调节温度及湿度 嗅觉功能 起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 共鸣作用 对喉发出的声音起共鸣作用,使之清晰、悦耳 反射作用 鼻肺反射调节呼吸;喷嚏反射清除刺激物二、鼻窦 对鼻腔共鸣功能有辅助作用; 可减轻头颅重量,缓冲外来冲击力,对重要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练习,1.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下鼻道 B.中鼻道 C.鼻顶部 D.鼻中隔前下区 E.鼻中隔前上方 2.关于鼓膜的描述有误的是: A.位于外耳道和鼓室之间 B.组成鼓室外壁 C.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 D.透明 3.下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为: A.0.5-1.5cm B.1-2cm C.1-1.5cm D.1.5-2.5c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