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课件.ppt

41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92597137
  • 上传时间:2024-09-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12M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确立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3.1.1.1--3.1.4.1条款解读1PPT学习交流 3.1.1.1 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评审要点【C】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P12)【B】符合“C”,并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A】符合“B”,并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分(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一、3.1.1.1条款主要内容2PPT学习交流 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P12)1、确认住院患者身份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 确认门诊患者身份的唯一标识是:就诊卡号 所有住院患者均应按要求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等接诊护士在填写腕带后需由病人或家属再次核对,以确保患者身份正确2、护士为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等,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PPT学习交流 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P12)3、当同病区出现同名患者时,应在一览牌作警示标识,将出生日期和住院号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依据4、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作为腕带信息,用于患者身份识别5、患者在进行检验、放射、超声等诊疗时,操作者需认真核对病人腕带上的信息,并让病人或其近亲属陈述病人姓名再次核对,以确保患者身份正确6、若腕带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并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4PPT学习交流 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P12)7、鼓励患者参与身份识别的所有阶段,使其了解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及时表达对安全及潜在错误的关心,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8、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纳入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督查落实,持续改进工作5PPT学习交流 二、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二、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P13)1、门、急诊患者由病人或家属提供病人信息,患者或家属自己书写病历眉栏信息,以保证病人信息的准确性2、急诊留观、昏迷、危重及抢救病人等应佩戴腕带3、腕带应清晰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信息,字迹清晰、工整。

      4、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就诊卡号-无名氏、诊断、就诊时间作为腕带信息,用于患者身份识别6PPT学习交流 5、需手术或住院的患者,由接诊医师联系手术室或病房,由急诊护士和接诊医生核对病人信息,最少2种识别方式,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等,并在转科本上签名6、急诊护士或接诊医生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进行2人核对,交接病人病情、治疗、药物等,并双方在交接本上签名二、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二、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P13)7PPT学习交流 三、同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三、同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P14) 1、所有住院患者均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的标识 2、如遇住院同名患者,应在一览牌上用红底白字“同名”作警示标识,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使用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核对患者身份 3、门诊如遇同名患者,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采用姓名、年龄、住址及就诊卡号核对患者身份8PPT学习交流 四、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四、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P15)1、医护人员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为患者按“无名氏”进行临时命名,如果有多名患者时按“无名氏1.2.3”等顺延,办理就诊卡。

      2、由接诊医护人员为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临时命名+就诊卡号3、如患者住院,由住院收费处将患者的临时命名输入信息系统,获取病案号,打印住院患者手腕带4、如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份已确认,将信息系统中患者身份信息更改,重新打印手腕带 9PPT学习交流 5、当给患者用药、输血或血液制品、抽血标本、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检查标本或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操作、处置时,都必须用执行单与患者腕带上的姓名及病案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四、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四、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P15)10PPT学习交流 五、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流程(新增)五、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流程(新增)身份不明患者入院身份不明患者入院办理就诊卡办理就诊卡接诊医护接诊医护人员为患者人员为患者临时命名临时命名佩戴腕带佩戴腕带患者患者住院住院,输入,输入临时命名获取病案号临时命名获取病案号打印住院患者手腕带打印住院患者手腕带身份已确认身份已确认更改身份信息更改身份信息重新打印手腕带重新打印手腕带各项诊疗、用药等操作时进行双人核对各项诊疗、用药等操作时进行双人核对11PPT学习交流 六、六、婴儿查对制度(婴儿查对制度(P15P15))七、新生儿身份查对制度(七、新生儿身份查对制度(P16P16))12PPT学习交流 八、转科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八、转科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P14P14))1、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病人转科交接时,应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确保病人安全。

      2、患者需要转科时,护士办理好转科手续,通知转往科室,并对病人情况作简要介绍,接收科室做好迎接准备3、检查患者腕带、生命体征、药物治疗等,整理病历、准备物品,据实填写《转科登记本》,必要时准备抢救物品,确保病人转运过程的安全13PPT学习交流 4、与接收科室进行详细交接,接收科室护士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并认真查看病情、皮肤、药物、检查等无疑问方可在《转科登记本》上签字确认5、转科交接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科室负责,做好记录,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的问题,由接班科室负责八、转科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八、转科交接患者身份识别登记制度(P14P14))14PPT学习交流 1、所有住院病人、手术病人、新生儿科及急诊留观病人等均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2、男病人佩戴蓝色腕带,女病人佩戴红色腕带,一人一腕带唯一对应;药物过敏者需在腕带上注明药物过敏的名称3、住院病人使用二维码腕带,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入院日期、二维码等信息急诊科、门诊手术室、产房等可使用普通腕带,需填写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要求字迹清晰、标准规范4、护士应充分告知病人及家属使用腕带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完好。

      九、腕带使用管理规定九、腕带使用管理规定(P152)(P152)15PPT学习交流 5、护士接诊新病人时应让病人本人或近亲属陈述病人姓名,确认身份无误后打印二维码腕带并为病人佩戴;注意检查局部皮肤及腕带松紧合适,确保患者舒适、安全6、护士执行各项操作,除核对床头卡、腕带信息外,应使用PDA扫描腕带进行身份核实7、病人在病房、手术室、ICU等科室之间交接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识外,严格按照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签名九、腕带使用管理规定九、腕带使用管理规定(P152)(P152)16PPT学习交流 (一)工作目标1.落实腕带识别制度2.腕带标识清晰、信息准确、无破损及污渍,患者佩戴舒适3.在各项护理操作前将腕带信息做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之一(二)工作规范1.遵循安全的原则2.腕带标识使用材料:选用防皮肤过敏,防水,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的腕带3.腕带标识使用范围: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昏迷、危重及抢救病人十、腕带标识使用流程十、腕带标识使用流程(P226)(P226)17PPT学习交流 (二)工作规范4.告知患者腕带佩戴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5.正确佩戴腕带,准确填写腕带信息6.定期观察肢端血运,防止因腕带佩戴不正确造成的伤害7.严格执行查对腕带标识制度,防止不良事件发生8.出院时解除腕带(三)评价标准1.患者/ 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腕带佩戴规范、核对准确,患者安全3.无因腕带标识错误所致不良事件发生十、腕带标识使用流程十、腕带标识使用流程(P226)(P226)18PPT学习交流 (四)工作流程及考评标准十、腕带标识使用流程十、腕带标识使用流程(P226)(P226)19PPT学习交流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评审要点【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二、3.1.2.1条款主要内容20PPT学习交流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评审要点【B】符合“C”,并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P2-4第一节 护理查对制度:医嘱执行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1、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一、3.1.2.1条款主要内容21PPT学习交流 一、一、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新增)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新增)22PPT学习交流 1、手术部位标示:凡是涉及双侧部位的手术(髋关节、肺、肾及输尿管等部位)、多重结构(四肢手术、手指、脚趾手术)、不同平面的手术(脊柱手术)2、标示的人员:本院管床医生或经管医生3、标记时间:术前一天4、标记后的检查:病区护士在完成术前准备时检查,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师执行术前核对时检查。

      二、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修订)二、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修订)23PPT学习交流 医院不允许下达医嘱,口头医嘱仅限于现场抢救,并应严格遵照下列规定:1、下达医嘱:所有口头医嘱必须准确、清楚,尤其药品、剂量、给药途径及时间等2、认真聆听: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应认真聆听口头医嘱内容3、准确记录:护士将口头医嘱的内容准确记录在《口头医嘱记录本》上,紧急情况下可以暂时不做记录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P157P157))24PPT学习交流 4、大声复述:护士大声复述完整的医嘱内容2遍5、确认无误:执行护士与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6、立即执行: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前,需经2人核对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用法等,以确保用药安全,并立即执行7、完善记录:抢救结束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开医嘱并签字,6小时完善各项抢救记录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P157P157))25PPT学习交流 附:口头医嘱执行流程抢救现场,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认真聆听准确记录口头医嘱内容大声复述完整的医嘱内容2遍医生确认无误及时、准确给药督促医生补开医嘱,并完善各种抢救记录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三、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P157P157))26PPT学习交流 3.1.3.1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ICU、产房、新生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评审要点【C】1.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制度书:制度书:P235-241P235-241;流程书:;流程书:P254-P254-267267))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三、3.1.3.1条款主要内容27PPT学习交流 3.1.3.1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ICU、产房、新生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评审要点【B】符合“C”,并1.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病人转科交接登记本、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核查项目/记录表、急诊科患者护送记录表等)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重点部门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三、3.1.3.1条款主要内容28PPT学习交流 一、门诊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一、门诊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 (新增)新增)患者意识清楚患者自报姓名、年龄与就诊卡或门诊病历封面信息进行核对(必要时使用身份证、医保卡、农合卡等作为补充)患者意识不清有家属者,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年龄 无家属者,查看腕带查看腕带与就诊卡、门诊病历封面信息核对与就诊卡、门诊病历封面信息核对29PPT学习交流 二、住院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新增)二、住院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新增) 患者意识清楚 患者自报姓名、年龄 与床头卡、操作物核对PDA扫描腕带、操作物,再次进行核对 查看腕带 患者家属报患者年龄、姓名与床头卡、操作物核对PDA扫描腕带、操作物再次进行核对患者意识不清 查看腕带注:“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和治疗单、检验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特殊饮食等。

      30PPT学习交流 一、转出科室管理措施1、转出通知:危重患者转出时,护士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告知病人姓名、年龄、诊断、病情、特殊要求及转出时间等2、转出前准备:①病情评估并记录: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引流量等;②根据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人工气道、吸氧等抢救治疗措施;③根据病情准备转出用氧气袋、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等;④通知电梯等候;⑤将病人私人物品交其家属,贵重物品清点签字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 P216P216))31PPT学习交流 3、转运:①将病人移至平车,不易搬动者直接用病床转运;②由主管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③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氧气供给,途中根据医嘱静脉用药并保持通路通畅二、转入科室管理措施1、值班护士或护士长接时问清病人的姓名、年龄、目前病情、诊断、特殊护理及护理物品准备,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2、按需要做好接收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呈备用状态3、共同交接管理措施——要求交接双方共同完成,责任共担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 P216P216))32PPT学习交流 4、平稳搬运病人至病床上,如病情变化不易搬动者应在原转运床上共同参与抢救。

      5、根据病情安置病人体位,需要约束时与病人家属沟通6、连接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测量生命体征、共同观察交接7、根据病情及时进行各种抢救措施,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应用呼吸机等8、交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各种引流管、导尿管、鼻饲管等9、交接病人基础护理内容:肺部听诊、各种治疗、药品、静脉留置针、皮肤完整性、卫生处置、饮食情况等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 P216P216))33PPT学习交流 10、交接病人姓名、年龄、病情、诊断、手术名称、治疗及抢救经过、护理措施及主要阳性检查结果等11、填写护理交接记录单,交接双方认可后签字12、交接病历及特殊检查资料等,清点整理物品,交接完毕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三、危重病人转运护理管理措施( P216P216))34PPT学习交流 (一)工作目标1.患者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2.顺利办理转科手续3.患者安全转科(二)工作规范1.遵循安全的原则2.患者转科前必须和转入科室沟通,联系好床位3.责任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讲解转科相关程序及转科途中的注意事项4.执行转科医嘱,书写转科记录,办理转科手续5.针对患者病情做好转科指导四、患者转科流程(流程书四、患者转科流程(流程书P214P214))35PPT学习交流 6.征求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7.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前往转入病房,根据患者病情做好转科途中应急处理8.与转入科室护士详细交接9.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置(三)评价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工作规范、患者安全3.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四、患者转科流程(流程书四、患者转科流程(流程书P214P214))36PPT学习交流 (四)工作流程及考评标准四、患者转科流程(流程书四、患者转科流程(流程书P214P214))37PPT学习交流 3.1.4.1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评审要点【C】1.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

      2.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 (ICU、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B】符合“C”,并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伤、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四、3.1.4.1条款主要内容38PPT学习交流 3.1.4.1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评审要点【A】符合“B”,并1、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2、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码“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四、3.1.4.1条款主要内容39PPT学习交流 谢谢聆听!40PPT学习交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41PPT学习交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