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资料.doc
4页《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前一课时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通过自主学习简述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的进程;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2.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关系,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所采取的措施和过程,从而认清袁世凯丑恶嘴脸3.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2.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三、教学策略采用合作探究和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2.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出示课题1.生欣赏歌曲,齐诵中间精彩片段2.生思考回答:感受中国近代屈辱的岁月面对民族危机,有多少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1.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渴望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2.问题设计有助于合理导入新课,提问能感怀历史沧桑感和脉络 讲解背景初识成因1.出示图1-22,还记得“川汉铁路股票”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各地民众要掀起保路运动?2.四川保路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为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军队入川,使得湖北防御空虚,革命形势十分有利)3.湖北有哪些革命团体?(出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图他们在同盟会促进下要干什么?叙述: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有识之士为了“收回权利”“振兴实业”,保护民族经济清政府以铁路国有的名义把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2.引起全国局势动荡,湖北的革命形势迅速进入高潮3.文学社、共进会在武昌发动起义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中学过的“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保护民族经济知识,并对比时下清政府出卖铁路权,让学生感受到民众保路的合理性,从中感悟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理解保路运动对武昌起义的积极影响理解革命团体对革命的的推动作用自主梳理再识成因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要求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最好列成年代尺或列成表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学习图册(武昌起义形势图)2.请学生概述武昌起义的过程PPT展示武昌起义的过程,与学生校对自主性学习结果3.活动:运用图1-30,探究完成P15资料中相关要求设问:为什么武昌起义会得到全国的响应?归纳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4.叙述: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武昌起义为被称为辛亥革命设问: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学生欣赏视频,并以教材内容为素材自主学习遵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要求在教材中寻找辛亥革命的过程2.回答武昌起义的过程,(1)打响第一枪(2)成立军政府(3)结果:各省纷纷响应!3.(1)到1911年底,一共有14个省宣布独立,他们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2)有利: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革命基础4.资产阶级革命1.运用视频能对武昌起义有一个更生动直观的了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同桌)共同完成,以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并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叙述讲解比较约法叙述:武昌起义胜利后,辛亥革命进入第二个阶段——创立民国1.设问:“中华民国”是如何创建的?PPT展示“中华民国”创建的过程,(1)孙中山回国(2)被选为临时大总统(解释临时大总统含义)(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4)颁布《临时约法》。
与学生校对自主性学习结果2.超链接:孙中山回国出示材料:孙中山答记者问:“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请一生朗读设问:孙中山这句话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3.超链接:临时大总统誓言出示简体字版誓言请一生朗读设问:临时大总统誓言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4.超链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出示材料:《临时大总统誓词》简体字版设问:临时大总统誓言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5.超链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示《临时约法》内容(略),设问:(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4)这些原则和思想源泉来自哪里,体现了哪个阶级的要求6.南北议和设问:辛亥革命汹涌而来,清政府甘愿退出历史舞台吗?它是如何应对的?(补充)出示图片:辛亥革命后列强的军事行动出示材料: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的话设问:这些材料说明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7.出示材料: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设问:根据材料,分析袁世凯将会采取何种行动?革命派将会如何回应出示材料:孙中山的话“使他不可能不好……”8.出示材料: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设问:如何看待袁世凯的这些行为?为什么辛亥革命最终会出现这种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华民国”的创建 1.学生在前面已经自学,回答问题 2.生阅读教材,分析孙中山的话 3.生阅读材料,分析临时大总统誓言思考回答问题(从三民主义的角度) 4.生阅读材料,分析孙中山的建国思想 5.生阅读材料,分析临时约法内容思考回答问题:(1)人民主权;(2)天赋人权;(3)三权分立;(4)启蒙运动,资产阶级 6.学生阅读教材P16,思考回答:启用袁世凯,寻求列强的支持反对中国革命 7.学生分析材料,思考回答获取列强支持逼清帝退位逼孙中山让位(反对) 8.学生分析材料,思考回答(夺取革命果实,客观上推翻了清王朝) 1.检查自主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 4.分析临时大总统誓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主张5.分析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复习旧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 6.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知道列强是不希望中国通过革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 7.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养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8.培养学生从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两方面认识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各抒己见探索影响1.课堂探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夺取,是不是意味着辛亥革命失败了?说看法,讲理由?2.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读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P16最后一段)3.以“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进行小结1.学生各抒己见(各自说出理由) 2.结合史实分析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3.辛亥革命过去了一百多年回首往昔,有许多借鉴的地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明确论从史出的方法了解、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提升小结前后呼应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成功补充了史料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德驻华公使哈豪森的讲话等史料通过史学资料(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教学较为成功2)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本课导入环节,采用《走进共和》的主题曲《曙色》创设了一个浑厚的有历史沧桑感的情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有效。
在教授《武昌起义》时播放了视频,也是十分有效的最后总结同样以“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前后呼应2.不足之处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本想采用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但视频内容较长,最终没有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如能整合进教学,效果会不错3.改进思考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对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进行处理,把视频整合到教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