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7830288
  • 上传时间:2024-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概说1、古诗 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下: 诗体格律古体诗近体诗句数句数多寡沒有一定的约束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字数每句字数不严格限制每句字数固定﹐分五言和七言 诗体格律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每个字不受平仄的限制每个字平仄有一定的格律押韵用韵寬﹐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換韵绝句﹕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五﹑七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对仗沒有对仗限制绝句沒有限制﹐律诗中间兩联必须对仗2、得名 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产生年代 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理的4、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 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 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 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 思想盛行、佛教传入5、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思想内容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青青陵上柏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 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 7、艺术特色所抒之情,质朴自然,毫不雕饰,情感真切动人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感情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去者日以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诵读1、齐读2、听读3、自读 庭中有奇树珍贵 huā 繁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花 weì 赠送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香气满 没法送到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品读此树“奇”,还是“何足奇”?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二、学习《龟虽寿》 朗读诗歌龟虽寿 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背景: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此时曹操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诗一开头便说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尽,完螣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骥(jì):千里马伏:趴,卧枥(lì):马槽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但:仅,只养怡:保养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三、学习《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走近作者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yīng)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ín)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 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把青松和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青松的坚忍不拔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问题探究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情感提升《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四、学习《梁甫行》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今山东莘县,一说甄诚),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注释【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