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电子技术简化课件llnzjq第2章4基本放大电路2.4共基.ppt
43页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2.1 概述 2.2 三极管共射极单级放大电路 2.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4 共基极放大电路 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习题,2.4 共基极放大电路,*2.4.1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分析 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2-40(a)所示 输入电压Ui加于发射极和基极之间, 输出电压从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取出, 基极为输入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 所以叫 共基极放大电路 从交流通路中看 得更明显图2-40 共基极放大电路 (a) 共基极放大电路电路图; (b) 直流通路; (c) 交流通路,1. 静态工作点:图(b)为直流通路静态数值:,图2-40 共基极放大电路 (a) 共基极放大电路电路图; (b) 直流通路; (c) 交流通路,2. 动态分析:图(c)为交流通路动态数值:,2. 动态分析:图(c)为交流通路动态数值:,可以发现: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较大, 输出和输入电压相位相同; 输入电阻较小, 输出电阻较大 电流放大倍数 小于1且近似为1, 因此共基极电流又叫电流跟随器 高频特性好,幅频特性平坦,所以共基极放大电路主要应用于高频电子技术中2.4.2 三种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综合上面的分析, 三种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各有特点,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合。
从电压放大倍数看, 共射极和共基极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均很大, 只不过共射极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反相, 共基极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同相 共集电极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小, 小于1且约等于1从电流放大倍数看, 共射极电路同时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 共集电极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最大, 为1+β倍, 共基极电流的电流放大倍数最小, 小于1且约等于1 从输入电阻看, 三种电路的输入电阻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最后, 从输出电阻看, 共集电极电路的带负载能力最强, 其余两种较差 根据这些性能指标的特点,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 电流和功率的增益都较大, 在低频电子技术中应用较广, 多用于多级放大器的中间级, 起到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作用 共集电极电路利用它的输入电阻大, 输出电阻小的特点, 可以应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 输出级和缓冲级 而在宽频带或高频情况下, 要求稳定性较好时, 共基极电路就比较合适表2-1 三极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习 题,2.1 测得某放大电路的输入正弦电压和电流的峰值分别为10 mV和10 μA, 在负载电阻为2 kΩ时, 测得输出正弦电压信号的峰值为2 V。
试计算该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电流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 并分别用分贝(dB)表示 2.2 当接入1 kΩ的负载电阻RL时, 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比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下降了20%, 求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2.3 说明图2-50所示各电路对正弦交流信号有无放大作用, 为什么? 2.4 画出图2-51所示各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交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 2.5 标明图2-52电路中静态工作电流IB、 IC、 IE的实际方向; 静态压降UBE、 UCE和电源电压的极性;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极性图2-50,,图2-51,,图2-52,,图2-53,,2.6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如图2-53所示 已知: UCC=12 V, Rb1=51 kΩ, Rb2=10 kΩ, Rc=3 kΩ, Re=1 kΩ, β=80, 三极管的发射结压降为0.7 V, 试计算: (1)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C和UCE的数值; (2) 将三极管V替换为β=100的三极管后, 静态IC和UCE有何变化? (3) 若要求IC=1.8 mA, 应如何调整Rb12.7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2-54所示 已知 -UCC=-16 V, Rb=120 kΩ, Rc=1.5 kΩ, β=40, 三极管的发射结压降为0.7 V, 试计算: (1) 静态工作点; (2) 若将电路中的三极管用一个β值为100的三极管代替, 能否提高电路的放大能力, 为什么? 2.8 某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uCE波形如图2-55所示, 判断该三极管是NPN管还是PNP管?波形中的直流成分是多少?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值是多少?,图2-54,,图2-55,,2.9 三极管放大电路与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56所示, 忽略三极管的发射结电压。
(1) 用图解法求出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 (2) 若ui =50 sinωt(mV)产生的基极电流为ib=20 sinωt(μA), 试在图2-56(b)中画出iC和uCE的波形, 并求出输出电压的峰值和电压放大倍数; (3) 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是多少? (4) 当接入5.1 kΩ的负载时, 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最大不失真幅度有何变化?,图2-56,,2.10 若将图2-56中的Rb改为570 kΩ, 重新图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当增大正弦输入信号, 使 ib=30 sinωt(μA)时, 电路将出现什么问题?画出对应的iC和uCE波形 2.11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如图2-57所示, 由于电路中的什么参数发生了改变导致静态工作点从Q0分别移动到Q1、 Q2、 Q3?(提示: 电源电压、 集电极电阻、 基极偏置电阻的变化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改变)图2-57,,图2-58,,2.12 图2-56(a)所示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2-58所示 问: 分别发生了什么失真?该如何改善? 若PNP管构成的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如图2-58所示, 发生的是什么失真?如何改善?,2.13 三极管单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2-59所示。
已知三极管参数β=50, Rs=1 kΩ, 并忽略三极管的发射结压降, 其余参数如图中所示, 试计算: (1)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 电压放大倍数和源电压放大倍数, 并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3)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 当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入6 kΩ的负载电阻RL时, 电压放大倍数和源电压放大倍数有何变化?,图2-59,,图2-60,,2.14 分压式偏置电路如图2-60所示, 三极管的发射结电压为0.7 V 试求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 输出电阻, 并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2.15 计算图2-61所示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源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已知信号源内阻Rs=500 Ω,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50, 发射结压降为0.7 V图2-61,,2.16 图2-62所示分压式偏置电路中的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 试判断这两个偏置电路能否起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2.17 图2-32所示集电极—基极偏置电路中的 UCC=16 V, 发射结压降为0.7 V 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并分析温度升高时该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
图2-62,,2.18 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图2-63所示, 已知三极管的发射结压降为0.7 V, β=100, 试求:,(1) 静态工作点; (2) 源电压放大倍数 (3) 输入电阻; (4) 输出电阻ro1和ro2图2-63,,图2-64,,2.19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2-64所示 图中β=50, Rb=100 kΩ, Re=2 kΩ, RL=2 kΩ, Rs=1 kΩ, UCC=12 V, UBE =0.7 V, 试求: (1) 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2) 电压放大倍数和源电压放大倍数; (3)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2.20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2-65所示, 图中β=100, UBE=0.7 V, Rs=1 kΩ, RL=6 kΩ, C1和C2为耦合电容, 对交流输入信号短路 (1) 为使发射极电流IE=1 mA, Re的值应取多少? (2) 当IE=1 mA时, 若使UC=6 V, Rc的值是多少? (3) 计算电路的源电压放大倍数图2-65,,2.21 图2-42的电路参数如下: Rg=10 MΩ, Rd=30 kΩ, Rs=2 kΩ, Cs=10 μF, C1=C2=0.01 μF, UDD=18 V, 场效应管的 UGS(off)=-1 V, IDSS=1 mA。
试确定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22 共源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图2-66所示, 已知场效应管工作点上的跨导gm=0.8 mS, 电路参数为Rg1=300 kΩ, Rg2=100 kΩ, Rg=2 MΩ, Rs1=2 kΩ, Rs2=10 kΩ, Rd=10 kΩ, Cs=10 μF, C1=C2=4.7 μF, UDD=18 V 试求: (1) 电压放大倍数; (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图2-66,,2.23 计算图2-48所示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已知场效应管工作点上的gm=0.9 mS *2.24 源极输出器如图2-67所示, 已知 UGS(off)=-2 V, IDSS=4 mA 试求: (1) 静态工作点的UGS和ID; (2) 静态工作点上的跨导gm; (3) 电压放大倍数; (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2.22 共源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图2-66所示, 已知场效应管工作点上的跨导gm=0.8 mS, 电路参数为Rg1=300 kΩ, Rg2=100 kΩ, Rg=2 MΩ, Rs1=2 kΩ, Rs2=10 kΩ, Rd=10 kΩ, Cs=10 μF, C1=C2=4.7 μF, UDD=18 V。
试求: (1) 电压放大倍数; (2)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