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历史教育现代国际关系课后简答.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363580
  • 上传时间:2017-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5.3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课后简答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 17.18 世纪欧洲国际关系1 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答:(1)1644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召开经过争论,各国代表达成了协议,于 1648 年10 月 24 日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王权进一步代替了神权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其签订不但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拥有一批实力不等却相互制约的国家,注定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国际结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它的性质是各国相互妥协而建立国际格局,特点是不稳定,从而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意义在于: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2 FaGuo 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国际关系答:(1)实际上是 FaGuo 与反法同盟之间的对抗关系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拉开了 FaGuo 大革命的序幕1793 年英国首相庇特策动成立了第一个反法同盟1794 年 7 月 FaGuo 发生了热月政变热月党人与普鲁士和西班牙分别签订了巴塞尔和约,普西两国退出了反法战争,FaGuo 集中力量同英国、奥利斯和撒丁作战,从而粉碎了反法同盟的第一次进攻2)1799 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俄国加入反法同盟,俄奥联军在意大利打退了法军FaGuo 再次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 1801 年奥地利与 FaGuo 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同盟宣告失败1802 年英、法、西班牙、荷兰等国签订了亚眠和约,但是拿破仑并没有遵守该条约,在签约不久就吞并了庇蒙特和厄尔巴岛,侵入瑞士,并将势力延伸到德意志,这促使 1805 年英俄两国签订同盟条约,旨在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同年 12 月,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争中大胜奥俄联军,拿破仑与奥地利签订普雷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又宣告失败。

      普雷斯堡和约签订后,英国又策动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俄国、瑞典和普鲁士参加了同盟拿破仑又一次粉碎了这个脆弱的同盟拿破仑在与反法同盟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拿破仑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形势下,1807 年 FaGuo 与俄国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FaGuo 同意俄国对土耳其领土的一些要求,俄国同意帮助 FaGuo,参加反英的大陆封锁拿破仑在外交活动中获得的一个个胜利,促使其有了称霸欧洲的野心实行传统政策的英国不允许欧洲大陆上任何一强独霸欧洲,1809 年,英国组织了第五次反法同盟1812 年拿破仑粉碎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在胜利的驱使下拿破仑开始进攻俄国,从而激怒了俄国,俄国联合普鲁士、英国和瑞典建立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这一次没能阻挡反法联军的进攻,1814 年 3 月 1 日,英、俄、普、奥驶过在 FaGuo 城市肖蒙签订了肖蒙条约3 月底,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4 年 9 月维也纳和会召开,会上列强发生严重分歧,致使拿破仑于 1815 年逃出厄尔巴岛,集结旧部发动了“百日政变” ,英俄普奥立即建立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的军队FaGuo 改变欧洲版图称霸欧洲的野心被彻底粉碎。

      第二章:19 世纪国际关系1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答:(1)1814 年 9 月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长达 10 个月之久的维也纳会议除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1815 年 6 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 , 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2)欧洲各国通过这次维也纳会议确立了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因此,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大国们妥协退让的产2物,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该体系中矛盾重重,尽管大国后来极力维护这一体系,可它还是没能阻挡住波澜壮阔的欧洲革命的冲击,1848 年维也纳体系瓦解2 普法战争背景、进城与结果答:(1)19 世纪上半期的德意志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联邦,由十几个大小国家组成,其中较为强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1861年意大利的统一给德意志诸国,尤其是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北方诸国以很大的影响,北方诸国要求统一的愿望十分强烈1861 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即位,启用俾斯麦为宰相,开始致力于德意志的统一事业。

      1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奥军队战胜丹麦军队,取得了胜利1866 年 6 月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七个星期,普军在萨多瓦大败奥军8 月 23 日,普奥签订了布拉格条约,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归 FaGuo 所有,奥地利同意在美因河以北成立一个德意志国家联邦1867 年北方德意志联邦正式成立,德意志北部地区实现了统一2)一个趋于统一的德意志就要崛起,FaGuo 感到了来自德意志的真正威胁,阻止德国统一成为 FaGuo 的主要外交目标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进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借助西班牙王室发动政变之机,1870 年 7 月 19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军面对经过改造和屡次炮火洗礼的普鲁士军队显得一点战斗力都没有,1870 年 9 月 2 日,在色当一役中,法军大败,统帅成为俘虏3)普法战争的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获胜1871 年 5 月 10 日,德意志与 FaGuo 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FaGuo 向德国赔偿 50 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俾斯麦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德意志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3 俾斯麦外交体系形成与解体答: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向欧洲强国迈进。

      普法战争中 FaGuo 遭到普鲁士的沉重打击,战败割地赔款,实力受损1)为了防止 FaGuo 东山再起,德意志外交政策把孤立 FaGuo 作为其首要目标为此,俾斯麦积极进行外交活动,在 1873 年10 月促成俄奥德三国订立协议,史称“三皇同盟” 但是三皇同盟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外部有英法等国的猜忌,内部矛盾重重1874 年“东方问题”的出现并激化,恶化了俄奥的同盟关系 1878 年 6 月 13 日柏林会议召开,俄国外交在柏林会议上的失败使俄德关系迅速恶化,三皇同盟分崩离析俄奥、俄德关系恶化,俾斯麦开始考虑与奥匈结盟,就在奥匈外交大臣安德拉西辞职的前期,于 1879 年促成了德奥军事同盟的建立但是俄奥同盟的建立没有给俾斯麦带来安全感,为了防止法俄结盟,俾斯麦积极接触俄国,要求与俄国进行谈判,征得俄方同意,俾斯麦把奥匈拉进了谈判的行列三国于 1881 年 6 月 18日在柏林签订协定,恢复了 1873 年的三皇同盟关系德奥军事同盟以及德奥俄三国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开始建立起来2)为了巩固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外交体系,俾斯麦开始将注意力移向南方国家—意大利1881 年 FaGuo 出兵占领突尼斯,法意矛盾尖锐起来,在外意大利一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与此同时,国内的教皇领地问题也困扰意大利,为了摆脱困境,意大利开始向外寻找盟友。

      于是便伸手接过俾斯麦递来的外交“橄榄枝” , 1882 年 5 月 20 日,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在维也纳成立,特别提出的是 1881 年 6 月 28 日,奥匈与塞尔维亚签订了奥塞条约,1883 年 10 月 30 日奥罗条约签订,这两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俾斯麦外交体系扩大三皇同盟和三国同盟构成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重要基础3)1887 年是俾斯麦外交活动重要的一年1887 年 2 月 12 日,英意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维持地中海以及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的现状2 月 20 日,到期的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续订6 月 28 日德俄签订了“再保险条约” 由于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国与 FaGuo 作战时中立,德俄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1887 年 12 月 12 日英意奥签订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两次地中海协定的签署国,有三国同盟中的两个国家,俾斯麦没有出面,就利用奥匈和意大利将英国拉向德奥意同盟加上 1887 年 5 月意大利与西班牙成立的另一个地中海协定,至此,俾斯麦构筑的外交体系网坚固起来再保险条约和地中海协定是俾斯麦外交的登峰造极之作面对俾斯麦构筑起来的外交网络,FaGuo 已经完全被孤立起来。

      但是,这样的外交体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因为俾斯麦的下台而解体了第三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列强与世界1、19 世纪后期欧洲大国对外扩张政策答: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资本的高度集中以及垄断使欧洲列强更加重视原料来源和投资场所,这不仅加剧了他们之间的关税战和贸易战,还促使他们积极向外进行掠夺,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于是3掀起了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欧洲主要大国纷纷抛出了自己的扩张政策1)英国是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其他列强的向外扩张激起了英国参与瓜分世界的斗争,英国某些鼓吹殖民主义的人要求英国尽快寻找殖民地,从海上和陆上将英国的势力带向世界各地此时的英国的政府也设立了殖民地大臣,专管殖民地事务英国在广大的亚非地区扩张的重点是阿富汗、伊朗、中国、缅甸、埃及和南非等地在非洲,英国企图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两 C 计划” ,控制自北到南的非洲大陆2)FaGuo 是除了英国之外的又一个殖民大国FaGuo 要成为一个主宰非洲的强国FaGuo 殖民主义者在统治集团里的代表人物是茹尔•费里,被成为现代 FaGuo 殖民帝国的奠基人。

      FaGuo 扩张的重点也是在亚洲和非洲,即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越南和中国3)德国是继英法之后又一个欧洲殖民大国德国在积极建设海军的同时,还在非洲强占多哥、喀麦隆,企图把德属东非和西南非洲连成一片,建立一个由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德属殖民帝国在亚洲,德国将中国视为自己扩张的主要目标,企图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4)俄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也积极推行自己的扩张政策俄国的扩张重点在中亚的阿富汗、伊朗和中国意大利的扩张重点在北非突尼斯和东非以及埃塞俄比亚比利时扩张重点则是在非洲中部列强还没有侵占的地方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被称为“殖民主义之王” ,其实想和言行在当时的欧洲帝国主义活动中很有代表性,他以“科学考察”和“探险”的名义向非洲腹地侵略2、19 世纪后期日本在东亚侵略活动答: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其国力大增到了七十至八十年代,日本发展了一支相当庞大的军事力量,成为远东地区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日本的崛起是东亚国际政治中的新因素,崛起后的日本积极参与对外侵略活动,尤其是在东亚的侵略活动1)日本处于自己的战略考虑,于 1872 年出兵占领了琉球群岛,将琉球群岛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的台湾也表现出占有的欲望,企图占领台湾,积极制定侵台计划。

      2)日本继法美之后对朝鲜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1875 年 4 月,三艘日本军舰驶进汉江,逼近朝鲜京城汉城1876 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日本通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