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docx
7页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第一条慨况介绍 湖北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宜昌高新区)成立于 1988 年 9 月 1992 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 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2004 年与猇亭经济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宜昌开发区,下辖东山园 区、猇亭园区、白洋园区,总面积54.6 平方公里第二条 园区介绍(一) 东山园区东山园区紧邻宜昌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 11.2平方公里,现有杭州贝因 美、宁波太平鸟、香港金宝乐器、武汉人福药业、中船重工海声科技、中南 装备制造、宜昌黑旋风锯业等重点企业,中船重工七一研究所等国家级科 研单位15 家,三峡大学等综合型院校11所已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光 机电一体化、轻工食品等主导产业,是宜昌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和现代 服务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强市的改革实验区,是宜昌市高新 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点聚集区宜昌黑旋风科技园(二) 猇亭园区猇亭园区位于宜昌市郊,面积22.4平方公里,一类空港——三峡机场、 云池深水港座落于园区,宜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园区是全国一 流的磷精细化工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猇亭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多 晶硅及光伏产业,现已形成精细磷化工、船舶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正抓紧 建设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是宜昌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重点 区域。
园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企业——宜化集团,世界唯一研发 出低品位磷矿石利用企业 ——三新磷酸公司,全国最大的有机盐生产企业 ——兴发集团,全国最大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生产基地——宜昌南玻公司规 划到 2015 年实现产值过 1000 亿元通过区内的宜黄高速公路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三) 白洋工业园 白羊工业园地处枝江市境内,紧临长江,京湛铁路纵贯园区,2007 年经 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规划面积 80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 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是集科研孵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等功能齐全的现 代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已有总投资 35 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 世界领先的三新硅业高纯硅材料精细加工等项目落户园区规划到“十二五” 末,实现工业年产值1000 亿元;园区全部建成后实现工业产值5000 亿元以 上是宜昌市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产业的重点区域四) 湖北深圳工业园湖北深圳工业园位于宜昌市东郊,2008 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 35 平方公里,是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宜昌沿江最核 心的工业园区园区有全国最大的超薄涂镀板生产企业三峡全通公司;全国 最重要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南玻多晶硅材料公司;全国技术最先进的海底特高 压电缆生产企业联邦电缆公司;全国最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皮卡车的汽 车制造企业中兴汽车制造公司等。
正在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 零部件制造、电工电缆、生物科技五个过五百亿特色产业园规划到 2015 年实现产值 2000 亿元五)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产业园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产业园位于宜昌市中心城区东部,2010 年经 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是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为 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生物产业园区,由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研发孵化、 公共服务4 大功能片区构成目前,园区已有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研发生 产企业安琪集团、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人福药业公司等入驻产业园 建成后工业产值将达到1000 亿元六) 点军磁电子产业园 点军磁电子产业园位于宜昌中心城区南部,规划面积5.4 平方公里,重 点发展电子、磁电子、金属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宜昌发展磁电子等战略 型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第三条 园区定位国务院要求,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 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 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 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 高点的前沿阵地。
目标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第四条 发展状况作为湖北省最早的自费开发区,宜昌开发区 2009 年实现超常规跨越, 实现工业总产值653.9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和 67.7%,经济规模及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同类开发区首位,成为宜昌沿 江突破的排头兵,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1999 年 12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宜昌经济开发区基础上设立了宜 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年来,宜昌高新区累计投资100 多亿元,进行园区 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目前,核心建成区面积6.2 平方公里,已经成为 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新区,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 示范园区拓展区规划面积22.4 平方公里,水、电、路、气等全面贯通,已 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了主要基础设施和一批功能园区产业发展预留区规划面 积 31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按照规划抓紧实施创新功能园区和产 业功能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风格和谐、环境良好的功 能园区体系基本建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 境十年来,宜昌高新区集聚了省级以上科研机构 60 多家,包括国家级科 研机构2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 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个,省部级 以上重点实验室(站)13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 工程技术中心42个。
同时,集聚了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2 个,企业建立研发 机构 50 多个12 家上市公司注册在宜昌高新区或在区内兴建项目,三所大 学在这里兴办科技产业园,10 多所大学联合高新区企业举办产学研合作基地 或联合研发机构,200 多家小型科技企业进入创业中心孵化目前,宜昌开 发区已拥有国家和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1个,高新技术企业34 家,获得国家 专利授权 110 项;开发区创业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 展示交易中心安琪、宜化、兴发、长机、黑旋风等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在 国际和国内同行中创造多项第一,掌握了市场主动权近五年来,宜昌高新区各类主体承担国家 973、863、国家各部委和湖北 省重大专项 600 多项,获得专利 3000 多项,由高新区创新主体负责起草修 订国家或行业发布执行的各种技术标准、行业规范 300 多项(部);转化科 技成果 1000 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300 多项近年来,宜昌高新区通过对创新成果的释放,包括资产重组、技术转移、 品牌扩张、管理模式输出等,极大地推动了高新区经济的发展宜化集团 “品 牌、技术、管理”的输出,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宜昌区域的化工产业格局,其 跨区域的发展也有力地激活和推动了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化工行 业的发展。
安琪集团的品牌扩张,重建了中国活性干酵母的产业竞争结构, 提升了中国活性干酵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经过多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宜昌高新区集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 宜昌高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 94 家,并且每年以 30%以上的速度增加,形成 了以新材料为核心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业、精细磷化工、现 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五大产业集群市政府多次召集市直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讨论、修改,并多次请省 科技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对《规划》 进行论证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全市各高新园区的优势,市委、 市政府适时调整了宜昌高新区管理体制,明确了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猇亭 园区为宜昌高新区的核心区,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将湖北西陵经济 开发区、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湖北点军工业园区、湖北夷陵经济开发区纳 入宜昌高新区的拓展区,优化产业布局,由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实行统一领导、 统一规划,并实行归口统计宜昌高新区先后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宜昌展示交易中心、宜昌高新区信 息服务中心、宜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宜昌•中国水电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 平台,为技术信息发布与交易、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搭建了桥梁和纽带。
采取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方式与华工创投公司筹资2.06 亿元共 建创业风险投资平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扶持高新产业发展,助推高新技 术企业快速成长,争取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市政府安排2000 万元引导 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提档升级;高新区进一步加强了孵化器建设 新落成的国家级创业中心南苑孵化楼已投入营运,新增孵化面积14500 平方 米第五条 升格为国家级经国务院批准,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 年 12 月 18 日,升级后的宜昌高新区正式挂牌第六条 发展优势 宜昌高新区通过多年的建设,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 30%以上增长速度,已成为宜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沿江突破的排头兵、海内外经济界人士青睐的投资热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交汇 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中国的地理中心上控巴蜀,下 引荆襄的地理位置,使宜昌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二)便捷的交通条件宜昌已形成立体化的交通格局国家一类空港 —三峡机场、二类水运口岸——云池深水港坐落于宜昌开发区,宜黄高速公 路、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焦柳铁路在这里交汇。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宜昌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 脏宜昌开发区水、电、路、电信、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完全可以满 足工业项目的需要四)宽松的用地条件宜昌开发区管辖面积 54.6 平方公里,规划控制 面积 100 多平方公里这些土地多为平地,适宜于开发建设五)良好的服务环境宜昌先后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适 合开设工厂的 20 座城市之一,被浙商评为十佳投资城市和中部最佳投资城 市六)可靠的人力保障拥有三峡大学、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 每年经严格培训的各类学生近十万人拥有 710、502 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单 位、三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7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可为工业企业提 供智力支持七)优良的产业生态已经形成了磷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 机电一体化等主导产业,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基地聚集 了全国 500 强企业——宜化集团、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锯片生产基地——黑 旋风锯业公司、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制造商——人福药业公司、世界上最大的 涂镀板生产企业——三峡全通涂镀板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唯一全系列、最大 型插齿机的生产商——长机科技公司等一批优强企业。
八)优惠的服务政策实行零干扰、零障碍服务,为客商提供免费全 程代办服务,让您省时、省钱、省力对投资开发区的项目,提供各项产业 扶持和奖励,降低投资者的用地成本和其它生产经营成本,形成了亲商、安 商、稳商、富商的氛围第七条目标前景3 年内,全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 2 个产业主营收入将分别达到 1000 亿元;三峡全通、宜化2 家企业的主营收入将过500亿元,兴发、南玻、三 新磷化等企业的主营收入将过 100 亿元,同时还将崛起一批“10 亿元企业群 体”作为宜昌沿江突破的排头兵,宜昌开发区正朝着“培育千亿产业,打造 千亿园区”的目标奋进第八条 地理位置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宜昌市城区东部,与市中心两洞相连(云集隧道 东山隧道)、三路相通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30 公里,三峡机场 20 公里, 宜昌港(长江八大港之一)和火车站(渝东鄂西最大站)2.5 公里,三峡水 利枢纽工程专用公路从区内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