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后扩招时代的问题.doc
2页正方资料汤敏本人的看法评价后扩招时代的问题当时扩招的理由(与其他国家相比,就业,内需,和能力)“我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执行”记者:1998 年中国高校扩招首年,因扩招谏言被采纳,你随后被冠以“扩招之父”,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当时为何想到谏言扩招?汤敏:当时我以个人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大致陈述了 5 个理由支持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18~22 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 4%,当时菲律宾 31%,泰国 37%,印度 8%;其二,1998 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 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 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于是酝酿增加高校收费;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 7 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弊端产生的原因:计划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总的来看 一 速度 二 配套措施 三 改革 四 主体)记者: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收费过高都成了为人诟病的社会问题,当初建议扩招时有无考虑到这些因素?汤敏:现状与当时的提议是有距离的,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首先,我的建议是3 年扩一倍,结果是 6 年扩了超过 5 倍;第二,关于助学政策的配合,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显然在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第三,教育改革的与时俱进,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教育改革没有跟上,造成高校毕业学子非社会所需人才,这在我看来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核心问题所在;第四,我主张好学校多扩,差学校少扩,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不能因为高校出腐败就否定扩招凤凰网:我们可以联想到武大基建引起的干部腐败问题,您认为从高校扩招到教育产业化,再到高校腐败,是不是一个连锁反应?我们如何去规避?汤敏:有一个成语叫“因噎废食”,吃饭时有没有人被噎死呢?是有的但不会因为有人被噎死而不去吃饭高速公路腐败非常严重,许多地方的官员腐败简直“前仆后继”,但我们不能否认高速公路本身的修建,我们不能因为保持廉洁而不去修筑腐败属于另一个范畴,是别的改革没有跟上,和扩大教育、高校扩招本身是没有关系高校扩招不能负主要责任我们最近谈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改革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主要是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学扩招利弊与否,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要看哪个方面更大,要看扩招本身造成,还是改革不到位造成如果不扩招,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也不能杜绝腐败现象凤凰网:您刚才提到别的改革没跟上,您觉得是哪些改革和哪些问题没跟上?汤敏:我比较关注贫困学生的问题助学贷款在很多国家都有很完善的体系,奖学金体系在很多国家也很健全但中国现在没有做到,虽然已经完全能做到了20%的大学生如果被全免学费,在目前的拨款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凤凰网:这和高校腐败之间有什么联系?汤敏:二者没有联系。
高校腐败和整个社会的腐败问题要是联系起来,第一是监管问题,第二透明度,第三是对腐败的查处和惩罚,对我们整个这条制度的审核的问题而不是说我不扩招了关闭大学,中国的腐败问题就解决了吗?凤凰网:我们往前推一步,考量前一个源头--高校产业化,从这一步开始您认为应该如何规避下一步的腐败问题?汤敏:从产业选择角度来说,如果高校不办酒店就会办校办工厂,甚至还有工资里的腐败,这些都规避不了减小高校产业化的问题,只能解决一部分高校本身要守住位置,不应该不抓重点,有无腐败都不应该办酒店这些事情凤凰网:如果减少产业投资,引起基建缩小,是否会影响学校质量?汤敏:高校为了花大精力赚钱,就会减少本来该做的事情为了借口给高校筹资而投资这些产业,一个就是高校本身注意力转移;第二个可能将原来高校办基建的钱款去投资;第三个,盈利还好,万一赔了呢?这些问题,北大方正,清华同方都成功了,还有大量赔了的并没有曝光这些和政府、军队办企业一样的,办产业都不太合适个别的校办工厂为了学生实习是一回事,那办大企业又是另外一回事其他的观点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的冒荣说,一种意见是根据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入学率和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从我国社会大众中极其旺盛而又远远不能满足的高等教育入学需求出发,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过于滞后,应当加快发展。
相关资料南方周末 2002 年 7 月 18 日第 962 期在连续 3 年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大潮之后,今年的高校招生出现了一些“逆流而动”的东西先是北大、清华、人大等几所名校宣布今年不再扩招,接着传出消息,武汉大学不但不扩招,本科生反而比去年少招 1000 人而不久前,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硬件不足、经费短缺”,很多学校对扩招显示出越来越谨慎的态度反)从数字来看,今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 275 万人,比去年增加 10%这个增幅与 1999 年的 47.4%、2000 年的 25%、2001 年的 17%比起来下滑了很多不过一直关注扩招的北航高教所赵婷婷博士说,增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数变大,实际上绝对数的增加与前两年比相差并不大正)早在去年,教育部的一位官员就指出,今后几年扩招的速度将保持在 10%左右,直到 2005 年实现毛入学率(在校生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15%的目标因此从数字上来看,扩招在按计划进行一位研究者说,“但是上面一连串信息也确实传达出一种信号:急剧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与旧有教育体制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果继续单纯地只追求‘量’的增加而不配合以相应的制度变革,这种矛盾会日益突出。
制度变革造成的弊端和扩招的弊端不是一回事,正方会抓住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