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脾.docx
3页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脾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汲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详细表达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汲取的作用,及输布水谷精微以养分全身的功能饮食入胃,经小肠的进一步消化汲取,脾的转输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上输于心肺,并经心肺输布全身脾的运化功能的正常进展,为化生精、气、血、津液供应了物质根底,亦为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供应了充分的养分若脾气健运,则养分充分,脏腑功能旺盛,身体强健若脾失健运,消化汲取功能失常,则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消瘦、倦怠乏力以及气血生化缺乏等病理表现因此,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 2)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具有汲取、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水入于胃,经脾转输作用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降作用,外达皮毛以润泽肌肤,化生汗液,下输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化生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脾是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强盛,可以防止水液停滞,否则,就会导致水湿停留,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而见腹泻、便溏、水肿的病理表现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主升清:是指脾的生理特点而言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养分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养分全身其运化的特点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脾主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另一方面,脾气的升举作用,可以维持内脏的相对恒定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能够正常汲取和输布,且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虚弱,清气不升,则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便溏等症;或使脾气下陷,内脏下垂 (3)主统血:统,即统摄、掌握、约束之意脾主统血,是指脾能够统摄、掌握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的摄血来实现的脾气充盛,不仅使气血生化有源,且能约束血液,使之行于脉管之内若脾气虚衰,统摄无权,则血溢脉外,即“脾不统血”,可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等症 2.脾的生理连属 (1)脾在志为思:思,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若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可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消失不思饮食、脘腹胀满、食少倦怠、大便稀溏、心悸失眠等特别表现 (2)在体合肉、主四肢:脾在体合肉,是指脾能够化生精微物质以充养肌肉,肌肉的饱满与消瘦与脾气的盛衰关系亲密脾主四肢,是由于四肢的运动与肌肉的收缩、伸展功能亲密相关,所以四肢的运动亦赖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作用故脾气健运,养分充分,则肌肉饱满、壮实,四肢活动有力;反之,若脾失健运,气血化生缺乏,则肌肉消瘦、四肢乏力,甚则废痿不用 (3)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饮食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亲密相关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如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脾壅湿热,则口甜口粘 其华在唇,是说口唇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出脾气的盛衰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化源充分,血脉充盈,口唇红润有泽;脾气虚衰,气血缺乏,血脉失充,口唇淡白无华 (4)涎为脾液:涎为口津中较为清稀的局部,由脾气化生、转输布散涎有清洁口腔,爱护口腔黏膜的作用脾气升清的作用,可以使涎液上布于口,而不外溢;若脾胃失和,则可导致涎液的分泌失常,而见口涎自出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