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训练题汇总.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9764384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3.49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比拟阅读训练题汇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那么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那么不能不争;争那么乱,乱那么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②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 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①穷:困境②屈;竭尽1.解释以下句中点的词语1)选贤与()能(2)谋闭而不兴()・ •(3)故()制礼义以分之(4)以()养人之欲• •2.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长①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两者相持而长• •B.养 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以养人之欲• •C.分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故制礼义以分之• •D.是 ①是谓大同/②是礼之所以起也•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臧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3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那么主要阐述了 o4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答案】(1)通“举”,推举 (2)兴起 (3)所以 (4)来2 .D (A.成长'增长;B.供养'调养;C.职分,职守'区分;D.这'这;).(1)财物,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 己的私利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3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防止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1 .解释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女有归②鳏、寡、孤、独、废疾者③改制礼义以分之④以养人之欲.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2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那么主要阐述了 o3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答案】.女子出嫁幼而无父 所以 来1 .①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②使人们的欲望决不 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防止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选贤与能(2)盗窃乱贼而不作 (3)给人之求 (4)两者相持而长• • • •2.以下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为公缺乏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货恶其弃于地也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 • •C.欲而不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D.故制礼义以分之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开"其傅公子虔,粽/其师公孙贾3 .翻译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4 .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 .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 “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 的“—”二字也能表达这一点答案】.同“悦”,愉快 代词,指“木”v木头,1 . A (A.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停顿应该是: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2 .不同意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3 .取信于民(说明不欺骗百姓);“讲信”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男有分分:(2)秦民大说说:♦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踪/其师公孙贾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⑵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 .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 “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表达这一点答案】L 职分,职守通“悦”,高兴2 . A (窟/1 (因此,关靛词)※独亲其亲(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独(不仅仅,关联词)/子其子 (抚育自己的子女,谓语)故A错误).(1)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2)招募百姓中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3 .取信于民(说明不欺骗老百姓) 讲信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秦民大说(2)有一人徙之• •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开V其傅公子虔,黑京/其师公孙贾.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 .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L⑴同“悦”,愉快 (2)代词,指“木”,木头2. A (A.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停顿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选项 错误B.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停顿为:故/外户/而不闭C.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 相信自己;停顿为: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于是就处分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分了给他 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刑/其傅公子虔,粽/其师公孙贾1)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3. 不同意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贤与能与:同“举”B,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试卷第10页,共32页C.秦民大说说:同“悦”。

      愉快,高兴 D.故外户而不闭外户:大门外 •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开"其傅公子虔,黯/其师公孙贾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⑵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4 .(乙)文中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 “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表达这一点答案】. D (D项句意为: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外户:泛指大门应选D)1 . A (A项句意为: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据此停顿为: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应选A).(1)因此,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 十金2 .取信于民(说明不欺骗百姓)讲信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秦民大说(2)有一人徙之• •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开V其傅公子虔,繇/其师公孙贾.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 .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1)同“悦”,愉快 (2)代词,指“木”v木头〉1. A (A.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停顿应该是: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应选A)(1)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2. 不同意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男有分,女有归()(2)秦民大说()•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 .(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 “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表达这一点答案】(1)职分,职守 (2)同“悦力愉快1.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2)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2. 取信于民(说明不欺骗百姓)讲信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货恶其弃于地也 死亦我所恶B.讲信修睦恐民之不信• • • •C.故人不独亲其亲其真不知马也 D.以明不欺以顺为正者• • • •2 .以下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B.(乙)文中画浪线的文字断句划分为“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踪/其师公孙贾”C.(甲)文中老而无妻的人叫“矜”,老而无夫的人叫“寡”,幼而无父的人叫“独”,老而无子的人叫“孤” (乙)文中的“金”是古代的货币单位D.(甲)文中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是倒装句;(乙)文中的“太子,君嗣也”为判断句3 .以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运用排比,阐述了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B.(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 “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取信于民C.从(乙)文“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一句可看出,在商鞅变法后,秦朝已经实现了 “大 同”社会。

      D.(甲)(乙)两文都反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答案】A (A.恶:都解释为,憎恶,厌恶;B.信:诚信,信用/相信;C.其:代词,他的/大概,表推测语气;D.以:来, 用来/依据,按照)1. B (B.鲁误(乙)文中画浪线的文字“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粽其师公孙贾”的意思是是:不能施以刑罚,便 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断句划分为“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鲸其师公孙贾”故 选B)C (C.有误根据甲文分析,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所以乙文“在商鞅变法后,秦朝已经实现了 ‘大同'社会”的理解有误2. (1)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