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调查与分析.doc
6页对我县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与分析成县检察院预防科成娟娟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各项惠农富 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基层干部管 理涉农资金和物资的权力也不断扩大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干 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加之权力监督不到位、制度约束 不够与管理不够规范等因素,致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呈 上升态势,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 稳定本文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进行深入调 查,总结发案特点,剖析犯罪根源,探索预防措施,旨在对 做好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有所裨益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特点根据我院2009年至2011年查处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 罪情况来看,案件呈以下特点:1、 犯罪主体以村组干部居多近两年共查办农村基层 干部职务犯罪案件10件23人,其中村组干部20人占86. 9% 乡镇干部3人占13. 1%2、 多发生在扶贫救济款、“5.12”地震灾后重建补助物 资的发放及土地征用补偿环节查办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 罪案件中,贪污、挪用扶贫救济款、“5. 12”地震灾后重建 补助物资的占85. 6%3、 犯罪手段以贪污、挪用公款为主查办的10件案件 中,贪污案6件,挪用公款3件,受贿1件。
4、 犯罪形式呈群发态势涉案人员依靠在扶贫救济、 补助物资及土地征用各环节中掌管的权力,往往相互利用、 相互勾结,共同贪污、私分、挪用救济救灾款物有乡镇干 部及村组干部双向勾结贪污补偿款的,如城关镇驻村干部邵 某、村党支部书记毕某合伙贪污“5.12”地震灾后重建补助 款5万余元;有乡镇干部自成体系相互勾结贪污、挪用款物 的,如抛沙镇某村支书苏某、村主任张某、乔某、村文书贾 某合伙挪用“5.12”地震灾后重建补助款150余万元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1、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涉案人员文化程 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13人,占56.5%乡镇党委政 府在抓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教育、思 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之平时不注重学习,思想 觉悟不高,政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对“罪”与“非 罪”的界限认识模糊,在金钱的诱惑下抵御不了 “病毒”的 侵袭和感染,容易滑入犯罪的泥潭如抛沙镇村干部苏某、 张某、乔某等5人,挪用村上“5. 12”地震灾后重建补助款, 用于自己建房、购车等,他们认为补助款放在村上暂时不用, 自己借用一下等给村民发放时再归还,应该没啥事,直到检 察机关立案查处时,他们才认识到这是犯罪,痛哭流涕,追 悔莫及。
2、 农村基层组织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为涉农 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我县于2003年在各乡镇实行“村财 乡管”制度,但至今在很多乡镇这一制度仍然流于形式,账 务不规范、坐收坐支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乡政府对各村财 务支出情况审核把关不严各村账务由镇农经站统一管理, 但农经站对村资金支出情况没有严格审核,对村里的报账单 据不审查真伪,见单就报,导致村基层组织人员虚报冒领, 白条冲账二是乡政府对各村集体收入情况了解掌握不够 根据我们调查,农经站统管的村账务中,收入很单一,基本 是政府下拨的办公经费、活动经费、干部报酬等,很少有村 集体收入进账但据调查,近几年各村通过集体土地征用、 租用、退耕还林等都会有集体收入,这部分收入应及时进入 该村在农经站的专门账户,由农经站统管但实际情况是集 体收入由村干部保管,坐收坐支,用途村支书、主任说了算, 大多也不记账,使这部分资金成为了诱发职务犯罪的温床 三是部分村财务人员配备不齐全,有的是村支书或村委会主 任兼任会计或出纳,一手收钱,一手开支,个人说了算上 述制度漏洞的存在,使农村基层组织成为了职务犯罪的高发 领域3、 财务、村务管理不公开,监督不到位从查案的过 程中反映出这些涉案行政村的财务和村务管理制度不公开, 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管甚至失控,使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流 于形式。
一是乡镇政府对农村财务、村务的指导、管理和监 督不力,制度流于形式二是由于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公 开,村民无法履行监督权力,致使农户从不能监督到不愿监 督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大多数青壮年及有一定文化的都 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孩子,他们自身文化不 高,法律知识欠缺,对国家政策不明不清,连自己应该领取 多少救济补助款、补贴款等都不清楚,何谈去监督村干部的 行为这就使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犯罪活动有机可乘, 有空可钻如我县店村镇某村干部寇某、罗某等四人,利用 负责上报、管理、发放该村“5.12”灾后重建生活补助款的 职务便利,采取伪造发放花名册、虚加村民户数,虚报冒领, 贪污补助款2万余元4、刑事处罚轻,起不到威慑教育作用2009年以来, 我院对查办的10件23人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全部提起公诉, 被判实刑1人,被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22人由此反映出 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涉农职务犯罪处罚轻,对其他人员起不 到威慑教育作用,使其铤而走险三、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1、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一要选好干部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监督,使群众能够 公开、公正选出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想为群众办事的 农村基层干部。
二要用好干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月艮 务基层的作用,充实农村基层组织,提高基层队伍素质三 要教育好干部定期组织法制培训和业务学习活动,运用好 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 村干部的管理,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格带头人和管理 者四要善待村干部村务管理需要花费村干部大量的时间 和精力,要按时发放村干部报酬,对因公消费要按正常途径 予以报销,从完善分配方式上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 性2、 增强村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村务、财务缺乏透 明度是导致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当前,农村 的村务管理、财务管理虽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但仍需乡 镇党委政府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引导和监督,一 要严格执行“村帐镇管”制度,对村级帐务认真审查,切实 加强监管力度,杜绝虚报冒领、白条冲账二要加强对村集 体收入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各村集体收入情况,使这部分 资金及时进入村集体账户,由镇农经站统一管理,杜绝“小 金库”、账外账的存在三要落实好“四议二公开”和村务、 财务公开制度在各村建立公开栏,定期对村里的政务、财 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障群众在集体 事务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村民民主管 理和民主监督,畅通村民参与管理村务的渠道,听取村民评 议,防止个别村干部“暗箱操作”,是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 务犯罪的根本途径。
3、 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一是群众监 督,要通过普法教育、送法下乡活动等,加强群众的法制教 育和反腐败斗争宣传,使广大群众在知法、守法的同时,提 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增强利用法律维权的能力二是审计监 督,建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项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 用情况审计制度,及时公示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三是 司法监督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举报信访件处 理,深入调查核实,并及时将调查和处理结果向群众通报, 以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司法机关公信力和震慑力4、加大对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打击和预防检察机关 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农 村稳定和发展的涉农职务犯罪活动,同时也要深入开展农村 职务犯罪专项预防活动,把预防网络向村级延伸,在乡镇设 置联络员,对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跟踪预防,开展送法 下乡活动,切实做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服务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