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人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素材(九年级上).docx
5页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梳理]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⒈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⒉实验方法及原理:曲颈甑(盛空气)的热汞△ 汞 + 氧气——→ 氧化汞⒊实验现象及分析⑴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粉红色粉末 体积减少约1/5 ⑵容器里的空气 剩余气体约4/5⒋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0.94%0.03%0.03%考点3 混合物和纯净物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考点5 物质的性质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考点6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考点7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⒈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⒉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⒊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⒋实验讨论:⑴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⑵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考点8 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点(见下表)物质反应现象(在O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注意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点燃点燃C + O2=== CO2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⒊放出热量点燃S + O2=== SO2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空气造成污染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热量4P + 5O2=== 2P2O5此反应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现象应描述为白烟铝(银白色固体)⒈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点燃4Al + 3O2 ===2Al2O3⒈铝非常薄⒉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⒊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点燃2Mg + O2=== 2MgO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点燃3Fe + 2O2====Fe3O4 ⒈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9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⑴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⑵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⑶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考点10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⒈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考点1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⒈药品: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⒉反应原理:MnO2⑴2H2O2====== 2H2O + O2↑△⑵2KMnO4 ===== K2MnO4 + MnO2 + O2↑MnO2△⑶2KClO3 ==== 2KCl + 3O2↑⒊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⒋收集方法: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 ⑺熄灭酒精灯 裂⒍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⒎验满方法: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考点1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考点15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