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级经济师考试铁路运输讲义:第六章.doc
11页中级经济师考试铁路运输讲义:第六章 第六章 运输、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物流与综合物流体系 一、物流的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职能、任务和要素 1. 物流的概念:通过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还包括开展上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传播 2. 物流的职能:将产品由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地,创造空间效用 3. 物流的任务:完成物品从起点到消费点的实体移动,并在取得一定l 1. 产品物流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2. 综合物流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3. 供应链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物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三个阶段及其量化特征 1. 运输主导阶段:物流系统中运输收入所占比重超过50% 2. 物流业的拓展阶段:运输收入所占比重在30%—50%之间(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福州—厦门、武汉) 3. 物流系统服务阶段:运输收入所占比重不超过30%(物流业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准,我国三大经济圈具备了第三阶段物流业的发展条件) (二)现代物流络的含义 1.现代物流的含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传统的物资流通资源,实现物资的快速、准确、低成本的区域间流动的全过程 2.宏观角度:区域投资环境状况的反映 3.微观角度:企业新的利润源泉 三、综合物流体系 (一)含义 1. 微观物流系统:指企业物流系统,是为了实现以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系统 2. 综合物流体系:向顾客提供高效低耗的地区整体物流系统,是地区内众多企业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 3. 发展条件 (1)内部协调与合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2)外部关系:动力和环境条件 (3)树立体系化思想 (二)综合物流体系络的组成 1. 节点:各级物流中心 2. 连线:由交通、通讯干线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三)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核心价值构成(1、2、3) 1. 一个中心:以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2. 两个组织:区域综合物流管理委员会和区域综合物流协会 3. 三个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物流政策平台 四、物流运输系统评价(2011版教材新增内容) (一)评价内容:来自物流运输企业内外部的综合评价 (二)评价体系 1.通过分析影响物流运输系统的关键因素,按科学性、系统性原则,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2.对物流运输系统评价的基准值、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系统 (三)评价步骤 1.明确评价目标 2.制定评价标准 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4.进行评价 5.评价结果分析 (四)评价基准值设定的方法 1.物流运输系统运行的目标值 2.物流运输系统运行的前期历史值 3.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值 习题: 物流价值的发现大致分为( )阶段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第二节 供应链的特征与管理 一、供应链的概念 (一)围绕核心企业 (二)具有整体功能的链结构模式 (三)实现高品质产品或服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目标的基础 二、供应链的特征(4个特征) (一)复杂性 (二)动态性 (三)面向用户需求 (四)交叉性 三、供应链管理 (一)概念 1. 把对成本有影响、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任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和制造工厂经过仓库和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和商店 2. 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 3. 包括公司多个层次的活动 (二)内容及目标 1. 内容:涉及4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2. 目标(5大目标) (1)总成本最小化 (2)客户服务最优化 (3)总库存最小化 (4)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5)物流质量最优化 (三)关键问题 1. 三个层面 (1)战略层面(对企业有长远影响的决策):包括仓库和制造工厂的数量、布局和能力大小,以及物料在物流络中的流动等决策 (2)战术层面: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策略、运输策略 (3)作业层面:日常活动决策(计划、估计备货期、安排运输线路、装车) 2. 七大问题 (1)配送络的重构 (2)库存控制 (3)配送战略 (4)供应链集成和战略伙伴 (5)产品设计 (6)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 (7)顾客价值的衡量 (四)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1. 时间和速度方面 2. 质量管理方面 3. 资产生产率方面 4. 客户服务方面 (六)供应链管理效益 1. 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10%以上 2. 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 3. 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 4. 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 5. 绩优企业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 6. 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 7. 绩优企业的现金流周转周期上具有比一般企业少40—60天的优势 (七)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 联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最新理念,高级形态,是在物流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区别 (1)对象不同:物流管理的对象是货物资产,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是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关系 (2)控制成本的方法不同:物流管理控制成本主要是基于库存成本的转移,供应链管理通过注重产品最终成本来优化供应链 (3)关注方面不同:物流管理关注企业内部物流事物,供应链管理强调调整企业外部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4)目标不同:物流管理要求企业内部利益最大化,供应链管理要实现每个企业共赢 习题: 1.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 )领域 A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B运输、销售计划、物流、需求 C运输、销售计划、供应、需求 D运输、供应、物流、需求 答案:A 2.供应链管理中,作业层面上包括日常活动的决策,如( ) A计划 B估计备货期 C设计配送络 D安排运输线路 E装车 答案:ABDE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TPL)的含义 (一)最基本含义:物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第三方 (二)建立的基础 1. 功能性技术 2. 信息技术 (三)第三方物流是以合同这一调整和约束现代经济活动和关系的法律形式为基础 二、成功运作的关键性因素 (一)建立快速反应的体系 (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三)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四)有助于客户减少资本投入 (五)有助于客户进入新的市场 (六)发挥第三方物流的灵活性 三、第三方物流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 (一)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将整个物流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运作,使供应链运作如一个企业 (二)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 1. 减少成本 2. 使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 3. 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 4. 获得专业的物流咨询和物流管理 5. 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 6. 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习题: 第三方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性因素有( )等 A.建立快速反应的体系 B.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C.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D. 有助于客户减少资本投入和进入新的市场 E.解决运输衔接 答案:ABCD 单项选择题: 1.物流是关于在需要的时候,在指定的地点,得到所需的物品或用( )恰当来表示。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2.1997年PRTM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 )以上 A.2% B.5% C.10% D.15% 3.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 )领域 A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B运输、销售计划、物流、需求 C运输、销售计划、供应、需求 D运输、供应、物流、需求 4.第三方物流简称( ) A.FM B.TRM C.FPM D.TPL 多项选择题: 5.供应链的主要特征有( ) A.复杂性 B.动态性 C.垂直性 D.面向用户需求 E.交叉性 6. 第三方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性因素有( )等 A.建立快速反应的体系 B.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C.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D. 有助于客户减少资本投入和进入新的市场 E.解决运输衔接 7.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 ) A战略层面 B战术层面 C管理层面 D配送层面 E作业层面 8.供应链管理在( )方面具有新的发展趋势 A时间和速度 B质量管理 C资产生产率 D运输送达率 E客户服务 9.第三方物流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的好处有( ) A减少成本并使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 B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 C优化配送络 D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 E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10.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包括( ) A配送络的重构 B库存控制与配送战略 C供应链集成、战略伙伴及产品设计 D运输能力的安排 E信息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及顾客价值的衡量 参考答案:1.C 2.C 3.A 4.D5.ABDE 6.ABCD 7.ABE 8.ABCE 9.ABDE 10.AB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