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式“且行且珍惜”历时考察.doc
5页句式“且行且珍惜”历时考察*祁从舵**摘 要:从历时角度探讨句式“口行口珍惜”的特点、來源及其演变机制, 认为该句式行使祈使句功能,表示言者希望听者珍惜在某段经历中得Z不易的事 物,來源于近代汉语中的“且……且……”结构祈使句,在主观化动因下经类推 机制产生的关键词:且行且珍惜;主观化;类推2014年3月,马伊刑在微博上使用“且行且珍惜” 一语,后來便迅速扩散 成为网络流行语目前,对于这一流行句式的来源,以讹传讹,多不可信本文 拟对句式“且行且珍惜”进行历时考察,主耍揭示其句式演变的历程,在此基础 上对句式的來源、生成机制进行探讨一、句式的基本特点句式中的“且”是副词,起关联作用,“行”是行为动词,泛指所体验到的 某段行为事件的经历,“珍惜”为情感动词,泛指对所经历的得Z不易事物的情 感或态度,两个动词在句中做并列谓语,句式的行为主语通常不岀现月•行月.珍惜”的前而常常有背景小句,表示行为事件的前捉或理由,两者 的语义关系上表现为(主观认识或情感上)广义因果关系例如:(1) 牛市仍在,且行且珍惜2) 丢脸容易,捡起来太难,且行且珍惜3 )人之一世,旦夕变迁,唯有平安、健康、小康最好,且行且珍惜。
以上例句中,行月•珍惜”前而的小句或长或短,都是捉供珍惜某段经历 中事物的前提或理由的例(1)意思是市场上涨但仍存在风险,所以投资者在 投资小要珍惜资金例(2)意思是“演戏”中一旦“丢脸”,影响不易挽回, 所以演员要珍惜自己的艺术人生例(3)意思是人生只冇“平安、健康、小康” 最好,所以人们要好好珍惜行”和“珍惜”都是在言者意图传递下的行为,具有非自觉性(受使于言 者)、可控性的语义特征[1]34_55o如上而例句中,例(1)的“行(投资)”和“珍 惜(资金)”,例(2)的“行(演戏)”和“珍惜(艺术人生)”,例(3)的 “行(生存)”和“珍惜(平安、健康、小康)”,都是言者致使行为主语“投 资者” “演员”“人”发生的行为事件且行且珍惜”肯定前小句中所经历的 事实,强调对其中得Z不易事物的情感态度,具冇未完成性的语义特征如上而 三例都是提醒听者未完成的行为事件Searle (1979)提出指令行为的四个条件:说者断定了听者的一个未来的行 为;听者有能力实施行为;说者要听者实施行为;说者企图让听者实施行为⑵ 句式“且行且珍惜”行使指令行为,具备祈使句功能,其句式义表示:言者希望 听者做某事。
句式表达的意思是:表示言者希望听者珍惜在某段经历中得Z不易 的事物⑶二、句式的历时演进从句式“月.行月.珍惜”的演进过程来看,结构“且……且……”具冇不同的 功能用法,可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主要阶段上古汉语里,“且”具有副词的用法①,岀现了连用的形式,相当于“一•边 (而)……另一边(而)……”这样的意思,可以连接两个动词,表示两个行为 事件同时存在在句式层而上,动词具冇自主性、可控性的语义特征,句式主要 用于客观叙述事实或事理例如:(4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西汉]《管子•形势》第二)(5 )且畏且怀,君道正矣[西汉]《新书》卷六)(6)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西 汉]《吴子•应变》第五)(7 )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西汉]《史记》 卷一二)(8)(李陵)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西汉]《史记》卷一九)前三例中的“且……且……”充当条件复句的小句,表示非现实事件,其中 例(7)意谓“一方而关怀臣民,另方而再有威严,为君Z道,才算完备”;后 二例叙述现实事件,例(7)叙述黄帝为民造福的事件,“且……a……”用来 表述“一边战斗一边学习仙法”的过程,例(8)叙述李陵在战争中英勇无比的 事迹,“且……且……”用来表述“边退边战”的过程。
中古汉语里,“且……月.……”结构开始用在使令性句子里,“主观性”因 素开始渗透在句子中,所连接的两个动词具有非自主性、可控性、完成性的语义 特征,行为主语以兼语身份存在,句式基本功能仍然用于客观叙述已发生的事实9 )镇恶令且斗且共语,众并知高祖自来,人情离懈[南朝]《宋书》 卷四五)(10 )使其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且耕且守[唐]《魏书》 卷七五)(11 )令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唐]《晋书》卷二六) (12 )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人曳百年绕堂且走且打,所过处血皆遍地[唐] 《北齐书》卷一二)以上例句中的“且……且……”结构都出现在使令动词Z后,用兼语式结构 的句了陈述已发生的行为事实,例(9)的兼语是“镇恶军人与毅东来将士”, 例(10)的兼语是“其太尉侯伏侯元进”,例(11)的兼语是“淮北二力人、淮 南三万人”,例(12)的兼语是“人”值得注意的是,《晋书》处于中占汉语后期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我们从其 中捡得一例是用“且……n……”结构表示祈使语气的,言者的主观性I大I素进一 步增强,句中动词“耕”“守”貝有非口主性、可控性、未完成性的语义特征:(13 )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
今天下,不耕 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唐] 《晋书》卷一)在近代汉语里,我们发现“且……且……”结构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直 接行使祈使句功能,动词都具备祈使句的语义特征,不过仅见数例:(14 )粮莠参天剪未平,且乘孤棹且行行[五代]《罗昭谏集》卷九)(15 )百年方半日来多,且醉且吟去[利《全宋词•邓炎IJ》)(16 )且须泛澜容与,且合且离,神游意会[明]《五杂俎》卷七)就目前我们所见的语料來,句式“且行且珍惜”是在现代汉语里出现的,较 早的例句就是1993年陈道明作词的流行歌曲《且行且珍惜》从历时进程來看,句式“且行且珍惜”是现代汉语里出现的一个实体构式, 在“且……且……”结构基础上演变而來,句了的功能随主观性不断增强而变化: 一般双谓语叙述句 > 使令式双谓语结构 > 双谓语祈使句三、句式生成动因与机制由第二节分析可知认为,句式“月.行冃珍惜”演变主要是由“主观化”引起 的,主观性因素在祈使句里表现最为突出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 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说话人的视角;2)说话人的情感;3)说话人的认识。
⑷(17 )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见例7 )(18 )百年方半日来多,且醉且吟去见例15)从说话人的视角来看,例(17)是叙述句,观察视角是客观的句子主语“黄 帝”,例(18)是祈使句,观察视角是主观的言者主语,即说话人本人从说话 人的情感來看,例(17) “11战11学仙”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陈述所发生的事 件,而例(18)的“且醉且吟去”则是站在说话人木人的立场上,表现主观意图 从说话人的认识看,在例(17)中,前后小句Z间的关系反映客观事实或事理Z 间的关系,而在例(18)中,前后小句之间的关系反映说话人主观上的情感、态 度或认识尽管句式“且行且珍惜”的形成与求新求雅的心理因素、当代社会出 现的一些危机、缺失等社会因素有关㈢,但是主要动因是主观性使然句式“月.行月.珍惜”在近代汉语类似结构祈使句的基础上,由具体行为事件 的用例抽象概括为类化行为事件的用例,其语义类推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一般研 究语言历时演变机制中主要涉及句法结构类推,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语言结构演变 中侧重表现在语义演变上且……且……”用在祈使句中,随着句式主观性的 增强,表示行为事件的客观意义逐渐淡化,具体行为动词的概念意义可用泛化的 行为动词“行”表示,这样各种具体行为动词的用例可抽彖概括为类化行为动词 “行”,而且可以用情感态度动词“珍惜”来突出言者的主观情感或态度。
相比 较而言,“行”和“珍惜”比类似结构“11……且……”里具体动词的语义范围 大多了,扩展了动词内部的次范畴四、结语以上我们以网络流行句式“且行且珍惜”为考察对彖,从丿力时角度先后讨论 了句式的特点、来源及其演变机制,句式“且行且珍惜”以前面小句为依存条件, 行使祈使句功能,表示言者希望听者珍惜在某段经历中得之不易的事物该句式 來源于近代汉语中的“且……H……”结构祈使句,在主观化动因下经类推机制 产生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前后两个构块之间是否整合而成也值得进一 步考虑注解①《汉语大词典》里第14个义项解释为连词,木文“且行且珍惜”中的“且”作为副词理 解也许更贴切一些参考文献[1] 祁从舵.《祖堂集》框架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2] 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Act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162-180.[3] 祁从舵•流行句式“且V且珍惜”浅析,学语文[J], 2016 (1).[4] 沈家埴•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4).[3]汤玫英.“口行几珍惜”流行原因探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人201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