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精选.docx
18页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ZF购买(即ZF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ZF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ZF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1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商品用的产品 19.ZF转移支付:指ZF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0.个人可支配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 2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3.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2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25.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27.平衡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28.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29.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31.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34.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35.投资边际效率(MEI):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缩小的利息率的数值 36.偏好(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37.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38.加速原理: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39.投资税抵免的政策:即ZF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它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40.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41.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42.LM曲线: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并且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43.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第二版课本第552页 44.LM曲线的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第二版课本第552页 45.增加ZF支出和减税,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而减少ZF支出和增税,都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46.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47.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48.货币的投机性需求: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 49.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50.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51.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52.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53.狭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 54.广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2表示)。
55.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ZF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56.财政政策:ZF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57.货币政策:ZF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58.凯恩斯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59.古典主义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十分有效 60.挤出效应:ZF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6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产出利率 1) 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不确定上升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不确定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不确定下降 4) 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增加不确定 63.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2.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ZF采取任何行动 7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ZF审时度势而主动采取的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一些财政措施 74.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膨胀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75.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76.周期平衡预算:指ZF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7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ZF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ZF预算盈余 78.功能财政: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这种思想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 79.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 1 政府购买支出: 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政府转移支付: 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3、国民生产净值: 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费以后的余额它表示经济社会在补偿了资本存量损耗以后所生产的净产品总值 4、国民收入: 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5、个人收入: 它是指个人在纳税前得到的收入PI=国民收入-不分配的利润-企业交纳的利润税+政府的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 它是个人交纳所得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 7、投资函数: 指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8、消费函数: 是一国消费总量与决定它的变量—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通常以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9、平均消费倾向: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0、边际消费倾向: 指消费支出增加量与收入增加量之比 11、政府支出乘数: Kt=MPC*1/1=MPC 表示政府增加税收导致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比率 12、税收乘数: Kx=1/1-MPC+MPC*MPT+MPM,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起着收缩的作用 13、转移支付乘数: 指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动一个数量时,对消费支出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转移支付的变化量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17、灵活偏好: 又称为货币需求,如果用L表示,用L1表示货币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用L2表示投机余额,则L=L1+L2 18、交易偏好: 指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保留货币的动机 19、预防偏好: 在预防动机下形成的货币需求量叫做预防余额 20、投机需求: 在投机动机下形成的货币需求叫做投机余额 21、准货币: 准货币是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它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 22、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指中央银行通过贴现率的高低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达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23、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24、简单货币规则的内容: 简单货币规则的内容是稳定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并使它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一致 25 、IS曲线: 表示要使投资等于储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必须具备的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应该怎么样配合,才能保证投资与储蓄始终相等 26、 LM曲线: 表示要使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必须具备的关系;或者说,它表示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应该怎样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货币需求供给量相等。
27、总需求曲线: 实际国民收入的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28、总供给曲线: 实际国民收入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39、乘数-加速原理: 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绿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 ★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凯恩斯认为:①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②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③由于货币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④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息率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不是只考虑这些目标中的某一目标,而是要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应该说,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