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房地产开发的含钢量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840701
  • 上传时间:2018-03-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房地产开发的含钢量设计浅谈房地产开发的含钢量设计现在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方往往会提出对用钢量的限制条款,俗称“限额”设计,如何节 约钢筋,我先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一下一、影响用钢量的宏观因素:影响建筑物结构用钢量的宏观因素,首先是建筑物的体型(平面长度尺寸及长宽比、 竖向高宽比、立面形状等),其次是柱网尺寸、层高以及主要抗侧力构件所在位置等1 平面长度尺寸:即结构单元是否超长,当建筑物较长,而结构又不设永久缝时就成为超长 建筑超长建筑由于必须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它相对于非超长建筑主要对 待的仅是荷载产生的应力,其单位面积用钢量显然要多些2 平面长宽比:平面长宽比较 大 的建筑物,不论其是否超长,由于两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也即整体刚度)相差甚远, 在水平力(风力或地震)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不均匀性造成配筋不均3 竖向高宽比: 这主要针对高层建筑而言,高宽比大的建筑其结构整体稳定性肯定不如高宽比小的建筑, 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势必要设置较刚强的抗侧力构件来提高 结构的侧向刚度,这类构件的增多自然使得用钢量增多匀,使得其单位面积用钢量相对于 平面长宽比接近的建筑物要多。

      4 立面形状:这是指竖向体型的规则性和均匀性,即外挑 或内收程度以及竖向刚度有否突变等如侧向刚度从下到上逐渐均匀变化,则其用钢量就 较少,否则将增多,较典型的有竖向刚度突变的设转换层的高层建筑1、平面形状:若平面较规则、凹凸少则用钢量就少,反之则较多,每层面积相同或相 近而外墙长度越大的建筑,其用钢量也就越多,平面形状是否规则不仅决定了用钢量的多 少,而且还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劣,从这点上分析得知用钢量节约的结构其抗震性能 未必就低2、墙分布筋按构造;板筋选用高强度;梁钢筋不要过分加大;结构形式简洁3、柱网尺寸:包括柱网绝对尺寸及其疏密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楼盖梁板的结构布置 一般而言,柱网大的楼盖用钢量较多,反之虽则较少,但同时因柱数增多而使柱构件用钢 量增加,其中柱端及梁柱节点区内加密箍筋的增加量几乎占全部增加量的 50%柱网尺寸 较均匀一致不仅使结构(包括柱和梁)受力合理,而且其用钢量要比柱网疏密不一的要节 省,这点似乎不难理解4、层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层高与用钢量之间很难确定某种关系,换言之不能肯定 层高对用钢 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就柱的箍筋而言,总高度相同的建筑物,层高较小即层数较多,其 配筋量反而较多,但按单位面积摊销后其用钢量可能反而更少。

      至于跨层柱,由于其受力 的复杂性以及截面较大,用钢量一般比正常层高的柱要多5、抗侧力构件位置: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重合或靠近,或者抗侧力构件所在位置能 产生较大的 抗扭刚度,结构的抗扭效应小,因而结构整体用钢量就少,反之则多二、影响用钢量的微观因素:影响建筑物结构用钢量的微观因素主要体现在结构工程师对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上,首 先是结构布置,其次是构件的配筋构造1、竖向构件布置:有关柱网大小和疏密,基本上在建筑方案阶段已经确定,抗震墙的合 理数量及合适位置一般也在结构工种介入方案设计过程中得到确定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 就是合理地确定墙柱截面,墙柱一般是压弯构件,其配筋量在多数情况下至少是多数部位 都采用构造配筋,因此在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合理取值且满足轴压比要求的前提下,墙柱截 面不宜过大,否则用钢量将随其截面增大而增加住宅建筑的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有时为了在室内不露柱角而将柱外露,且为了立面的需要又使柱截面上下一致,这种设计 方法对于小高层(+- 层以下)住宅是可以接受的,倘若层数再多些,则采用该法肯定会增 加用钢量即使从结构受力角度看,这种设计方法也是不宜提倡的,因楼层荷载在柱位处 会产生较大偏心,尤其是角柱。

      柱截面种类不宜太多是设计中的一个原则,在柱网疏密不均的建筑中,某根柱或为数不多 的若干根柱由于轴力大而需较大截面,而建筑考虑便于装修则希望柱截面相同,此时如将 所有柱截面放大以求其统一,势必增加用钢量合理经济的做法应是对个别柱位的配筋采 用加芯柱,加大配箍率甚至加大主筋配筋率或配以劲性钢筋以提高其轴压比,从而达到控 制其截面尺寸的目的这里运用的是个别处理总比大面积增加用钢量更科学经济的道理和 做法2、利用竖向交通井道而形成的剪力墙筒体,其外围墙体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最大,而内部 墙体则贡献甚微在满足结构整体刚度的前提下,筒体内部的剪力墙不宜过多过厚和过于 零碎,否则会增加该部位墙体用钢量且对结构无大作用从施工角度看,剪力墙形成的筒 体越是完整划一,施工就越方便从受力角度看,筒体内部隔墙若设梁支承于筒体外围墙 上,从而增大外围墙的轴力避免受拉对其受力反而有利,尤其是内筒的角部处3、如果是高层建筑,墙柱截面还有一个收级问题从节省用钢量的角度出发,墙柱截面 应尽量小,只要符合 50MM 模数,几乎可以每层都收级,但从结构整体特别是从施工角度 考虑,一幢高层建筑的墙柱截面变化过于频繁、截面种类过多却不科学,这种只看局部不 顾整体、因小失大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正因如此,一幢高 100 米的高层建筑,其柱截面变 化在正常情况下应为 3-4 次即每 5-8 层变化一次,表面上虽然有悖于节省用钢量的基本 原则,但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益来看,却是必要和合理的4、水平构件布置:通常指的是楼层梁板构件, 其布置原则首先是受力传力合理,其次是 使用效果(包括视觉效果)良好,最后才是用钢量的节省,设计中不能本末倒置对于公 共建筑的楼层,如结构单元两向主轴尺寸相近,则以两向井字次梁布置;如两向主轴尺寸 相差甚大,则区分主、次框架,以典型的交梁楼盖布置,其中板跨控制在约 3 米左右,板 厚取 100MM,对于住宅建筑,在 3-4.5 米正常开间情况下,楼板厚度为 100-120MM,应 尽量增大板跨,而没必要也不应凡遇隔墙就设梁当采用高强钢筋时,应使板的配筋由内 力控制而非按构造配筋,否则将得不偿失当板跨小、布梁多时肯定用钢量会增多,而且 可能使楼面荷载多次传递,造成受力不合理5、以桩为基础的地下室底板,采用梁板结构要比采用平板式结构更可节省用钢量,本文 所指的“梁板结构”仅指柱网为整间大板的结构,如果柱网中添加了次梁,则不仅使施工更 为复杂,而且还会增加用钢量,这一点已在大量工程中得到验证。

      以竖向交通井道形成的 筒体,采用桩基础一般都形成多桩承台布桩时应使桩处于墙体下,这时承台避免受剪甚 至能抗弯,其厚度可较小,采用构造配筋率配筋则其配筋量就较少但大多情况下,布桩 无法都设在墙体下,而使承台受剪受冲切,为了满足其受剪受冲切,设计中应从加大承台 厚度或提高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着手,而不宜采用增加配筋来满足其抗剪或抗冲切要求, 否则将使用钢量大增此外,由 承台混凝土来满足抗剪抗冲切后,承台的配筋就可采用低配筋率而不应也没必要提高配筋 率6、当前流行的豪宅大面积客厅,其空间面积达 40--60 平方米,甚至更大,如此板块采用 普通混凝土平板,即使施加了预应力,其用钢量都会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板的跨度和自重 均较大大跨度由使用功能决定而无法改变,要节省用钢量,只能往“自重”上考虑,即改 变楼板的结构形式采用先进技术的现浇双向空心楼板、加轻质填充块的双向密肋楼板, 都是可以考虑的途径三、构件的配筋构造:由于设计规范中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故设计中通常都不应违反,但在符合规范规定的前 提下,仍有不少设计技巧能达到节省用钢量的目的1、柱:设计中应通过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合理确定来控制其截面尺寸和轴压比,使绝大部 分柱段都是构造配筋而非内力控制配筋,此时柱主筋就可以按规定的最小配筋率或比其略 高的配筋率选择主筋规格;至于柱箍筋的体积配筋率,由公式可以看出,采用高强度钢筋 比低强度钢筋更可节省用钢量。

      结构顶层边柱尤其是抽掉中柱的大跨度边柱,往往是大偏 心受压,其主筋配筋量由内力控制且都较大,为了降低配筋率来节省用钢量,通常采用改 变柱竖向形状的方法,如加腋如改变后仍难以承受其所承担的弯矩,有时干脆可将梁柱 顶节点设计成简支,柱中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此时的边柱也不必改变竖向形状且截面可 较小对于多层地下室中负 6 层以下的柱段,由于其抗震等级的降低可使轴压比提高,故 节省用钢量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包括:柱截面可与负 6 层保持一致而不需加大;非抗震结 构的中柱节点区由于有四向梁与之连接,其箍筋可仅沿节点周边设置矩形箍而不需设置复 合箍筋;多层及高层住宅建筑通常由于层高不大,柱主筋完全可以每两层连接一次,既减 少了竖向钢筋的接头数量,又节约了钢筋2 、梁:配筋大多由内力控制,但仍有小部分由最小配筋(箍)率控制从梁主筋最小配 筋率及梁箍筋配箍率公式中可以看出,要使梁的用钢量不太高,一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 过高,二是采用高强度钢筋,前者不仅可降低最小配筋(箍)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作为 受弯构件的梁的抗裂性能对截面宽度较小的梁,当配筋量较大时往往需要放 2--3 排 钢筋,无疑将减小梁的有效高度,因此当不影响使用或建筑空间观感时,梁宽宜略为放大, 尽量布置成单排主筋,尤其是梁截面高度不太大时,以达到节省钢筋的目的。

      跨度较大的悬臂梁,不论其承受的是均布荷载还是梁端集中荷载,其弯矩内力都是急剧下降的,因此 当面筋较多时,除角筋需伸至梁端外,其余尤其是 2 排钢筋均可在跨中切断,既节省钢筋 又方便施工, 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梁承受集中荷载处要配置附加横向钢筋(加密箍筋 及吊筋)正常结构布置的楼层梁,每一处集中荷载一般都不太大,较大者也仅为,(() 3((8$在通常情况下,仅在梁侧配置加密箍筋已经足够,若再加配吊筋则已能承受更大的 集中荷载但设计中盲目加大吊筋直径,既没必要又会造成钢材的浪费3、楼板:前面已提及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通常在 100 以上,在此条件下宜将板跨增大, 使其配筋为内力控制而非构造配筋,按此结果楼板配筋只有采用高强钢筋才能达到节省用 钢量的目的对于大跨度双向板,由于板底不同位置的内力存在差异,设计中不宜以最大 内力处的配筋贯通整跨和整宽为了节省用钢量,一般应分板带配筋, 其次当板底筋间距 为 100 或 150 时,不需将每根钢筋都伸入支座,其中约半数钢筋可在支座前切断当板面 需要采用贯通面筋时,贯通筋的配筋通常不需也不宜超过规定的最小配筋率,支座不足够 时再配以短筋,这样既符合规范规定又可节省用钢量。

      4、抗震墙:分为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两类, 前者必须按约束边缘构件配筋,后者则按 构造边缘构件配筋不管是节点区还是其余墙段,前者的配筋量均远大于后者,因此在结 构设计中严格区分抗震墙的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对钢筋用量而言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而随意扩大抗震墙的加强部位肯定会增加用钢量抗震墙如能合理地布置、截面合理取值, 其配筋多半不是内力控制配筋而是构造配筋,这样其节点区主筋、箍筋以及墙段的水平分 布筋的配筋率都可 按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配置即使因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较高而需要提高其配筋率,也 应控制在较小的幅度内,否则将大幅增加用钢量需要指出的是,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中 的箍筋配筋量也与钢筋的抗拉强度有关,因此为使其配箍直径不过大、箍筋肢距不过密, 使其配箍量不太高,宜采用高强 钢筋抗震墙中的墙段竖向分布筋通常都不是由内力控制, 其作用主要是固定水平分布筋,防止墙面出现水平收缩裂缝,故其间距通常取 200,最小直 径 8,仅需满足最小配筋率,不必随意提高其配筋量四、影响用钢量的其它因素:结构用钢量的多少还与建筑物抗震等级有关,相同的建筑物,设计 8 度抗震的肯定比 7 度抗震的用 7 度钢量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比较用钢量时应在相等或相近的条件下进 行,否则将无法得出准确答案。

      即使抗震烈度相同,相同类型的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情况和 基础型式不同,其用钢量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当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时,其基础用钢量就很 少,相反则较多,这“多”与“少”的差别有时为十几或几十个百分点,有时则可能是数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