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字塔之国——埃及[1].docx
3页金字塔之国——埃及上海市康城学校 赵琴一、教材分析《金字塔之国——埃及》是六年级上册世界分国篇的第三节内容,也是学习的第一个非洲国家,内容包括:绿色走廊、“东方伟大的航道”、古都开罗、雄伟壮观的金字塔主要突出埃及的绿色走廊——尼罗河、埃及农业的分布特点以及苏伊士运河的价值学习如何分析尼罗河的价值,对于七年级学习《黄河》与《长江》有较好地铺垫作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接触地理不足两月,读图、指图、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尚浅,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日本》和《印度》两国,对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已有所了解,但每个国家的特点不同,无法面面俱到,培养学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我校属于农村学校,70%是随迁子女,其余为地段生,多数为拆迁子女,一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知识面不够广泛,大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比较浅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增加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希望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培养学生多思考、勤思考的习惯二、教学目标1、能从海陆、大洲位置等不同角度正确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2、能在“非洲地形图”上快速准确地指认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提高读图技能;3、通过对“尼罗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探讨,加强整理信息、提取信息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苏伊士运河的作用、埃及的农业分布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四、电教媒体 Seewo电子白板5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埃及是尼罗河赐予的礼物”他有此番话语必有其道理,实际上,他是经过考察之后才下次结论当初,他带领一个团队从希腊出发前往埃及考察,假如聘请的是我们作为考察团的团员,帮助他完成埃及考察之旅二)阅读地图,描述位置活动:你能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相应的地图描述埃及的位置吗?(三)读图指图,寻找航线活动:找出从地中海坐船到印度的几条航线,并对比出最佳航线提示学生可以阅读“世界政治地图”,四人小组讨论四)景点游览,发现特点PPT出示:考察团乘船离开希腊,穿越地中海,登陆埃及最大的港口——亚历山大PPT出示:考察团继续乘船浏览其他景点(五)探尼罗河,树人地观问题1:希罗多德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游览的景点都分布在这条河的两岸而且他还告诉团员们,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考察团员们,你们能猜出他发现了什么?(PPT工农业分布图)问题2:尼罗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它流向哪里?问题3:埃及境内不可能只有这一条河流啊,为什么城市、景点、工农业不集中在其他河流两岸,而偏偏要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呢?问题4:我们国家的长江也很长很大,但我国的城市、人口和工农业不全分布在长江两岸?问题5:尼罗河带给了埃及人民财富,在沙漠中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它也被埃及人誉为“母亲河”。
但尼罗河的泛滥也给埃及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什么不利影响?师:埃及人为了防止尼罗河洪水泛滥带来的不利影响,建造了阿斯旺高坝六)完成练习,巩固知识师:通过此次考察团的埃及之旅,我们知道了埃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对于埃及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师:出示小练习聆听名人名言,揣测其中的道理,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活动:在世界地图上寻找埃及,并描述埃及的位置生1:非洲的东北部生2:埃及北面临地中海,东临红海生3:北回归线穿过埃及境内生4:利比亚东面,苏丹北面,以色列的西面小组活动:寻找最佳航线并在所给的世界地图上画出航线,说出经过的海、海峡等生1: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生2:地中海-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生3:地中海-大西洋-北冰洋-白令海-太平洋-印度洋生:欣赏亚历山大风光图片生:欣赏开罗、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风景图片学生看景点分布的位置,以及工农业分布图,探索尼罗河农业分布规律生:埃及的农业也集中分布在这条河的两岸生:(阅读非洲地形图)尼罗河的发源地为东非高原,向北注入地中海学生查看埃及地形图后回答问题生: 尼罗河很大很长学生对比埃及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对比两河的分布位置、两国的地形等,分析原因。
生:埃及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即使有河流,水量也很少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面以及生活经验,揣测尼罗河泛滥给埃及带来的不利影响生:洪水泛滥时淹没农田和家园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小练习用名言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作为希罗多德的团员一起考察埃及引导学生从大洲位置、海陆位置等不同角度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图指图,寻找最佳航线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分工合作的团结意识,同时又能提高读图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景观图与地形图相结合,引出埃及景点分布的特点教师适当的追问和反问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解疑,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我国的长江相比较,从地理位置上由远及近,将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与较为熟悉的事物相联系、相比较的能力能加强学生整理信息、提取信息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和谐观在总结部分用小练习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