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_波动光学(一)_光的干涉作业答案.doc
6页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 《大学物理Ⅱ》答题纸 第十七章 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一)图16-15en1n2n3λ1一. 选择题[ C ]1. (基础训练2)如图16-15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并且 n1<n2>n3,l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pn2e /(n1 l1) (B)[4pn1e /(n2 l1)] + p (C) [4pn2e /(n1 l1)]+ p (D) 4pn2e /(n1 l1) ★提示: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光程差为,相位差为,其中λ为真空中的波长,.[ B ]2.(基础训练6) 一束波长为l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l / 4 . (B) l / (4n). (C) l / 2 . (D) l / (2n).★提示:反射光干涉增强,则光程差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当k=1时,膜厚最小,,.[ B ]3.(基础训练8)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
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E) 向左平移 ★提示:一个牛顿环就代表一种厚度,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该厚度往中心移动,所以条纹也向中心收缩[ A ]4.(基础训练9)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提示: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θ增大1)条纹间隔为,当θ增大时,ΔL将变小;(2)当θ增大时,,某一厚度e向棱边移动,所以条纹也向棱边移动[ D ]5.(自测提高5)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处形成的圆斑为 (A) 全明.(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提示: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在接触点P处,膜厚e = 0,所以;在P点右边,,故形成暗纹;在P点左边,,所以形成明纹。
[ A ]6.(自测提高6)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 2 ( n-1 ) d. (B) 2nd. (C) 2 ( n-1 ) d+l / 2. (D) nd.(E) ( n-1 ) d.★提示:光在薄片中传播了两次,所以,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二. 填空题图16-171.(基础训练12)如图16-17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1缝上,中央明条纹将向 上 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纹O处的光程差为★提示:(1)中央明条纹为0级明纹,光程差为零覆盖云母片后,光程差为,令,得,显然,故中央明条纹在O点上方2)原中央明纹O处的光程差为.2.(基础训练15)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的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空气劈尖,用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果将该劈尖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的透明液体中,且n2>n>n1,则劈尖厚度为e的地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是.★提示:空气劈尖:光程差为;该劈尖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的透明液体中:因为n2>n>n1,附加光程差为0,所以光程差为;光程差的改变量是.3.(基础训练18)波长l=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2个明环与第5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 900 nm。
★提示:光程差为,明环所满足的条件为;第2个明环:,,;第5个明环:,,;所以厚度之差为.(或者:相邻明纹的厚度差为半个波长,所以,第2个明环与第5个明环的厚度之差为三个半波长4.(自测提高15)图a为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与一个加工过的平面一端接触,构成的空气劈尖,用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反射光干涉条纹(实线为暗条纹)如图b所示.则干涉条纹上A点处所对应的空气薄膜厚度为.★图16-30提示:暗纹满足,A点处,故A点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5.(自测提高16)如图16-30所示,两缝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媒质的折射率为n=1,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双缝上,入射角为q,则屏幕上P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提示:如图,做出斜入射平行光的波面,则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图16-326.(自测提高18)如图16-32所示,波长为l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形膜上,两劈尖角分别为q1和q2,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q1,q2,n1和n2之间的关系是★提示: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分别为,,依题意,,所以.三. 计算题1. (基础训练23) 用波长为l=600 nm的光垂直照射由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的空气劈形膜,劈尖角q=2×10-4 rad。
改变劈尖角,相邻两明条纹间距缩小了Dl=1.0 mm,求劈尖角的改变量Dq解:空气劈形膜相邻两明条纹间距为,改变劈尖角后的相邻两明条纹间距为,所以,相邻两明条纹间距缩小了可得图16-212. (基础训练25) 图16-21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400 cm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求:(1)入射光的波长2)设图中OA=1.00 cm,求在半径为OA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 解:(1)第k级明环的半径为,其中满足,,所以,得将k = 5,代入得(2)由,可得;设= OA=1.00 cm,得,所以,在半径为OA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为50.3.(自测提高1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l=55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2×10-4 m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2 m.求: (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 (2) 用一厚度为e=6.6×10-5 m、折射率为n=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1 nm = 10-9 m)解:(1) (2) 用一厚度为e=6.6×10-5 m、折射率为n=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应满足 ,即 不覆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k级明纹,有 ∴ 解得 可知:零级明纹移到原来约第70级明纹处。
4. (自测提高2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0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并且l1-l2=3l,l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D>>d),如图.求: (1) 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点的距离. (2) 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解:(1)如图所示,设,已知,P点的光程差 若P点为零级明纹中心,则,所以(2)设屏幕上k级明纹距离O点为,则该点的光程差应等于:即, 故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5. (自测提高23)在折射率n=1.50的玻璃上,镀上=1.35的透明介质薄膜.入射光波垂直于介质膜表面照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发现对l1=600 nm的光波干涉相消,对l2=700 nm的光波干涉相长.且在600 nm到700 nm之间没有别的波长是最大限度相消或相长的情形.求所镀介质膜的厚度.(1 nm = 10-9 m)解:附加光程差,所以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为薄膜的厚度)由题意知:对l1干涉相消:,对l2干涉相长:, (值同上式) 由以上两式,得,代入数值算得: 故:介质膜的厚度为:附加题】(自测提高24)如图所示,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有一小缝隙e0.现用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已知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求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的各暗环半径.空气e0e解:任意位置的光程差为:暗环所在的位置应满足:,由此可得:暗环的半径应满足:所以,k的取值:的各正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