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诗词《秋夜曲》原文译文赏析.docx
5页王维诗词《秋夜曲》原文译文赏析 《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薄弱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孤独不忍回归 【解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轻罗:轻快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薄弱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闲适,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仆人公孤独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怯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醉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孤独,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仆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现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苦痛,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仆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有,说明天气已经凉快,但还不觉严寒,给人一种凉爽之感,衬托出女仆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照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快细软的罗衣,已感到薄弱了但还不觉得严寒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仆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仆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叙述女仆人公始终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始终到夜深,仍旧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仆人公沉迷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由于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仆人公内心处的隐秘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奇妙的构思和奇怪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仆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仆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孤独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闲适,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仆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仆人公孤独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沉迷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
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展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怯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扩展阅读:诗佛王维的传奇故事 王维由于参禅悟道,在他的诗中表达了他的宗教倾向和佛教意味,所以被后世称为诗佛,而不仅仅是在诗文方面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和确定王维也是文人画的出色人才,钱钟书曾评价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与此同时他还精通音律,刻印,确实是个难得的全才 王维也是做过官的人,在那个年月有才华的人必定是要考科举的,究竟为官才是正道王维有个弟弟,他的弟弟和他一样都聪慧过人王维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由于写得一手好诗,擅长作画在京城的王公贵族中很受欢送王维的才华非常突出可以从他状元及第看出来,要考取第一名实属不易做了官之后却由于手下戏子的不慎重行为受到牵连而被贬谪在后来的做官过程中王维也有过升迁,有过调职不同于很多勤于官场的志士的是,王维后半段的职场生活都是半官半隐的,他在京城偏僻之处修了别墅,王维便与知心好友闲适拘束的过着半身在朝廷,半身隐居的安逸生活 其实在早些年王维也是一个有乐观政治理想的人,他也是有准备在官场上闯出一片作为的。
但是眼下的官场并不像他所预想的那样,政治也并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经营的最终王维的此番意志在变化无常的政局面前渐渐消沉了下来,这以后王维便走上了吃斋念佛的淡泊生活,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半官半隐在初尝了隐居生活的乐趣之后,王维更加沉迷隐居生活,他也在自己的诗中表达了自己这样的意愿 王维还经受了一次大叛乱,他也由于这次叛乱而入狱,这就是安史之乱王维后来之所以能被释放还是依靠他自己所作的思念故国的诗文和他弟弟的帮忙,王维的弟弟是朝廷的命官,他在这件事上为王维求情并恳求削籍为哥哥王维赎罪,最终朝廷将王维降职释放了,这才保得一命 王维在文学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其在政治上的成就王维的诗风格以清爽淡远,自然脱俗为主,这也和他的信仰分不开联系,王维吃斋念佛,淡泊名利,他的诗中更蕴含着深深的禅意王维的作品中山水和田园类尤其,这也和他对隐居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山水风光的宠爱亲密相关这些诗大多自然平淡而动静结合,在文字中更有层层画面跃然纸上参禅的王维也有不少超然脱俗的文字,这不仅仅是作品和文字上的升华也是王维本身心境和修养的提升 王维在去世前还留了书信给好友和亲人,这也是他看淡生死的表现王维不管是其人还是其作品都对后世有着深深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诗与画,在王维在世时就有着很大的反响和较高的评价。
王维的作品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助于我们对文学的讨论,观赏他的作品更是对情操陶冶和素养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