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文化调查报告.docx
11页淮安文化调研报告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 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 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 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淮 安的文化特色也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一、运河文化漕运以盐粮为主,而粮食和盐都是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中 华王朝的命脉所在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 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 的“运河之都”1、 水利文化淮安段大运河的开凿、治理和相关治河保运衙署的兴废过程,以 及相关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兴废过程是淮安历史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 部分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 程最多的一段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清代雍正 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2、 漕运文化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 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明、清时 漕运为最盛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 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 头文化和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
3、 淮安城市商业文化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 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明、 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 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4、 榷关文化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 在淮安设立税关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淮安税关折 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 价值5、 运河宗教文化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 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 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6、 淮安漕盐文化淮安历史上既是淮北海盐的重要产地,又是主要的集散地产 盐历史可溯至先秦,经营管理有记载的为唐代明清时的河下,清 道光后的西坝皆因是食盐的集散中心而繁荣涟水、楚州、淮阴等 地都曾有重要的盐业管理机构二、湿地文化淮安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湿地资源丰富据 统计淮淮安全市有各种鸟类共计194种、隶属l7目34科,包括大鸨、 丹顶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等珍稀鸟类。
随着淮安湿 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 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三、曲艺文化淮安人文历史深厚、曲艺文化发达,主要地方剧种是淮剧和 淮海戏除淮剧和淮海戏外,还有金湖秧歌、淮海锣鼓、提线木 偶、乡人傩、十番锣鼓、径口高跷等曲艺流传,整体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形成了淮安特有的曲艺体系1、淮剧淮剧流行于苏北盐城、淮安一带,还有宝应、兴化等扬州部分地 区,流行的地区绝大部分属当时淮安府管辖,因此定名淮剧起源于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2、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宿迁市、连 云港市及淮安市、盐城市的部分地区始于清末,先以地摊形式演出, 后搬上舞台源出于海州、沐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曲调 质朴优美,以拉魂腔见长;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早期是 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 结班发展为打地摊演出小戏,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3、淮海锣鼓淮海锣鼓又叫工鼓锣、公鼓锣,是徐淮盐连地区历史悠久的曲种 淮海锣鼓形成于晚明,自清代中叶盛行而至今不衰,是淮阴独特的一 种融说唱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深受苏北人民的喜爱。
淮海锣鼓演出形 式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演出时一人、一鼓、一锣,每逢集市日 都有民间艺人搭班演出由于其说唱道具简单,田边、场头常常见到 他们的身影,为活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4、马灯舞马灯舞是淮阴地方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传 在洪泽湖北岸方圆百里地区相传起源于汉代,流传久远,影响深远, 地域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马灯舞主要以走和跳为主,阵容大 的时候还带有队列变化,舞蹈中有“梅花阵”、“北斗七星阵”、“八 卦阵”、“十面埋伏阵”等,相传这些阵法与古代兵阵相通5、博里农民画淮安农民业余爱作画,田头地上,灶壁屋墙,随时画上几笔,内 容除传统的吉祥如意之类外,多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1949年后改 在纸上作画,逐渐发展为农民画,以楚州区博里镇为最普遍他们建 立农民画院,男女老幼从个人作画发展为画室集体作画,相互切磋技 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题材以劳动场面、丰收场景、乡村生活、 四季美景、乡情亲情为主,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四、饮食文化淮安为淮扬菜发源地,历经千年而不衰,始终贯彻这强烈而鲜明 的区域美食文化传统1、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淮安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六七千 年的“青莲岗文化”,隋唐时期,淮安地区就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 的饮食文化体系。
清朝时期,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淮安是全国 漕运、盐运的中转地和南河总督府所在地,经济空前繁荣,这促使淮安 饮食加速发展成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菜系新中国成立后,淮 扬菜用于国宴2、 种类齐全的物产资源淮菜与淮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淮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运河纵贯,湖泊星罗棋布,水渠交叉如织,以河湖时鲜为最,提供了难 以胜数的水鲜,如鱼、鳖、虾、蛆鸭、鹅、野鸭、雁等其中鱼的品 种特别多,如草、鲢、鳙、鳊、鳅、鲤等繁多的原材料配以精湛的 技艺,成就了声名远播的淮扬菜美食文化3、 别具一格的特色小吃淮安小吃久负盛名,种类繁多淮安的小吃有凉皮、凉皮面、烧 烤、肉夹馍、辣汤、馄饨、牛肉汤、牛肉包、米线、蟹黄汤包等淮 安茶馓、高沟捆蹄等久负盛名4、 风味浓郁的地方菜肴淮安已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称号游人在淮安既 可品尝到全鱼席、全羊席、长鱼席、文楼汤包、平桥豆腐、开洋蒲菜、 软兜长鱼、生炒蝴蝶片、炝虎尾、大烧马鞍桥等经典美味,又可以享 受到旺胎十三香龙虾、蟹粉鱼腐、酥皮虾蟹、洪泽湖活鱼锅贴等纯正 的乡土佳肴五、历史人文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淮河、大运河、古黄河、 苏北灌溉总渠在这里交汇。
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汉初中原南下, 武帝闽越徙淮;到东汉董卓之祸、洛阳人大举迁淮;西晋永嘉之乱, 北方士族纷纷南下避淮泗;再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 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 化的杰出代表1、 开国总理一一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 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享誉世界的外交家今淮安驸马巷有周恩来故居、桃花垠畔有周恩来纪念馆、仿西花 厅、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市区古运河北岸陈家花园为周恩来童年读书 处,又称万公馆2、 初汉三杰——韩信韩信(?一前196年):字重言,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汉 初三杰”之一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今淮安城有兴文街有胯下桥遗址、向东三华里有瓢母墓,镇淮楼 东侧有韩侯祠、韩信钓鱼台等,钓鱼台有联云:“清淮有幸,流传千 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3、 西游才子一一吴承恩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今淮安城河下古镇打铜巷有吴承恩故居,六小龄童先生兴建的 “猴王世家艺术馆”藏有美猴王的大量艺术收藏品:脸谱、道具、音 像和中外名人字画等4、 汉赋大家 枚乘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西汉辞赋大家,汉赋的开 创者之一今淮安肖湖畔有枚乘故里、河下古镇莲花街有古枚亭、枚公河、 枚里街,与韩侯钓台东西对峙皆为纪念枚氏父子5、 民族英雄一一关天培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人晚 清爱国名将、民族英雄今淮安城东街有关忠节公祠,城东乡南窑九村有关天培墓,左忠 壮公祠,古清真寺等6、 晚清全才一一刘鹗刘鹗(1857—1909):名鹗,字铁云,署名“鸿都百炼生”祖 籍江苏丹徒,生于六合,寄籍山阳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 的作者,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今淮安勺湖边地藏寺巷有刘鹗故居,藏有刘鹗弹的古琴一架、金 丝楠木围棋桌子一张、刘鹗穿的皮袄一件;城南有窦娥巷、淮安府衙 等7、 爱国志士一一李公朴李公朴(1902-1946):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生于淮 安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主义者,“七君子”之一,著名的 和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今淮安东长街朱雀桥有李公朴 故居,沈氏遂园,常州武进有李公朴故居,主要为李公朴先生结婚用 房,李公朴纪念馆等。
六、淮安名胜古迹1986年,淮安被国务院第二批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跻身 全国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古城主要名胜古迹有: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李公朴故居、刘鹗故居、吴承恩 故居及墓地、关忠节公祠、梁红玉祠堂、周阮二烈士祠、古枚里、 韩信纪念丛林、跨下桥遗址、韩信钓鱼台遗址、漂母祠、东岳庙、润 州会馆、左忠壮公祠、徐节孝祠、汪达之墓、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 新安小学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淮安烈士陵园、车轿战役烈 士陵园、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流均挤抗日将士纪念碑、横沟暴动 纪念地、御码头、湖心寺、河下镇古天兴观、二帝祠、紫霄宫、龙 兴寺和文通塔、东岳庙、古拈花寺、古清真寺、淮安基督教福音堂、 镇淮楼、龙光阁、状元楼与埋倭墩、金天德大铜钟、勺湖、万柳池、 萧湖、沈氏遂园、河下曲江园、文渠、青莲岗遗址、漕运总督署、淮 安府衙、淮安府学试院、河下淮阴驿、古“淮阴市”碑、山阳逼租碑、 小沧州与远香草堂、驸马巷、淮安古末口及“仁、义、礼、志、信” 五坝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