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敏洪把六百本名著转为情诗终抱美人归.doc
8页俞敏洪把六百本名著转为情诗 终抱美人归 2008-11-20 20:53 | (分类:默认分类)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把他从“地下工作者”转岗到地上,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
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俞敏洪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
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序。
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让人捧腹的15个英语文化陷阱 2008-11-20 08:11 | (分类:默认分类) 让人捧腹的15个英语文化陷阱 英语学习专家提醒:英语学习重在运用,要动起来, be active in your study!对于下面的这些资料,请不要仅仅是看闹热,或一时兴起,而是要重在坚持!英语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这是关于英语文化陷阱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于真实语境中来领悟其用法! 1. You have matches 最近我有一次机会登上一艘豪华游轮观光一次,我在酒吧台拿了两杯鸡尾酒回房间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后笑着说:“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说:“很抱歉,我十五年前就戒烟了,所以没有火柴。
她立刻会意到我误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点抱歉地说:“It’s a joke.” 然后,我们就相互尴尬地笑了笑,走开了事后和朋友在吃晚饭的时候聊天,我趁机向一个美国朋友请教白天的那句话,他解释说:“因为她看你两手都占着,就故意开玩笑跟你要火柴,这是个非常普通的笑话,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想问你需不需要帮忙摘自《世界日报》) 2. Turn the table 一位亲戚和妻子失和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几天前接到亲戚,说他们在走进律师楼之前,先去求助于心理和婚姻问题专家夫妇俩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了好多次,互相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猜疑、埋怨,结果化干戈为玉帛说简单也简单,就这么拯救了这场婚姻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同样也认识他们的一位美国朋友这位朋友挺激动的,连连说着“感谢上帝,感谢上帝”,她还补充了一句“He turned the table” 这话让我心里很不舒服,她是指我亲戚动粗吗?我打抱不平说:“不会,不会,他很斯文,很有绅士风度,不会以粗鲁的举动压制对方,不会以高压让对方屈从 结果,越说谁也听不懂谁看着我那一脸不快的表情,朋友突然茅塞顿开了,以另一种方法向我解释。
终于让我明白,她是说我亲戚“扭转了局面”,那 “table”和我想到的“桌子”根本无关 再说远一点,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这个短语也和“桌子”没什么关系, 它的意思是to suddenly take a position of strength or advantage that was formerly held by someone else (反败为胜,转弱为强)例如: “She played badly in the first set, but then she turned the tables on her opponent and won the match. ”(摘自《世界日报》) 3. Wearing two hats 同事朋友聚会,少不了相互介绍先生在向我介绍他的同事Larry时,说他可是个大忙人:“He is wearing two hats.” 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他根本就没戴帽子 Larry 一直以笑作答,倒是先生察言观色,知道我不懂,便帮我找台阶下原来,先生是指Larry在医院某一部门担任要职,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说Larry身兼两职,而不是真的戴了两顶帽子。
(摘自《世界日报》) 4. With a grain of salt 一天吃饭的时候,好友Allen和他的中国籍太太坐在餐桌旁大谈最近流行的一种草药,说它能包治百病 Allen 说了一句:“I’d like to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他太太笑道:“你以为它是蔬菜啊,还要加点盐再吃健康专家可没有说过要加盐Allen 愣了一下,然后大笑不已,解释道“ Take something with a grain of salt” 是“对某事有保留、持怀疑态度”的意思 原来刚才Allen 是说他对这种草药的神奇疗效表示怀疑,而不是说要“放些盐再吃” (摘自《世界日报》) 5.You are in for a treat! 这天,同事们正在讨论为我和 Rhonda 开生日 party的事情,为了尊重寿星,大家让Rhonda 和我选择一家中意的餐厅Rhonda建议去镇上一家叫做BBQ 的美国餐厅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于是就问她那里有什么特色Rhonda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的招牌菜,听得我十指大动,直咽口水,R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