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精品.doc
57页电 子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文题目: 图书管理系统 学习中心(或办学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国信安教学中心指导老师: 职 称:学生姓名: 何海霞 学 号:V06494943508专 业: 软件工程继续教育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制 网络教育学院2010年05月14日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图书管理系统任务与要求: 探讨世界各国各地图书的传统管理和电脑系统管理的区别,以及电脑系统管理图书的前景,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毕业论文时间: 2010 年 1 月 5 日 至 2010 年 5 月 20 日 共 18 周学习中心(或办学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国信安教学中心学生姓名: 何海霞 学 号:V06494943508专业: 软件工程指导单位或教研室: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国信安教学中心指导教师: 职 称: 继续教育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制 网络教育学院2010年05月14日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日 期工 作 内 容执 行 情 况指导教师签 字1月5日 至1月13日确定论文题目1月14日 至3月1日查找资料及写出大纲3月2日 至3月30日写作3月31日 至4月5日交初稿4月7日 至5月12日定稿5月13日 至5月20日正式提交论文及电子文档6月5日 答辩教师对进度计划实施情况总评 签名 年 月 日本表作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摘要在信息社会,在Internet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的特殊经营和个性化管理日趋明显网络信息企业只有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速集成,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发展知识经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为加强信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把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领域去传统的方式已不能解决图书管理过程中的沟通(Communication )、协调(Cooperation & Coordination)和控制(Control)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现代自动化系统来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分析,实现信息大范围、有控制、高效率而低成本的共享和利用,并及时主动地获取决策所需的信息以辅助决策,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迅速发展起来的图书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加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动态掌握图书各个环节的信息变更,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必须的依赖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 关键词 图书;自动化;框架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intensive society, 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and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of hote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nly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enterprise make use of various advanced management styles and technological way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 of messag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obtain, analysis and utilize information, develop the knowledge economy, can they obtain the advantages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creas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 it needs the enterprise apply technological treatment of modernized information to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urgently. The rapid developing hotel industry ,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own management level,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raise economic efficiency, it need the managers be familiar with the modif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Online room reservation has got quite ripe in technical, it is useful, and also has and enormous potential market. Online room reservation as one of the special ways of online trade, is the irreversibl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constant completion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level, online room reservation will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commercial trade.Keywords :Office automation;books;Framework目录 第一章 图书的定义和分类 2第一节 图书的定义和起源 2第二节 图书的分类 3第三节 自动化管理图书的必要性 21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22第一节 可使用技术 22(一)EJB 22(二)SSH 23(三)JSP+JDBC 24(四)JSP+JavaBean+JDBC 24(五)JSP+JavaBean+Servlet+JDBC 25(六)Hibernate+Struts 25第二节 所选技术 27第三章 具体开发方案 28第一节 模块划分 28第二节 模块实现 29(一)注册用户 29(二)会员登录 31(三)改用户信息 32(四)查看历史借阅信息 34(五)查询图书信息 36(六)图书选择 39(七)借阅图书 40(八)确认借阅信息 41第三节 类图设计 43第四节 数据词典 44第四章 系统演示 46结束语 50谢 辞 51参考文献 52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第一章 图书的定义和分类第一节 图书的定义和起源 图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
图书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广义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不过有些人认为图书一词是“河图”与“洛书”的简称“图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标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围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进一步探求“图书”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个典故上来,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和文字确实是紧密相连的古人称各种文字形态为“书体”,写字的方法为“书法”“书“字还被作为动词,当“写”讲,如“罄竹难书”、“奋笔疾书”、“大书特书”等等。
以后,“书”便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如“书信”、“文书”“刑书”、“诏书”、“盟书”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把一创文字记录都称作“书”了例如文书、书信、诏书、盟书,虽然都带有“书”字,但已不包括在图书的范围之内古文记载,其内容多是记事性质的,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其作用主要是为帮助记忆,以便需要时检查参考,其性质相当于后世的档案以后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记录的材料可以改变成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于是便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这样,图书一词便取得了较新而又较窄的意义到后来,凡不以传播经验、传授知识、供人阅读为目的的文字记录就不算图书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她运用文字来宣传思想,传播知识,同时也逐步地形成了一套书籍制度,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件又形成了一套文书制度于是,图书与档案就逐渐被区分开了 在我国古代,人们曾对图书下过不同的定义例如:从图书的内容方面出发的就有:“百氏六家,总曰书也”(《尚书·序疏》)从图书形式上出发的则认为:“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显然,这些定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不可能对以后的发展作全面的概括。
但上述定义已经正确地揭示了当时书籍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并且把“书”看作是一种特指概念,把它与原始的文字记录区别开来经过了长达数千年演变,作为图书内容的知识范围扩大了,记述和表达的方法增多了,使用的物质载体和生产制作的方法发生了多次的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图书的各种类型、著作方式、载体、书籍制度以及各种生产方式 所有这些,便促使人们对图书有了较系统而明确的概念 直到今天,图书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迟到这样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