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doc
4页>读后感读后感摘要:马克思的这篇手稿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辩证性,与其说它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倒不如说这是一部包含着辩证哲学的哲学著作.它是马克思充分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及其著作,辩证性的汲取,形成一套严密的,充满辩证的思想体系,从而达到马克思的目的:揭示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马克思关于人与劳动、社会、自然关系的相关阐述,分析了社会关系异化、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初步的提出了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简单看法在手稿中,随处可见其辩证性思想,例如,对于资本积累的后果,他提出对工人的需求增加导致工资上涨,然而,利润率的下降,分工导致生产过剩却又不得不降低工人的工资来赔偿.关键词:工资 资本的利润 辩证 分工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类书籍并不感兴趣,也并不了解马克思思想,但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有了收获.这本书主要由三个笔记组成.其中第一手稿是马克思分析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三个对象以及他们的斗争的根源—收入源泉三个对象为工人,资本家和土地占有者,他们的收入源泉分别是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
马克思认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是根本不同的三种收入,至少性质上是不同的在他看来,工资是出于同资本的利润对抗的关系中,而通过资本的利润又处于同地租的对抗关系中他把笔记本 I 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 、 《资本的利润》和《地租》 是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把“现代国民经济”即“李嘉图、穆勒等人”的观点同斯密、萨伊的观点相对照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差别是马克思的思考与笔记 1 和 2 的补充补充一《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先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补充然后以比较长篇幅论述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抛弃人的自然异化补充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补充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第三手稿”分为“私有财产和劳动”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私有财产和需要” “分工”以及“货币”五个章节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合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在私有制范围内则具有相反的意义每个人都指望是别人产生某种新的需要以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以便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享受从而陷入一种新的经济破产 ”这段话指出了在两种制度下“需要”产生的不同原因和引起的不同结果但他们同时都在强调着人类同自然的活动,经历了早期人类的敬畏自然、觉醒时期与自然斗争、工业文明时期完全征服自然的思想观念,以致当前社会我们呼吁的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感情也经历了一个敬畏、斗争、完全的占有、敬畏的过程,但我们发现无论人类与自然处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形态之下,人类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生存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和人类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最初的存在维护了自然内部的和谐关系,就如同我们常常说的生态平衡,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平衡因子,无疑人类也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
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 ,但是人类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决定了人的社会性,自然界不仅被人类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同时也作为艺术的对象,是人精神的无机界同时,作为维持人类肉体生存资料的来源,是人类无机的身体 “既然自然界既是人的无机身体,又是人的精神食粮,那么它就成了内在于人的东西因此, 人和自然应是内在合一的关系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 破坏整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因此, 人类理所当然地应该保护好自然界, 因为这也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无机身体和精神食粮, 保护好人类自身” 既然人的正常社会性的异化是打破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原因,那么社会关系的调整或许可以重新找回人与自然新的应该的平衡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是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矛盾的最好形式,也是共产主义的目的 “ 为了从根本上恢复人与自然的天然的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从源头上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这种源头就是消灭私有制,将社会化大生产公平的服务于每个劳动者,将私人占有变为公共占有,通过合理适度的生产满足每个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不是过度的从自然中攫取。
既然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就应该顺应自然自身的规律,让自然界内部的规律来调节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凭借自身的私欲对自然界为所欲为虽然,目前依靠共产主义对社会关系调整的条件尚不成熟,人类具有的生产力远远达不到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对其的要求,但马克思这种人自身社会关系异化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异化,无疑对我们现今改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目前人自身的社会关系来适应当下的自然状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劳动的异化是人类社会关系异化的结果,这种社会关系的异化伴是随着劳动产品的剩余和私有意识的产生开始的,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这种异化表现得更加突出由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只有在社会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高度统一所以,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必然影响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当这种异化最终影响到人自身生存的时候,我们还得从自身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去改善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色彩尤其是与以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较《手稿》的思想观点是不完整的但是《手稿》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关于人的本质、共产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也在以后的著作中得到贯彻和发展所以有学者认为《手稿》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
由于《手稿》对人道主义的强调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著作存在一定的思想差异 1932 年《手稿》在欧洲公开发表后引发了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对立的争论甚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抗衡的局面在我国 1979 年以前《手稿》被认为是马克思的不成熟的作品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甚至是“历史唯心主义”的1979 年《手稿》中文译本发表后中国理论界出于反思“文化大革命”对人性的践踏的需要掀起了研究《手稿》的热潮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人的异化问题、共产主义理想问题等大大推动了我国哲学界对人、实践的深入研究从文章的内容看这部手稿是经济学和哲学的手稿这至少告诉我们马克思既不是单纯地研究经济学也不是单纯地研究哲学他在探索解决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时需要对这两个领域都要进行研究手稿自问世以来近 80 年,经历了许多神奇遭遇,也担当过不少重大历史角色至今日,它还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用最多,同时又最难懂的文本之一这部著作术语新旧参差,内容庞杂,可以看作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的各种必要的思想元素开始汇集、融合,日益成长为一些新的思想,并得到了尽管还不完备、但却是较为系统的创造性发挥。
因此它有很大的思想含量和解释空间在西方现代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前苏联东欧思想界、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引起一次又一次重大的释义活动,显示出它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的学术价值通过国内外研究状态看得更清楚《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也是他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探索在此篇文章中马克思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手稿的发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是一本神奇的手稿,我们理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