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衍之研究.doc
5页吾衍之研究提要:吾衍不啻为元代一大家,尤其是其在篆刻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后世印学理论的基石,对明清篆刻影响深远历来对吾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学古编》特别是卷一的《三十五举》,对其人物本身的研究甚少即便寥寥对人物的研究中,也主要专注于横向的片段式,纵向的年谱分析还不曾出现此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对吾衍的生平做纵向的梳理,希冀可以向读者展现一个详实的吾衍生平年谱关键词:吾衍 姓名 籍贯 生卒 年谱吾衍,字子行,号竹素、竹房、贞白,别署贞白处士,自号真白居士、布衣道士,元代学者、诗人、书法家、金石家、音律家历来对吾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学古编》特别是卷一的《三十五举》,但对其人物本身的研究甚少关于吾衍的传记研究文献,对吾衍之字号、性格、著述、交游等的记录大同小异,唯对其姓氏、籍贯、生卒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其生平年谱的论述更是未有涉及今笔者着重于分析考释各家研究,希图解决这些分歧,并梳理出脉络清晰的人物生平年谱,向读者展现一个立体化的吾衍1.吾衍之姓名关于吾衍的姓氏,大致可分为姓吾名衍《浙江省人物志》、《万姓统谱》、陆友仁《闲居录·跋》、陶宗仪《辍耕录》、杨瑀《山居新话》、胡长孺《吾子行文冢铭》、雍正七年《开化县志》皆用此说。
姓郚名衍参见宋濂《郚衍传》然而据萧沉《杂说吾丘衍》,无“郚”字姓,仅限于地名,春秋時属纪邑或鲁邑(参见《太平寰宇纪》与《嘉庆一统志》二书,故宋濂所记应误姓吾名丘衍《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书画艺术辞典·篆刻卷》、《中国书学大辞典》皆用此说姓吾名邱衍吾邱衍之“邱”子,当清初避孔丘讳,改“丘”为“邱”柯劭忞《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文苑上》、《元诗选·竹房先生吾邱衍》、明陈继儒《逸民史》皆采此说姓吾名世衍 参见《竹素山房诗集》附录载顾梅山《赠吾世衍》诗姓吾丘名衍王祎《吾丘子行传》、萧沉《杂说吾丘衍》、梅谷民《吾丘子行及其生平考辩》皆用此说姓吾邱名衍等七种吾衍本人署名有“吾衍”,亦有“吾丘衍”两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杜牧《张好好诗卷》后有衍篆书“大德九年吾衍观”七字,“吾衍私印”、“布衣道士”两方印章宝颜堂秘笈本《学古编·序》及《周秦刻石音释·原序》都署名“吾丘衍”按吾衍精通小学,谙熟文字,当是不会出现这种弄混淆自己姓名的事吾衍《竹素山房诗集》有《钱良佑名记》论述其好友钱良佑之“佑”字“出于棣也”,又其《闲居录》有“秦方士徐市,又作徐福非有两名,市乃古黻字汉书未有翻切,但以声相近字音注其下,后人读市,作市廛字。
故疑福为别名也吾衍对别人的名字尚有如此之考辨,可见他绝无弄错自己名字的可能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卷》上有“吾衍私印”、“布衣道士”两方印章,根据《学古编》卷一“三十五举”第三十三举“凡名印,不可妄写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为正也·····若曰姓某私印,不可印文墨,只宜封书,亦不可回文写名印内不可着氏字,表德可加氏字,亦当详审之和第三十四举“表字印,只用二字,此为正式近人欲并加姓氏于其上,曰某氏某若作姓某父,古虽有此称,系他人美己,却不可入印人多好古,不论其原,不为俗乱可也汉人三字印,非复姓及无印字者,皆非名姓盖字印,不当用印字以乱名耳吾衍在篆刻印章上应当遵循此规则,是不会出现错误的此可直接证明其真实姓名当是姓吾名衍,确凿无误且吾衍生前之好友及弟子在为其作传和祭奠诗文中,亦多称其“吾子行”如胡长孺《吾子行文冢铭》曰“吾衍,字子行”,胡长孺是衍生前所盛称交往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应是最清楚吾衍的姓名的,不当称呼错误由此更可确定,吾衍之真实姓名定是姓吾名衍2.吾衍之籍贯关于吾衍的籍贯地,有“太末(太米、龙游)”说(胡长孺《吾子行文冢铭》、王祎《吾丘子行传》、王行《吾衍传》、《中国篆刻大辞典》)、“开化”说(《浙江省人物志》)、“石井”说(雍正七年《开化县志•文学》)、“钱塘(仁和、杭)”说(《万姓统谱》曰仁和,《西湖游览志》亦云仁和人,《钦定四库全书•明文海卷八十八•论五•杨循吉<吾子行论>》曰杭人也,宋濂《郚衍传》亦云杭人也)。
其中开化又有“华阜”、“孔阜”之分,刘高汉《博学多才的艺术大师吾丘衍》云衍为开化县华阜镇人,梅谷民《吾丘子行及其生平考辩》云衍为开化孔阜镇人那么,吾衍故里究竟是在何处呢?由《民国衢县志》上记载的《涤襟楼笔记》曰:“吾邱衍,棠村人,年十八桥寓钱塘,遂居焉”与《衢县志》曰:“吾丘衍(1268一1311),又名吾衍,字子行,号竹房、贞白,后溪棠村人十八岁时隋父(太学生)徙居钱塘生花坊”得知,吾衍非杭州人,他是出生在家乡,到18岁时才随身为太学生的父亲来到杭州侨居,故可排除吾衍为杭人的说法梅谷民取阅《吾氏家谱》为验,《吾氏家谱》载:“(吾)谓公,(姑)苏人也,初,为曹彬参军出守三衢,及南唐平,进衔‘都督’,实授三衢太守公任衢未几而卒于官,墓葬八都吾川大坟头二子流寓治南之崩坎头,渊之后十四世孙翕,娶余氏,生二子;崇、岗,岗仍居崩坎头而崇始卜居棠隐(即衢县后溪乡棠村),以宏世业,满徒居开化之石井,族大蕃衍,科第文物,复见晖映,遂称‘两浙名家’衍乃满之第十代孙据此,梅氏断言:吾丘衍为开化孔埠人(即今开化县华埠镇华民村)至于石井,现为开化县文山乡高山坞村,乃另为一地然而太未也好,龙游也好,只是范围之大小而已。
日籍学者野田悟经实地探访与文献对校,指出梅谷民所参阅之《吾氏家谱》与《续修三衢吾氏大宗谱》存在出入,结合查阅的《浙江通志·古迹十》所载吾衍条,得出吾衍老家是在今城关镇吾家弄,吾氏三大分支汉山派、石井派、开阳派都属于城关镇由此,野田认为“吾衍的故里不是太末龙游,也不是衡县上棠村,而是开化石井岭原吾衍故里的今地址是浙江省衙州市开化县城关镇解放街东面吾家弄,现在吾族后裔已不住在此处” 野田悟《吾衍与其<学古编>之研究》第30-39页以野田氏的考究勤奋之至,探访之深,吾衍为开化石井人当是确凿无疑的3.吾衍之生卒关于吾衍的生年,众说纷纭卒年一致认定为至大四年(1311)腊月,唯宋濂言是在至大三年,当是误记《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云吾衍生于宋景炎元年丙子(1276),卒于元至大四年辛亥(1311)此说与胡长孺《吾子行文冢铭》所在存在明显差异胡云“初衍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妾为子行产子数日死留五年,当至大四年秋······腊月未尽,二日甲午,子行持诗一章,暨玄绦缁笠以诣仁近别,值晨出家,留诗还绦笠子行去,不知所之按此,吾衍卒殁时当45岁,与前36岁有十年相差同样,《中国书画艺术辞典·篆刻卷》的1272—1311年,亦是错误的。
按胡长孺与吾衍之交情,可以确定吾衍卒于1311年腊月据此,可推算出吾衍生于宋度宗咸淳三年,即1267年卒于1311元至大四年腊月,享年45岁此说与梅谷民有出入,梅氏云吾衍生卒为1268—1311年,享年44岁按《式古堂书画汇考》云“宋末咸淳丁卯则正吾衍始生之时”,咸淳丁卯即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可见,梅氏所考证有误如此,便可按年代顺序,罗列出吾衍的年谱概况如下,采用倒序方式推算出吾衍的整个人生轨迹4.吾衍之年谱1311年,45岁秋,“夫微知妻处讼之逮母,母来死子行所又逮后夫,后夫复舍于子行因伪楮弊事觉,捕得言主人”腊月,受讼连累,义不受辱,持诗别仇远,投西湖而殁1308年,42岁《竹素山房诗集》载《戊申二月八日春社》云“宰肉陈平老,祈年旧礼传什花芳草外,新燕暖风前东越犹糠核,西山自管弦村民思社雨,把酒对青年戊申乃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其后有诗《戊申嘉稔》,此前一年(丁未)浙东大饥馑,吾衍作《丁未岁哀越民》按文澜阁《四库全书》载《<周秦刻石释音>原序》云“至大戊申十二月鲁郡吾丘衍序”,可知是年《周秦刻石释音》书成此外,郭畀《客杭日记》中多次提及与吾衍相交之事至大元年九月)廿八日,晴,客杭。
乡人吴君用来访汤北村访吾子行,出所作《无稽集》,皆戏谈也”,“(至大元年十月)初七日,雨,客杭~访吴子行按《四库全书·清容居士集》有“书吴子行篆书阴符经”,此集是袁桷所做《竹素山房诗集》中作“书吾子行篆书阴符经”可知此“吴子行”乃“吾子行”之别字求篆字,闲话久之,惠印色,方路遇胡石塘”,“(十月)初九日,喜晴,客杭早见郑鹏南廉访,次会柯以善,以善留三酌刘悦心、张景芳写篆字丘秀才续至,丘杭人,吾子行之高第也访吾子行,不遇”,“十九日,晴,客杭三桥早饭,饭已,见吾子行写篆字相送,仍取玉萧为予吹数阕子行隐居不仕,时能道滑稽语,亦近来罕有再到省中,乃事少见次第十一月)初二日,晴,客杭到省中领文书,取回甘结同子长见吾子行就别,次别汤北村1307年,41岁考胡长孺《吾子行文冢铭》记“初子行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妾为子行产子,数日死”,据此推算,衍成婚于40岁,妾为子行产子当是在其41岁时是年当丁未岁,《闲居录》载“元大德丁未,两浙饥,浙东为甚,越民死者殆尽,父食其子以图苟存”,吾衍作《丁未岁哀越民》诗云“越壤吴江左,州民泰伯余田莱空草莽,井色共萧疏相食能无忍,传闻信不虚。
寒沙满骸骨,掩骼意何如 1306年,40岁宛丘赵天锡为其买酒家孤女为妾事之1305年,39岁现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杜牧《张好好诗卷》后有吾丘衍篆书“大德九年吾衍观”七字及“吾衍私印”、“布衣道士”两方白文印章大德九年即1305年,是年吾衍鉴赏杜牧《张好好诗》,并题字钤印1303年,37岁《式古堂书画汇考》载“开皇兰亭本”条有“大德癸卯岁正月十一日吴兴赵孟頫得观于钱塘客舍,聊城周驰景远父观,癸卯上巳日鄞人袁裒观,鲁郡吾衍观”大德癸卯岁乃公元1303年,衍得观“开皇兰亭本”并题鉴赏字是年,作《洞山吟》并序序文云“南古社尊师,重建宗阳宫于西庑,后立玄元馆祀老子及关尹以下凡十一又於后圃累石为洞山,树梅其下山顶俯视若拥素云俾予作洞山吟歌之南古社尊师,原名杜道坚(1237—1318),字处逸,号南谷子宗阳宫,《西湖游览志》载“宗阳宫,本宋德寿宫后围也,元初毁”考赵孟頫《松雪斋集》云至元中南谷子“钦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大德七年,复被旨授杭州路道录教门高士真人既主宗阳宫,不忘旧馆,仍领升元观事先是宗阳宫毁于火,真人买山种树,以三十年为期至是,命工师伐材木,治荒芜,畚瓦砾,凡正殿讲堂坛墠廊庑真馆丈室,以次兴举。
桂栋竦其干霄,梅梁杳其架雾,丹楹刻桷,不日而成金阙玉京自天而降,造三清尊像及昊天圣容······”南古社尊师重建宗阳宫于大德七年乃1303年,前三十年,当1273年,宗阳宫被毁,与《西湖游览志》“元初毁”相吻合可知,南古社尊师俾吾衍作《洞山吟》为1303年事,时衍值37岁1302年,36岁《珊瑚網》有“极目荒虚落木中,空山人靜涧泉舂秋來不用为霖雨,留得闲云养卧龙文原”条,后有“秋清野思寄,心象外語也,仲賓畫此意,不必行楚村,疎蕪間大德六年魯郡吾衍題布衣道士”1302年为大德六年,吾衍适时36岁1300年,34岁是年当元至大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吾衍写篆书杜诗一首赠其友钱良佑《式古堂书画汇考》载《吾竹房书杜诗诸帖》云“吴人钱翼之与余交游数载,每欲得篆字而不言仆谓好事若此,岂可无片纸为相赠意今日雨作,宾朋不来,因染笔写杜诗一首,字不甚好然其意则颇有拙处,过且充数俟他日心宇清泰,别作一纸未害也大德庚子正月廿有六日赵郡吾衍书《学古编》书成,五月二十五日作序宝颜堂秘笈本《学古编》1卷,载序文“干、莫,利器也;补履者,莫能用欐梁,大材也;窒鼠穴者,莫能举故求此道,必得于此道,则达于此道矣既达矣,止斯可乎?曰: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