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docx
3页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主 题一名优秀的核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更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必备素质 结合专业特色来拓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对培养核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良好的 帮助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 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 效途径,结合专业特点,从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来 寻求培育和扩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点一、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开展以学术讲座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有 利于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一) 核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学校可以利用学术交流机会,请著名的院 士、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做讲座、报告,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科学素养以 及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 各种学术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二) 核专业目前没有专业性对口的竞赛类科技活动,只能按照目前已举办 的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做为参赛指导,以丰富的科技活动为载体,建立分层次 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包括广泛深入的科普教育、校内科普型比赛、校级比 赛、省级比赛、全国比赛、国际比赛学生通过组成各种科技创新团队,整合校 内各学院实验室平台,参加教师的各类研究项目,尽可能多的参与各类学术科技 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节 以及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数学 建模比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术科技含量, 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将开展普及性的科普科技活动和竞赛性的科技活动结合 起来,鼓励核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将组 织参加院级、校级的科技活动和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 式,我校核专业学生参加了校内各学院的普及型学术竞赛活动,在全国大学生电 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三) 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 力。
实践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现 实条件大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能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 识和科技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刻苦学习,增强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挥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的作用,把课堂、实验室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鼓励大 学生带着科研课题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能力和探索新知,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科 技创新能力的新载体和新内容二、 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一) 结合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平台的拓展,从场所、设 备和经费方面全力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提供良好的条件二) 储备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大学 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对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在科技 创新活动方向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同时由于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缺乏实际的应 用经验导致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技术缺口,因此指导教师团队的全 程参与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三、 建立令行禁止,制度严明的行文文化,加快创新人才的成长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相结合,提高学 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坚毅果敢、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相结合,与锻炼学生的管理 能力和水平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赏罚功能。
尤其是核专业,今后服务方向为国防军工单位,更需要体现极强的纪律性,这对 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规范功能充分营造这种行为文化,可以为核专业学生领会 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自觉自律的从事 科技创新工作四、 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围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表彰奖励和推免研究生等内 容,从管理、指导、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机构,学院各专业教研 室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同时结合全程导师制,全面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在教师方面,由学院根据专业和各类竞赛情况牵头,各教研室主任直接参与策划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直接管理和指导在学 生管理方面,作为全院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统筹管理的专门机构,发挥共青团的组 织宣传优势,院团委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调动广大同学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 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并积极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同时,各年级 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立项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 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术与文化氛围。
二)积极推动科研课题 的申报、立项、经费划拨、评审、验收等制度学生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和管理 可以采用申报设立专项基金的方法,专项用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 学生通过申报、答辩等形式申请基金的使用结合校外实习实践,与企业对接,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成果的商品化和成果的生产力化,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建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大学生课外科 技创新实施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学生竞赛管理办法》、 《学生竞赛奖励办法》等制度,就竞赛等级及奖励、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参与 学生加分认定及推免研究生等方面做具体的规定,规范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创新活动,进一步促进评价活动的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 动的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更具实效性同时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 科研个人和集体要进行表彰奖励,尤其要树立优秀学生中的典型代表,召开学习 交流会、报告等宣传推广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扩大影响范围, 将教师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情况纳入教师个人年终考核考评依据,得教师参与 指导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潜能进一步激发。
大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能提高自身专业 文化水平,还能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职业能力,更好的适 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