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物理高一新教材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章-运动与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pptx
32页1牛顿第一定律第四章运动与力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内容索引自主预习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重点探究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达标检测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物理生活与建模理想实验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自主预习一、理想实验的魅力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 .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_ .(2)推理结论:力 (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_ 沿 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静止在一个地方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相同永远运动下去不是同一速度同一直线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定律.三、惯性与质量三、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 ,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惯性静止质量质量即学即用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静止.( )(5)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6)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答案重点探究一、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导学探究导学探究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各个过程,哪些可以通过实验完成?哪些是推理得出的?答案答答案案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可以滚上另一斜面,是实验事实,可以通过实验完成,其余各个结论是由推理得出的,不可以用实验完成.知识深化知识深化 1.伽伽利利略略的的理理想想实实验验推推论论: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2.理理想想实实验验的的意意义义:伽利略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伽利略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填写序号即可).例例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1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图1答案解析(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是事实,是推论B.是事实,是推论C.是事实,是推论D.是事实,是推论答案导学探究导学探究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答案不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改变吗?答答案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答案知识深化知识深化 1.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例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答案解析规律总结规律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同时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 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 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C.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是伽利略一个人的研究成果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总结 出来的答案三、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导学探究导学探究(1)自行车比赛中,高速行进的自行车受到障碍物阻碍,人会向哪倒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答案向前.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2)“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所以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的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答案案不对.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地理位置无关.虽然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大,但物体的质量不变,即惯性不变.答案知识深化知识深化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的表现(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例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越难停下来,说明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汽车突然减速时,车上的人向前倾,拐弯时人会往外甩,而汽车匀速 前进时,车上的人感觉平稳,说明突然减速和拐弯时人有惯性,匀速 运动时没有惯性C.在同样大小的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D.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运动的火车上,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 跳起后,发现落回原处,这是因为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 后必定向后偏些,但因时间太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答案解析针对训练针对训练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 ,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 惯性减小为原来的C.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惯性变小答案解析达标检测1.(伽伽利利略略的的理理想想实实验验)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答案解析12345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多选)下列过程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答案解析123453.(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B.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所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D.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 一定改变答案解析123454.(对对惯惯性性的的理理解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B.运动员跑得越快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也有惯性D.汽车在刹车时才有惯性答案解析123455.(惯惯性性的的应应用用)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 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 获得大惯性B.“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 它的惯性D.自行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 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答案解析12345理想实验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实验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真实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这类陈旧观念,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海森堡在建立量子论时都用过“理想实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假设法、极限法等也是这种方法的迁移.“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不过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本课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