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自评报告-教学评价.docx
25页郑州航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专业评估材料—航空工程一学院2017年 5月 8 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自评报告一、 总体概述二、 分项自评1、 生源情况1.1招生录取情况1.1.1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该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2013 年 490 分,2014 年 519 分,2015 年 500 分,2016 年 501 分1.1. 2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河南省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2013 年 100%, 2014 年 96. 69%, 2015 年 99.23%, 2016 年 100%,平均 98.98%自评分数:8分2、 培养模式2.1培养模式2.1.1培养目标(1) 培养FI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符合程度在航空、航天、交通、兵器等部门,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 分析、以及飞行器制造和维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以及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 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维护、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专业定位:通用航空和无人机设计维护针对于上述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体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符合度。
2)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索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等方而的要求:掌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飞行器总体 设计、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等的基本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飞行器 设计与工程发展的前沿科技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发展动向,能跟踪飞行器设计的发展方向;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在飞行器设计、制造和维护领域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索质等方面的要求对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支撑度2.1. 2课程体系(1)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口动控制原理、流体力学基础、空 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工程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飞行器结构力 学、飞行力学、小型无人机设计制作实践、飞机维修实习等课程体系基本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设定,结构较为合理,与培养目标吻合度较好2) 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耍求的支持程度针对于毕业生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要求,课程的设置兼顾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强 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结 合,提倡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训练。
本专业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 专业外语阅读能力展,大力加强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设计维护为特色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应用型技 能技术人才为核心的课程建设,同时兼顾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旨在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毕 业生的能力、知识、素质等方而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支持度3) 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耍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耍求的支持程度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工程设计、飞行力学、飞行器结构设计、空气动 力学等同时,相应的安排了集中实践环节,如飞机维修实习、小型无人机设计制作实践、生产实 习等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索质等方面的培养能够起到较强的支撑 作用自评情况:良好自评分数:8. 38分2. 2培养模式改革创新2.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1) 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结合学生的培养效果,不断的对培 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不断加强培养目标、毕业生整体素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关联性、吻合度 以及支撑度,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专业定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 教材方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匹配程度,优化教材方案,尽 可能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理论教材,并逐步开展适合于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的编制工作。
总 体上从授课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实践环节:尽可能的将实践环节落实到实处,防止流于形式通过对实践效果的审视与评 估,优化实践方案,尽可能的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如将学生的生产实习从以参观学习 为主变更为动手操作为主等,取得了优异的成效2. 2.2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开设了3门双语课程,并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专业英语,放置在第5和第7学期,旨在加强学 生的英语水平,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外文资料文献的搜索阅读能力以 及专业深入理解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评情况:良好自评分数:4. 4分3、教学资源3.1专业师资基本情况3.1.1专业生师比飞设专业课程教师:赵辉(博士、教授),马高山(博士、副教授),马震宇(硕士、研究员), 王晓璐(博士、高级工程师),王毅(博士、副教授),韩非非(博士、讲师),代君(博士、讲师), 刘战合(博士、讲师),莫振伟(博士、讲师),苗楠(博士、讲师),王菁(硕士,助教),魏振伟 (硕士、工程师),王正鹤(硕士、助教),共13人学生人数:428,生师比为32.9:13.1.2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专业教师共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8人,所占比例为61.5%。
3.1.3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专业教师共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教授、副教授)有5人,所占比例为38.5%3.1. 4近四年该专业高级职称教师为该专业本科生授课情况(1) 近四年该专业教授为该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2014年以来,每年均有专业教授为本专业的本科生授课,比例为100%o(2) 近四年由该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的比例2014年以来,每年均有高级职称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共7门,5 门由高级职称教师承担;专业课共计23 H,18 H由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比例为78. 3%o3.1.5具有行业经历专任教师比例专业教师共13人,其中有5名教师(赵辉,马髙山,马震宇,王晓璐,魏振伟)有相关行业经 历,比例为38. 5亂3.1. 6中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目前此项为零自评情况:良好自评分数:8. 827分3.2专业教师科研情况3. 2.1近四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 刘战合,姬金祖,王晓璐,王菁.飞机座舱玻璃锭掺杂IT0镀膜工艺参数选择[J]・航空 工程进展,8(1):78-83, 2017(2) 贡伊明,刘战合,刘溢浪,张伟伟.时间谱方法中的高效GURES算法研究[J].航空学报,38(8):120894, 2017(3) 华杰,王晓璐,马震宇,靳秋硕.一种小型无人复合式升力飞艇的设计仿真及验证[J].飞行力学,34(3):21-25, 2016(4) 代君,王晓璐,刘战合,王菁.北斗中频信号仿真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 报,32(3):37-41, 2016(5) 代君,任淑红,王晓璐.小型无人机姿态航向参考系统信息融合算法[J].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37(1):52-55, 2016(6) 马震宇,楔环连接结构密封的试验研究,润滑与密封,39(9), 2014(7) 马震宇,头端整流雷体绕流数值模拟,机械,41 (2), 20143. 2.2近四年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情况无3. 2.3近四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赵辉•多信息融合的数控铳削颤振预防监控装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01-2017. 12)(2) 马震宇.串置式前掠翼亚音速气动特性研究与优化(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硏项目2016.01-2017. 12)(3) 刘战合•飞行器透明件光可控节能膜系设计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7.01-2018. 12)(4) 刘战合.飞机风扌当舷窗玻璃电加热膜系设计及工艺流程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 目,2017.01-2018. 12)(5) 代君.智能植保无人机(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01-2017. 12)(6) 韩非非.叶轮机械气动噪声预测及噪声控制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15. 1-2016. 12)(7) 王晓璐.基于经济性和舒适性的先进公务机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航空科学基金,2016. 10-2018. 09)(8) 王晓璐.先进公务机气动优化设计方法与流程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15. 1-2016. 12)(9) 王晓璐.FADS气动计算模型构建及测压点分布对大气参数辨识精度影响硏究(航空科学 基金,2014. 10-2016. 09)自评情况:良好自评分数:5. 625分3.3教师教研情况3. 3.1近四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数量(1) 马震宇•翼型实验对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训练[M].力学与工程应用(第15卷),2014. 08(2) 代君,王菁,王晓璐,刘战合.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航空概论”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8:169-171, 2016(3) 王晓璐,王菁,代君,刘战合.航空类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贯通建设探索研究[J]・教育 教学论坛,11:144-146, 2016(4) 王晓璐,代君,刘战合,赵辉.引导式教学方法在空气动力学课程上的应用[J].教育教 学论坛,23:170-171, 2016(5) 王晓璐,韩非非,刘战合,赵辉.空气动力学课程中引导型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践[J].高 教学刊,11:70-71, 20163. 3.2近十年教师主持编写该专业教材情况(1)马高山.《航空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5124-1219-4)⑵ 马高山.《复杂铝锂合金零件热成形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122-10996-5)⑶赵辉.《五轴联动并联机床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 马高山.《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301- 12167-2 )3. 3. 3近十年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情况无自评情况:良好自评分数:5. 25分3.4实验实践教学3. 4.1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设备編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价格(元)201411120372S通用板材成形性能试验机BCS-30D08A102498, 500. 00201411120375S网格应变测量分析系统GmasystemOSA102249, 500. 00201411120476S工控机1PC-610OSA1049, 000. 00201411120477S工控机IPC-61008A10412, 000. 00201411120478S工控机1PC-610OSA10412, 000. 00201411120348S热电偶校验装置TIIPYTC-1OSA10412, 000. 00201411120376S智能里制冷圧缩机性能测试实验装置T11RYSJ-2OSA10415, 800. 00201411120377S智能型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装置T1IRYSJ-2OSA10449, 800. 00201411120378S智能型制冷圧缩机性能测试实验装置T11RYSJ-2OSA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