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中西古典悲剧之异同——以《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为例.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63388236
  • 上传时间:2021-0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9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中西古典悲剧之异同——以《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为例关键词:《窦娥冤》;《俄狄浦斯王》;悲剧当"悲剧";这个概念传到中国后,国内许多人认同中国自古以来无悲剧的说法很显然,这是利用西方悲剧的概念来衡量的由于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经济文化背景,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两者的戏剧作品,反映到悲剧上,必然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无悲剧作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本文试以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和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为例,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悲剧结局以及悲剧技巧的使用方面人手,分析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一、悲剧题材方面的比较西方悲剧作品大多取材于英雄神话传说,很少从其同时代发生的事件中取材而在这类作品里面,又以写人物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为重点。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作品描述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作者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西方悲剧的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的主要原因还要追溯到戏剧形成之初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仪式在祭祀的过程中,合唱队唱酒神赞美歌,到后来讲述的就是酒神的神话故事再到后来,随着演员的增加,戏剧形式日益完善,将故事扩大到了酒神以外的神话传说因此,可以说,正是这些传统为日后的悲剧创作奠定了基础,成为日后悲剧创作题材选择的主导因素此外,将题材限定在神话传说的领域,一方面说明了当时人们精神方面的愚昧无知,不了解大自然,人们只能将不理解的事情归结为神的存在,当然,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英雄人物、对神话人物的崇拜和追求与西方悲剧作品不同的是,中国的悲剧作品却取材于日常老百姓的生活大多都是以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为背景,通过剧中主人公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表达作者心中的不满之情《窦娥冤》剧情就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

      流氓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剧本的高潮是窦娥上刑场,并且发出三桩誓愿的部分,这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它们分别来源于《搜神记》里东海孝妇周青的故事、《太平御览》所记"邹衍下狱六月飞雪";的传说,以及《汉书,于定国传》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在题材选择的深度和广度上,西方悲剧都不如中国悲剧那样灵活自由二、悲剧人物方面的比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下了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起卡塔西斯作用从这个定义看出,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但是摹仿的方式则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完成的,这里就可以知道,人物在整个作品中的重要性这点,无论是中国的戏剧还是西方的戏剧,都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中国悲剧在对人物的选择上面与西方戏剧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高大的英雄形象,而中国悲剧中的主人公多呈现出善良弱小的特征西方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西方戏剧诞生后,就是以悲剧题材为主,并且很快就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产生了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德斯三位悲剧诗人其实当时的剧作家已经把剧中的主人公聚焦在了上层人物的身上,直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选择悲剧主人公的原则后,便成为了后入创作悲剧时选择悲剧人物的原则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这种人名声显赫生活幸福"例如俄狄浦斯、堤厄斯忒斯以及出身于他们这样的家族的著名人物对于这样的人物,一方面,他们相信神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于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主动的位置,去争取并且去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不幸比如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忒拜国国王的儿子,身份地位是不同于普通人的但是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以后会弑父娶母的命运时,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王国,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摆脱"弑父娶母";这样不幸的命运但是,最后还是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在西方的戏剧作家眼里,悲剧是和喜剧有着严格的区分的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我们觉得,对悲剧,可以而且应当这样简单地下定义: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英国的戏剧家德莱登在《悲剧批评的基础》中也说:"构成悲剧的行为必须是伟大的行为,包含伟大的人物,以便与喜剧相区别,喜剧中的行为是琐层的,人物是微贱的在西方悲剧作家看来,之所以选择英雄高大的人物作为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因为主人公的地位与悲剧效果成正比英雄人物,因为其地位较高,只有这样的人物在突然遭遇巨大的不幸时,才能更鲜明地形成对比,其悲剧性就会显得更加惊心动魄,也更能得到观众的同情所以朱光潜说:"不可否认,人物的地位越高,随之而来的沉沦也更惨,结果也更有悲剧性";然而,中国悲剧在主人公的选择上,就与西方悲剧不同中国悲剧的主人公主要是善良弱小式的当然,形成中国悲剧主人公的性格是多方面的蓝凡先生将其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传统乐感文化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戏曲表演体制的规定、社会政治的历史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伦理道德,所以,中国悲剧的结局与西方不同,大多以大团圆结局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在当时,关汉卿这样的文人仕途上不能得志,心中的豪情壮志无处言发,只能通过手中的笔头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时,文人们大都活跃在各种演艺场所,接触更多的是来自底层的人民,深感底层人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他们将剧中的主人公定格在了下层人物的身上试图通过这些弱小善良人物的反抗,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发掘出人民的机智、勇敢、善良等品性在人物性格上,中国悲剧主人公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比如在《窦娥冤》这部作品里,从到蔡家,一直到张驴儿的步步紧逼,窦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毫无反抗能力,寄唯一希望的官府最后也破灭了,甚至最后发出这样的呼喊:"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三、悲剧技巧方面的比较虽然中西悲剧在题材选择、人物设置的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悲剧技巧的使用上面,中西悲剧则有着共同的特点巧合手法的运用《窦娥冤》的婆婆去找赛卢医要账,路上被赛卢医谋害,恰巧被路过的张驴儿父子解救当张驴儿父子到了蔡婆婆家后,看到漂亮的窦娥,心中起了坏点子,想将其占为已有,无奈窦娥不应,为了让窦娥嫁给自己,张驴儿去买药,想毒死蔡婆婆将罪嫁祸给窦娥,以此逼迫窦娥。

      恰巧的是卖药的正是当时想要谋杀蔡婆婆的赛卢医,本不想将这种毒药卖给张驴儿,但是因为张驴儿已经掌握了自己欲要杀害蔡婆婆的证据,无奈将毒药卖与张驴儿更为巧合的是在回到家后,将放有毒药的汤递与生病的蔡婆婆时,蔡婆婆却因呕吐无法下咽,将煮好的汤让与张驴儿父亲,结果导致张驴儿父亲的死亡一系列的巧合,将窦娥逼到了死亡的边缘,甚至无力反抗,真可谓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甚至在窦娥死后,来审查冤狱卷案的正是当年将自己卖与蔡婆家的亲生父亲这些无不体现出关汉卿在巧合这一手法运用上的熟练在《俄狄浦斯王》中,作者同样将巧合这一艺术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弑父娶母";时从科任托斯城出走,没想到来到了正是自己亲生父母的国家当俄狄浦斯在三岔路口与人发生矛盾时,对方恰巧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死在了三岔路口而恰巧俄狄浦斯打死的一伙人就发生在三岔路口.伊俄卡斯忒当年抛弃的婴儿左右脚跟被钉在一起,而科任托斯城牧羊人检到的孩子左右脚跟恰巧也被钉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些一系列巧合手法的运用,才使得剧情一步步往前推进此外,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这本著作中谈情节的时候,说情节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突转,另一个就是发现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突转就是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例如在《俄狄浦斯王》一剧里,信使的到来使俄狄浦斯高兴并打消他害怕娶母为妻的心理,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引起了相反的结果在《窦娥冤》一剧里,蔡婆去找赛卢医要账,被赛卢医迫害,但是却被张驴儿父子给解救了,并且请两位到家中以示感谢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料的是正是这件好事却成了窦娥受迫害的直接导火线本想到家中坐坐,但是看到漂亮的窦娥时,却起了歹心,致使接下来剧情的内容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亚里士多德则解释为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者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简单来说,主要是指人物身份的发现这点在《俄狄浦斯王》一剧中体现得很为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俄狄浦斯最后发现自己的身份,这是全剧的高潮,最后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而关汉卿的《窦娥冤》在这点上却不同,因为中国戏曲的特殊性,一开场就会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大意通过"自报家门";的形式告诉观众;而西方的戏剧作品,尤其悲剧,则保留悬念,观众只有通过不断的欣赏剧情,才能解开谜团所以在这一点上,中西悲剧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的四,结语综上所述,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经济政治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悲剧在很多方面的不同,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有共性。

      于我们而言,应该充分认识两者的差异性和共性,以便更好地发扬我国的戏曲艺术参考文献【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4.85-86【2】薛利红再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以《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为例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2015 (5):102-105【3】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4】车尔尼雪夫斯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 中卷辛未艾,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86【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309【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张隆溪,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8【7】关汉卿,等窦娥冤(元代杂剧)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2张红旺《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比较之我见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Al):98-100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