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汉语复习及考研资料.doc

220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249322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5MB
  • / 2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汉语复习及考研工具书《说文》及四大家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誉为《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1735~1815)师事戴震,戴、段二氏年辈相若,均以朴学鸣于时作《说文解字注》30卷,费时31年桂馥(1736~1805),桂氏与段玉裁生处同时,且同治说文,人称南段北桂,作《说文解字义证》50卷王筠(1784~1854),有关文字学的著作除《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外,尚有《文字蒙求》、《说文系传校录》《说文韵谱校》等书朱骏声(1788~1858)作《说文通训定声》18卷《助字辨略》解释古籍虚词的书清代刘淇著实是第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①所收单词,除同音相通者外,有 476字,较之王引之《经传释词》的160字,几乎有近3倍之多②所收的例句,除先秦两汉古书以外,下及唐诗宋词,范围广泛③所收复音词不少,甚至“等头”、“等闲”、“者边”等唐宋人常语也收了进去,约略计算有1140条刘淇不收元曲, 说“他日别为一编” 近人张相编著《诗词曲语词汇释》,是一本专讲唐宋元明诗词曲特殊语词的著作张相在《汇释》叙言中说:“助字辨略范围较《经传释词》为广,古书而外,旁及诗词,惜元曲部分,自序云别编续出,迄未见有传本”。

      足见张相的《汇释》一书,是受了刘淇的影响,而补其所未及的《辞源》、《康熙字典》、《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十三经索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传释辞》、《经籍纂诂》*写出下列作家作品:郭璞 陆法言 陆德明 陈澧 江永 桂馥 王引之 郝懿行 徐锴、徐铉*下列著作作者、朝代 ,有注疏的也要写出(26分)1、《樊川诗集注》清人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是杜牧诗集的较好注本,凡是诗中出现的名物、舆地、典故、难解的字与词语,以及有关唐朝的典章制度,全都一一详加注释,间也征引唐朝史事,以便读者寻绎诗歌本事2、《孟子正义》为焦循(里堂,1763–1820)所编著3、《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以王逸《楚辞章句》为依据4、《申鉴》是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政治、哲学论著《后汉书》本传说,荀悦志在匡辅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用,乃作《申鉴》”意为重申历史经验,供皇帝借鉴全书5卷,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 5、《华阳国志》记述中国巴蜀地区(古称华阳)历史与地理的著作东晋常璩撰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人,生卒年无考该书共12卷,是后世地方志的创始,它以地理志、编年史及人物志三者结合的形式,记述4世纪以前以益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历史与地理。

      6、《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朝地方志书辑录顾炎武编撰顾氏根据其“经世致用”观点,按明代政区分类汇集资料,从明朝地方志书中辑录有关各地民生利害,政治经济利弊,军事得失等部分而成,目的在鉴往知来全书首为舆地山川总论,次以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分区,对各地建置、赋役、屯田、水利、军事、边防、关隘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并及西域、南北少数民族地区情况7、《古韵四声考》沈氏四声考二卷 (清)纪昀撰8、《六书音韵表》《六书音韵表》清:段玉裁著、中华书局1983年1版9、《新论》桓譚新論曰揚雄作玄書以為玄者天也道也言聖賢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為本綂而因附續萬類王政人事法度故宓犧氏謂之易老子謂之道孔子謂之元而揚雄謂之玄解嘲曰知玄知黙守道之極10、《广宏明集》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唐释道宣撰道宣姓钱氏,丹徒人隋末居终南白泉寺,又迁丰德寺净业寺,至唐高宗时乃卒持戒精苦,释家谓之宣律师《唐志》载《广宏明集》三十卷,与此本合,然二十七卷以後每卷各分上下,实三十四卷也其书续梁僧祐《宏明集》而体例小殊,分为十篇:一曰归正,二曰辨惑,三曰佛德,四曰法义,五曰僧行,六曰慈济,七曰戒功,八曰启福,九曰悔罪,十曰统归每篇各为小序,大旨排斥道教,与僧祐书相同。

      11、《册府元龟》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采摭铨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诏题名《册府元龟》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由于该书征引繁富,也成为后世文人学士,运用典故,引据考证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12、《洛阳伽蓝记》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

      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3、《剑南诗稿》陆游诗词全集,共八十五卷,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四首,为纪念蜀中生活故名《经义述闻》王引之撰,清代汉学家父念孙、祖安国,皆以治名物训诂称著早年,承其家学,究心《尔雅》、《说文》、《音学五书》等,以求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嘉庆四年(1799)为进士,以优异成绩径授翰林院编修,後擢升至礼部左侍郎参与纂修《词林典故》,任实录馆、国史馆副总裁道光七年(1827),晋工部尚书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辑为《考证》十二册逝世後,諡号文简其学力主通核,不尚墨守,以文字训诂最为专精,与其父王念孙齐名,并称“高邮二王”《经义述闻》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刊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其中约有一半是记述其父王念孙的关于经义的论说,故书名曰「经义述闻」,但也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本书大多为随经文所做的训诂和校勘综观《经义述闻》全书,其要在校正古书文字和阐释文字假借两方面历来学著对《经义述闻》评价甚高该书在训诂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它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尔雅》及《尔雅注》:《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

      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据史书记载,东汉初,窦攸由于“能据《尔雅》辨豹鼠”,所以汉光武帝奖赏给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从窦攸学习《尔雅》郭璞更是把《尔雅》视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门书他说:“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但是,《尔雅》成书较早,文字古朴,加上长期辗转流传,文字难免脱落有误,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不少内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经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人,为《尔雅》作注郭璞从小就对《尔雅》感兴趣他认为旧注“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于是“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并参考樊光、孙炎等旧注,对《尔雅》作了新的注解《尔雅义疏》《尔雅义疏》 注释、研究《尔雅》的训诂学著作是清代学者郝懿行(1755-1833)为《尔雅》所作的注本。

      《尔雅》为“十三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专著,汇聚上古汉语词汇,历代学者奉为圭臬:“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摛翰者之华苑也晋郭璞《尔雅序》)秦汉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著作,形成所谓“雅学”《尔雅》注本繁多,皆未令学界满意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徵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数易其稿,历时14年成书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给《尔雅义疏》以极高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方言》汉代扬雄所撰的比较方言词汇集《方言》,作为世界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方言地理学专著,对于越来越关注语言与文化研究的现代读者来说,以前所能利用的最详最佳的注本或校本无非是钱绎的《方言笺疏》与周祖谟的《方言校笺》在我的印象中,由于钱氏《笺疏》成书于一百五十多年以前,周氏的《校笺》也已经印行了近六十年,当今的学人早就期待着有一部既能全面反映历代《方言》研究成果而又能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集大成式的校注本,以适应今后学术研究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学诚教授推出了历经 20 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以下简称《汇证》),并于 2006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刘熙《释名》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这就是《释名》字成国,北海(今山东省寿光、高密一带)人,生活年代当在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献帝建安中曾避乱至交州,《后汉书》无传,事迹不详《释名》共8卷卷首自序云: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说明刘熙撰此书的目的是使百姓知晓日常事物得名的原由或含义其27篇依次是: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所释名物典礼共计1502条虽不够完备,但已可窥见当时名物典礼之大概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所谓声训,就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则《释名》为第一书,是刘熙的独创《释名》中的声训,从训释词和被训释词的关系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即:或同音,如“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

      爾雅註疏,十卷,晉郭璞註宋邢昺疏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官至宏農太守小爾雅一卷,案漢書藝文志有小爾雅一篇無撰人名氏隋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並載李軌注小爾雅一卷通行本爾雅注三卷,宋鄭樵撰樵字漁仲莆田人居夾漈山中因以爲號又自稱西溪逸民紹興廣雅十卷,魏張揖撰内府藏本《說文解字》30卷,漢許愼撰,愼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閣祭酒是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凡14篇,合目錄1篇爲15篇,分540部,爲文9353,重文1163,註133400字推究六書之義,分部類從,至爲精密而訓詁簡質,猝不易通又音韻改移,古今異讀、諧聲諸字亦每難明,故傳本往往訛異宋雍熙三年詔徐铉、葛湍、王惟恭、句中正等重加刊定,凡字爲說文注義序例所載而諸部不見者悉爲補錄又有經典相承,時俗要用,而說文不載者,亦皆増加,别題之曰新附字其本有正體,而俗書訛變者,則辨於註中其違戻六書者,則别載卷末,或註義末備,更爲補釋,亦題臣铉等按以别之音切則一以孫愐《唐韻》爲定,以篇帙繁重,每卷各分上下,卽今所行毛晉刋本是也《說文繫傳》40卷,南唐徐鍇撰《重修玉篇》30卷,梁大同九年黄門侍郎兼太學博士顧野王撰《周秦刻石釋音》1卷,元吾邱衍撰宋淳熙中有楊文昺者著《周秦刻石釋音》一書載石鼓文、詛楚文、泰山嶧山碑,至是衍以所取瑯琊碑不類秦碑不應收入,因重加刪定,以成是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