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doc
6页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摘要: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关键词:关键词:工业革命 英国 资本主义 影响 变革正文:正文: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一、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及变革一、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及变革 (一)经济变革(一)经济变革 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最终孕育了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30-40 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前后 80 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 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 266 倍;18 世纪中叶,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 51%,进出口贸易占 25%,铁路超过 1 万公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但英国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封建制度残余的影响和重商主义束缚因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经济自由而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 斯密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就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个人利益不仅创造和维护经济机制,而且还促进了财富的增长他说:“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 他认为,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去增进社会利益,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的前提下,都应完全自由, “在他自己的方法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勤奋和资本加入对任何人或其他阶级的竞争” 为了保护竞争,斯密反对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去干预社会生活他说:“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不该注意的问题,而且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再危险也没有了” ,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 。
因此,斯密认为政府的作用就应该是一个“守夜人”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其职能应局限于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工业革命后,斯密的自由经济思变成了自由贸易政策,使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得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大超过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而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同时,工业革命也引发了英国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农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 21%,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 18 世纪的 70%下降到 1841 年的 22%,1851 年仅占 14.2%,到 19 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 50%,英国已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 (二)社会变革(二)社会变革 近代工业革命的伟大作用之一是使小生产转向大生产,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开辟了广阔前景、并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物质状况的不断改善但是,劳动者的状况能否改善,在生产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时,往往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制约,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尤为明显因为,在少数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大变革阵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消极因素,大多转嫁到了新产生的劳动者阶级—产业工人头上。
因此,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先后发生了“卢德运动” ,“斯温运动” , “宪章运动” “卢德运动”属于早期的工人运功,其目标并未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采取捣毁机器等生产设备的方式除了城市中的工人开展斗争活动之外,农民也采取类似的行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表现得最为明显和激烈的事件,就是以“斯温”的名字命名的农民捣毁农业机器运动,史称“斯温暴动” 开始于 1830 年的“斯温暴动”的结局类似与“卢德运动” ,都是以失败告终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推崇经济自由主义,提倡自由竞争,标榜个人自由,认为社会保障会导致贫困落后,只有自由竞争、自然淘汰,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因为“进化”是由科学法则决定了的,人的职责是去发现和服从这些法则,而不是干预它们所以,英国社会只存在贫民,不存在贫穷问题,而贫穷只是人们的懒惰和无能造成的自 1601 年伊丽莎白女皇颁布《济贫法》起,英国政府就开始对贫困等社会问题进行调控的最初尝试,但在这一时期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它是以旧式“惩贫”为基础的,直至以后的《新济贫法》都带有这种思想1834 年济贫法委员会带有恶意的报告说:“体力强壮的住院贫民必须经受懒汉和恶棍所望而却步的劳作和训练课程。
因此在这阶段,政府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自己在解决贫困问题中的责任,但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的济贫,表明政府在此问题上的被迫性,济贫措施通常也是应急性的权益之计,实施范围很狭窄因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我们并没有看到“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的影子19 世纪及以前的济贫法阶段,这时还称不上福利制度,只是局部、零星的救济制直到 19 世纪末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受到费边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挑战,政府才干预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改良,解决社会问题 ( (三三) )制度变革制度变革 1688 年,英国贵族发动“光荣革命” ,推翻了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 《权利法案》的通过建立起以议会为中心的新的权力结构在1701 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 在英国议会主权结构中,国王失去实权,权力控制在操纵议会多数的几十个贵族及少数几个政要手中,按 20 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的说法:英国有一个“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
国王失去了个人的权力,但国王的地位却保留下来贵族通过对议会的控制掌握政权,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亨廷顿说到:“权威的合理化和权力的集中,不仅对于统一是必要的,而且对于进步也是必要的权力的集中对于铲除旧秩序,摧毁封建特权和封建束缚,并为新社会集团的崛起和新的经济活动的发展都是必要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要想进步,就必须实行权力集中虽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扫除了封建障碍,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但是若是以工业革命为分界线,前后两个时期,事实上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所处的地位是大相径庭的在工业革命之前和早期,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基本上处于无权地位直到工业革命基本结束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才获得了选举权这一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土地贵族控制的国家政权,把维护有产者的经济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前提和依据,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正在形成的工业资产阶级认为财富是立足之本,更多的把精力放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方面,并不关心国家的治理和城市公益事业的建设,不急于取得政治上的权力工业革命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的建立,土地贵族进一步资产阶级化。
托利党与辉格党正在演变为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他们控制的议会和内阁实际上已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 三、总结三、总结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的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并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姓名:吕晓莉姓名:吕晓莉学院:护理学院学院:护理学院学号:学号:6300112026630011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