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极十三式八法与五步.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07857084
  • 上传时间:2023-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太极拳的理论很深奥,功法很完备,结构也相当严密,八法、五步合称“十三式”,就是太极拳表示的方位、运行的 劲路和有效的技击手段所谓“八法”,亦称“八劲”,即指掤、捋、挤、按、采、挒、 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它含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四正是 北、南、东、西,四隅是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正 合于后天八卦图,北掤、南捋、东挤、西按、西北采、西 南挒、东北肘、东南靠简言之,即使拳路和劲路照顾到 四面八方,而不偏向于某一处五步”,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就五 行说,前进属火,后退属水,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 属土其中又有五行生克说: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 火,火克金因此《杨谱》有“怀藏八卦,脚跐 (踏 )五行”之论,后来又有 拳家加上 "头顶太极”一说,也很有道理,太极拳本来处处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 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 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西、 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 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然 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所谓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 法试以自身为中心,站立之处属土,由此向右行,右属 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 由此向左走,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 火,此即木生火这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称此走生门,走 生门,则很顺畅,很快现在散打与武术比赛,绝大多数 参赛者都是左脚在前,固然这与个人习惯有关,但是却不 合五行步法走 ,'--kf-] 之意,很别扭,也快不起来 !现将“八法”、“五步”分述如 下,先述“八法”:1、掤劲: 掤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掤 要撑”,《十八在诀》:“掤在两臂”,《十三行功诀》:“掤 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掤的对应窍位为会阴 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刻不可 离开此劲掤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 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弹性 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 意掤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而退 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掤劲 之用,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方能奏效掤 之用有单臂掤、双臂掤之分;掤之地点,以人之关节或拗 处为好。

      掤之先,可先用引劲往后向下微诱,使其劲出而 显出焦点,再借其劲而掤发,则成功无疑发掤劲,眼睛 亦须专注,否则不能克敌2 、捋劲:捋有拉回之意,为掤劲反方向之劲捋的对应窍位为印堂 穴,属心经捋时一手沾人腕部,一手粘人肘、演示提手 上势臂,振向己之两侧偏后处捋时可用掌缘近腕处,亦可用 手掌振,视需要而定捋时应注意的是:一则方向不可用 直线,以用 30 左右之斜角为好:二则捋之前,须用掤 劲,掤则对方必起抗意,然后捋自得势功深者,掤、捋 之劲转换变化,至微至细,不但旁观不易辨明,即身受者 亦难以觉察掤 .、捋变换 ,也就是粘走相因,阴阳相济之 意捋时还要注意手要轻 (见《杨氏九诀》之“八要” ) ,并将 己身之腰腿略上升,当掤至胸口之前,人背己顺之时,即 坐腿松胯,转腰而捋发之眼神亦须注视,精神勿有一丝 懈怠3 、挤劲挤为补助掤劲之劲,是乘势前进之劲,亦可谓联合之搠 劲挤的人体之对应窍位是夹脊穴,属肝经使双手之 劲,交叉聚焦于一点,则掤的度数自然增加挤劲,是以 小臂肱部挤击对方之身体,不可过高或过低,此劲生于对 方捊己之后,有顺势之能右手挤,进右步左手挤,进 左步如不进步,则将臂伸直,对其后肩挤之。

      挤亦可用 于人靠之后挤时,不能仅用手臂之劲,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其姿势应求圆满,勿生棱角当顶悬身正,沉肩 含胸,收住尾间,上身勿向前俯,免得失去重心此劲近 于攻,与采处于相反一方,亦可用为采之预备招数挤劲 用法得当,其势甚为凌厉惟初学者,推手时大半缺少挤 劲,致使对方少了威胁4 、按劲按劲甚为巧妙,变化亦多按有按兵不动之势,有听劲之 用按的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属肺经按之劲为下掤 劲,有沉的功用在沉劲之内,含有牵动之势,可使对方 足根浮起按劲变化甚多,按而向前进,则为掤劲:按向 左右,则为捋劲;按而合之,则为挤劲:而用按得势,则 成为放劲按之特点,有粘定而不使逃脱之能:且按中又 藏有手指之功,为太极拳擒拿法之一,因而按有单按、双 按之分,以掌根为主按以顺步为得势,按中不仅有开合 之意,并要含有由上到下、由前到后之一立体圆圈,如仅 直按,既无效,又易为人所制还有,按之开合,须手足 相应,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功深者用按法,以起步为 虚,落步为实,虚为引,实为发按之时间亦需注意,不 可过快,过快易被人借劲当借腰腿之前伸,蠕蠕而动, 人必觉受制而无所施为了至于按的身形与神气的要求与 挤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论之掤、捋、挤、按,为“八法”中之四正手,有相互 为用,善于变化之妙,须下苦功夫得其真谛王宗岳《打 手歌》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可见它的重 要性其奥妙在于微微转动中,已变化劲路概括而言, 掤、捋近于走,挤、按近于粘分别而论,掤之成分大多 为运劲,捋之成分大多为蓄劲,挤之成分大多为接劲,按 之成分大多为发劲,况且又在圈内,如能将此四手练得式 式圆满,不生棱角,而且身形和顺,伸舒自如,上下相 随,内外相合,周身均能沾粘连随,感觉灵敏,毫无拙 力,则无须采用其他手法,亦能得机得势,足以应敌然 而为顾全万一越出圈外,加以补救计,那么运用四隅手是 最好的方法,它能使越出圈外之身手复归于正此四隅 手,就是采、挒、肘、靠四劲现继续分述于下5 、采劲采,可称为反方向的挤劲,即以手执人之手腕或肘部往下 沉采人体的对应窍位是性宫、肺俞两穴,属大肠经采 的效用与捋近似,欲使对方重心已向前时,乘势使其前 倾采法是由上向后下斜而采之,也非仅用手采,须用腰 腿劲加以意气而采,采如得势,能使人头昏目眩,脑部受 到震动,足根浮起,人往前冲亦可采后即发,拳式中海 底针即用采劲,后接以扇通背,也即采后随发之意。

      因此 用采劲时不可过轻,过轻易被人借劲,不采便罢,采则采 足,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采亦不能同时采两边,采两边 更易被人借力采时必须头悬身正,沉腰坐腿,含胸拔 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拳式中有抱虎归山 之转身采、野马分鬃之斜采、倒撵猴之分采等6 、挒劲挒,有挡开和转移之意人身的对应窍位是丹田穴,属脾 经挒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挒,是指两手转移对 方的动向,向斜前方或后侧方,用捋与合的惯性原理,使 劲由顺变横,形成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旋转 力,使己顺人背以击发人的方法其中亦有反关节之意 挒时要快,要干脆,要使人猝不及防挒法有挒、左挒、 正挒、反挒等拳式的野马分鬃,是典型的挒法广义的 挒,是指击劲,此与发放之劲不同,在求击中而不求击倒,用时须有开合、对衬之能拳式中用此类挒劲的很 多,如撇身捶之翻挒、栽捶之下挒、玉女穿梭之掀挒、上 步七星之合挒等等7 、肘劲肘,是小臂内屈用肘尖或肘之四周向外击发的劲人体的 对应窍位是肩井穴,属胃经肘为击人之二道防线肘较 手为短,而较手为猛,在与对方距离过近,用手不得势 时,则用肘为宜,可直攻人之要害处,利害非常发时须 与膝相合,身正顶悬,沉肩垂肘,眼神注视对方,用腰腿 向外击出。

      肘有宽、窄之分,宽指肘之四周,窄指肘尖, 宽面伤人较轻,窄面伤人较重,幸勿轻试之击法以项、 挑、拐、压为主,有拦腰肘、穿心肘、下采肘等,穿心肘 为毒手拳式中如肘底捶、翻身撇身捶、高探马、左右打 虎等均含肘法在内需要注意的是,此劲虽猛,用不得 法,亦易为人所借力8、靠劲 靠,是肩、背等部位在任何角度下向对方所发出的劲,一 般以肩为主人身的对应窍位是玉枕穴,属胆经靠多用 于比肘离人更近的时候,其势又比肘更猛如善用靠,则 身矮力小之人,可胜身高力大之人靠为击人之第三道防 线靠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之时用靠,必须顶悬 身正,肩与胯合,用腰腿劲加上意气靠击之用靠劲,先 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劲要整,目标要明确靠之种类 较多,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迎面为腹靠,转身则为 背折靠,皆以腰胯为发动之轴心如以肩靠人,须顺步插 入其裆内,斜而向下靠,不可平行而出,否则难奏效另 外,还要注意防护己之面部及臂部,必须以另一手置于用 靠之手臂肘弯处,则上可护面,下可防撅用靠之手臂,比 较安全拳式中有提手上势转白鹤亮翅时左转上步斜靠、 斜飞式之七寸靠、云手之横靠等总之,太极拳是以掤、捋、挤、按四正手为经,采、挒、 肘、靠四隅手为权,经权互用,方圆相生,为太极拳严密 的规范与结构。

      一般必先经过方圆参半的阶段,待到功夫 稍进,则四正手常显露,而四隅手愈隐微可以不常用隅 手,而不可以不善用隅手如能将隅手隐而不显,遇有空隙瑕疵,立刻出现,奇正变化,方为上乘功夫,也符合太极阴阳两仪的理论下面接着述“五步”步为全身之根,迈步的关键在于腰胯,屈伸则在于膝《太极拳经歌诀诠解》指出:“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 腰腿间求之而腰腿之间,就是胯,胯不顺,则步不正 因此,步法的正确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全身动作的圆活 与畅达一切动作的运化,均以手为先,手之根在身,身 根则在步,所以进、退、左、右、中的五种变化,非由步 动不可步能随身顺逆圆活地转动,才能达轻灵变化之 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 五种步法,五个方向,而不是五种步型或步式进、退、 左、右、中五种步法内均含有好几种步型,而且步型的名 称,各家也不统一,主要为新、旧名称的不同还须指出 的是,“五步”是一个整体,在运行、运用上多具有交叉与综 合性,不是单一说明就能明白的可以这样说,凡是前进、后退之步,无不藏有顾、盼之势,而左顾、右盼之步内,也无不含有进、退之能中定,则既稳如泰山,又可 以随时变换成前、进、顾、盼之法。

      总而言之,太极拳的 “五步”,以中定为主,中定是太极拳运作和技击的核心和根 本,而以左、右步合沾、粘,进、退步合连、随,并以轻 灵为体,沉着为用下面分别作简要的论述1 、前进此步法之中,含有弓箭步、逼步、连枝步人体的对应窍 位是会阴穴,属肾经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 看,有助于顺畅前进弓箭步为今名,即后脚尖外移约 45 度,踏实,腿略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出〜步,脚尖朝正 前方,全脚掌着地踏实,膝前弓至小腿垂直为度,身体正 向前腿的正前方如搂膝拗步等拳式旧名“ (上面,下坫面瓦 )步” ( 音店,支也),较形象、准确,因它也点明了运作之 法,旧称这是太极拳的独特步法它的运行要靠后腿的支 撑,是以足铲地而出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 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虚迈实放,即 运作轻灵,落地后沉着初练者如真能循规蹈矩,会感到 运动量很大太极拳前进之步,均原于此步逼步,乃是旧名,现不见有此名 称此步乃前进后随进之步腿必须有前之劲,进而逼 之如中架子之如封似闭便是,现之练大架子者,大都已 舍去不用连枝步,今已无此名称与练法,老架子中有 方法是两足均略下蹲,前足才出,后足即紧跟而上,前足 向前,后足外撇,两足呈 45 度。

      前足为实,后足为虚,足 尖点地如高探马穿掌便是2 、后退此步法中,只有一个半马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祖窍穴 (即印堂穴 ),属心经如欲后退,意想印堂,眼神向前下方 看,便会顺畅后退半马步为两足并立,右足退后一步, 足尖外移 45 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