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文学史(1).doc
12页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1. 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2.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3. 七月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流派意识浓厚,风格独异创作群体,以胡风文艺理论为旗帜,以诗人的激情为创作动力,在重提“五四"精神、强调“主观战争精神”上,在揭示“精神底奴役的创作"等重大命题上,都是四年代文学增添了异样的光彩作家的主体精神回应时代的魄力、时代苦难和心灵探索,构成一种激越、沉雄和悲壮的美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胡风文艺理论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探求和观察4.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5.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6. 文协: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7.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8.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9. 湖畔诗社,1922年4月成立,成员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和汪静之他们合出诗集《湖畔》,它清新质朴、大胆率真10. 浅草—-沉钟社,成员杨晦、陈炜谟、冯至和陈翔鹤,鲁迅曾称沉钟社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很久团体.”11. 语丝社,1924年10月成立于北京,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丝、孙伏园,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型范之一12. 新月社,成员徐志摩、陈源、胡适、梁实秋、闻一多新月社强调艺术的独立和尊严,砸爱思想上倾向于自由主义二、 作者与作品1. 孙犁《荷花淀》2.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 周立波《暴风骤雨》4. 茅盾《腐蚀》《霜叶红似二月天》5. 路遥《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6. 郭沫若《屈原》7. 陈白尘《升宫图》8. 张天翼《华威先生》9. 还珠楼主《天风报》《蜀山剑侠传》10. 张爱玲《沉香第一炉香》《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11. 穆旦《赞美》12.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13. 徐枕亚《玉梨魂》14.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樊家铺》15. 巴金原名李尧棠。
他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又称火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16. 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合称大河三部曲17. 老舍原名舒庆春《骆驼祥子》《四世同堂》18. 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西》《湘西散记》19. 戴望舒《我底记忆》《雨巷》20. 何其芳《预言》21. 卞之琳《断章》22. 茅盾原名沈德鸿,长篇小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23. 叶紫《丰收》24. 李金发《微雨》25.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26.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27.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28. 《赵阎王》洪深29. 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30.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31. 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32. 蒋光慈原名蒋光赤,1925年,出版《新梦》《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33. 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34. 夏衍《包身工》35. 《女神》分为三部,《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柱之花》36. 鲁迅小说集《呐喊》《仿徨》三、 填空、选择题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这篇《新青年》杂志中提出了“自主的而非的",“进步而非保守的”,“进步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行的而非虚文档”,“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主张。
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题材.2. 30年代中期形成的现代文学的三个审美空间:沦陷区文学、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3. 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以“白话”为媒介并且是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指归的4. 1915年9月15 日,有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2卷改名《新青年》)在上海创刊5. 胡适自称为文学革命“宣言”的《文学改良诌议》1917年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中高张“文学革命军”的大旗,并将胡适奉为文学革命的“急先锋”6.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1推翻雕琢的阿德贵族文学,建立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2.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3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立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7.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突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所宣示8. 胡适《尝试集》是最早出版的一部新诗集9. 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10. 1918年5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具有现代形式和现代精神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1. 胡适最早的戏剧《终生大事》12.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3. 《故事新编》,开了中国传统演史小说的新生面,是现代历史小说开山之作。
14. 郁达夫《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是三篇小说以《沉沦》为题结集出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历史上最早的留学小说集15. 零余者就是被挤出时代的没有力量把握自己命运的多余人16. 郁达夫的《沉沦》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7.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长篇小説,为促进中国现代长篇小説的成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被茅盾称为”打鼎之作"18.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19. 1918年4月,《新青年》,首创了一个”随感录”专栏.20. 语丝社的宗旨:反抗、自由、独立和美.21. 周作人发表的散文文体《美文》22. 杂文的本质是战斗,美文的本质是闲适23. 何其芳、卞之琳合出诗集《汉园集》.24. 三美主张: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绘画美(词藻的运用,视觉鲜明的色彩)、音乐美(格律诗理论的核心,音节的整齐与和谐)25. 春柳社是我国最早话剧团集26. 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成立,是中国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27. 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 殷夫、 李伟森 、 冯铿28.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看作是“女性的《沉沦》”29. 李金发诗艺术特色:摒弃了现实主义个浪漫主义,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等手法,营造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情景。
30. 现代派诗:30年登上诗坛的一大批年轻的都市诗人具有相似倾向的诗歌标志是193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现代》杂志构成了30棉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代诗作31.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2. 《南行记》是艾芜的第一部小説集33. 北京的乡土特征:静寂安闲;接近自然、田园与农村34.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桥》他是京派鼻祖.35. 五虎将:包天笑、李涵秋、徐枕亚、周瘦鹃、张恨水36. 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他与赵焕亭并称”南向北赵”37. 礼拜六派四大说部:张恨水《啼笑因缘》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38. 冯至《十四行集》,被鲁迅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39. 1943年被称为徐讦年40.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41. 中国新歌剧的一个里程碑《白毛女》42. 萧红小説艺术特点:独特的女性书写,主要表现在她的散文的小説文体上;独特的女性写作,还表现在自叙传性质的文字中;萧红作品,还有一种清丽空灵的儿童视角,在柔婉中蕴涵着忧郁悲凉;萧红独特的女性书写才华,使她的作品拥有了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
四、 简答、论述题(一)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
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二)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