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作过程的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docx
3页基于工作过程的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众所周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前,在检验医学仪器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实验的结合等大背景下,信息化时代对检验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怎样设置才能跟上时代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适应工作岗位的具有核心专业竞争力的学生呢?一、课程定位分析1.课程定位信息化社会下的检验人才必须具有三种能力:基础能力项目1:怎样选购电脑(6学时);项目2:设置个性化电脑(2学时);项目3:文件的管理(4学时);项目4:Intemet的使用(6学时);项目5:用Word撰写运动会报名通知(2学时):项目6:求职简历(4学时);项目7:制作检验设备使用说明书(4学时);项目8:毕业论文排版(4学时);项目9:制作病人通讯录(4学时);项目10:病人检验指标分析(4学时);项目11:病人复查通知单(4学时);项目12:制作"检验知识讲座";幻灯片(4学时)、项目13:制作"生日贺卡";幻灯片(4学时),项目14:制作"内科护理学";讲座幻灯片;(4学时);项目15:安全使用计算机(4学时);项目16:综合练习(4学时)。
6.学情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医学检验专业新生,他们习惯"流媒体";,喜欢使用、平板电脑认知事物,存在学业基础薄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学习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7.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为了获取更多的上机实践时间,为了更好地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获得最大化教学效果,采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结合行动导向,试用角色扮演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情境教学、讲练结合教学、分层教学法等,采用声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上机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愿学、乐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教学设计及实施以"制作生日贺卡";这节课为例,教学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步骤如下:①虚拟工作环境与工作职位,创建工作情境,提出学习任务;②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教师指导;③学生讲解或展示成果;④师生点评;⑤考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大量的上机操作时间,实现了学生高效学习、教师轻松教学的效果四、教学质量保障举措为了保障有效的教学,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1.教学资源采用的教材要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实用性、实践性,可教学也可自学,也可用于职业认证及等级考试,专业应用也可职业应用结合"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极域电子教室,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计算机中心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开放,提供更多的自学便利2.师资队伍本校计算机教师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队伍,都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相关院校,他们吸收新知识快,动手能力强,与计算机学科特点相吻合3.课程评价体系为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计算机课程采用全程化、立体化、标准化的考核方法全程化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立体化是指课堂考勤、作业、上机实验的考核,标准化由国家等级考试来体现五、课程特色与改革创新经过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色体现在以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课程内容精准对接专业需求;以真实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 "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下的翻转课堂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资格认证考核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自编教材的项目及案例更符合专业及岗位的需求,具有相近性、实用性、实践性。
当然,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学生是否能自觉学习?如何有效监控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如何合理设计制作微视频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寻解决方法,我们将为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努力参考文献:【1】罗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公共基础课设置的关系研究职教论坛,2014,(18):63-67.【2】何典,等.面向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1):137-138.【3】宋艳芳,等.我校计算机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方面的应用初探科技信息2014,(13):311.【4】梁彬,孔虹.试论21世纪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医学检验教育,2000,(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