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诊断一院实验诊断骨细胞学检测.ppt
28页第二章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骨髓检测内容一、骨髓细胞形态学二、组织(细胞)化学三、病理学检查四、细胞遗传学检查五、免疫学检查六、造血细胞培养 一、临床应用 为什么做骨髓细胞学检查?1、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 疗、疗效观察、判断预后; (白血病、再障、巨幼贫、恶组、 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2、某些血液相关疾病的协助诊断; (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亢、恶性肿瘤骨转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某些寄生虫感染疾病的明确诊断; 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阳性检出率【适应症】 1、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 2、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3、骨痛、骨破坏、紫癜、血沉明显加快…; 4、化疗后疗效观察; 5、其它: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造血祖 细胞培养、疟疾…【禁忌症】 1、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2、妊娠后期什么情况下需做骨髓细胞学检查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1、肉眼观察 血膜厚薄、颜色、油滴、骨髓小粒… 2、低倍镜观察 1)取材、涂片、染色评价;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在物镜10×下观察,成熟红细胞与所有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
增生程度大致分五级: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定义及分级 3)计数巨核细胞数量: 低倍计数,高倍分类; 4)特殊细胞: 寄生虫、转移瘤细胞、组织细胞…(三)油镜检查:观察200~500个有核细胞(计算粒红比), 进行细胞种类及发育阶段计数,计算百分比四)骨髓象分析报告: 增生程度 粒红比: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正常2~4:1 粒系形态数量 红系形态数量 淋巴细胞形态数量 巨核细胞形态数量 其它特殊细胞什么是粒红比?骨髓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细胞体积:大 小 (巨核细胞除外)2、细胞质(浆): 量:少 多 颗粒:无 有 染色:深 浅 (浆细胞除外)3、细胞核:大 小、疏松 致密、核仁有 无4、核浆比:大 小 (巨核系相反)三 血细胞发育过程种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红系巨核系单核-巨噬系淋巴系血细胞发育图示血细胞发育一般规律规律血细胞发育一般规律规律四 血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骨髓液中各系占比粒系占40%~60%红系占20%原粒<2%早幼粒<5%中幼粒<15%杆状核>分叶核嗜酸<5%嗜碱<1%晚幼粒<15%原红<1%早红<5%中红<10%晚红<10%粒红比M:E=2~4:1原巨颗粒巨幼巨产板巨裸核淋巴占20%~40%浆细胞<2%单核<4%7~35个吞噬细胞骨髓中各系细胞占比? 各类型血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分布不尽相同,且病理情况下可发生变化。
因此,利用高特异性的化学反应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代谢产物等在细胞原位做定性及半定量检查,有助于血细胞类型鉴别,进而对某些血液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发病机制研究 常用的化学染色方法有: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 酯酶染色(α-NBE) 碱性磷酸酶染色(ALP) 糖原染色(PSA) 铁染色常用化学染色方法及其主要作用?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MPO 无色联苯胺 H2O2 O2 蓝色 MPO主要存在于髓系细胞胞质,(1)原粒为阴性,早幼粒开始为阳 性,越成熟,阳性越强;(2)原单阴性,幼单及成熟单核弱阳 性;(3)红系、巨核、淋巴均阴性一)过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鉴别急粒和急淋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可协助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真红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等 NAP增高见于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急淋、再障… NAP可用阳性率和积分值来表示(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对每个阳性反应细胞按反应强度分级并计算阳性率;积分值=∑各级数*百分数)。
参考区间:阳性率 10-40%; 积分值 40-80分(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阳性1+、2+、3+、4+级为三种NSA-DCE:粒细胞酯酶,又称为特异性酯酶;α-NAE:存在与多种细胞中,又称非特异性酯酶;α-NBE:主要存在与单核细胞中,又称单核细胞酯酶 (三)酯酶染色粒系阳性不受NaF抑制单核系阳性可被NaF抑制主要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PAS是存在于胞浆中的糖类物质,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为强阳性;粒系早幼粒后越成熟阳性越强;淋巴及单核微弱阳性;幼红及成红细胞阴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阳性 恶性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增多时PAS为强阳性,非恶性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增多时为弱阳性;腺癌细胞强阳性四)糖原染色M2aM5M4L1(五)铁染色细胞外铁:骨髓中储存于幼红细 胞外骨髓基质中的铁细胞内铁:指幼红细胞中储存的 铁颗粒环形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内铁 颗粒>10颗,并环绕核 周排列成2/3圈以上。
参考范围:外铁+~++; 内铁20~40%临床意义:协助诊断铁粒幼 贫血及MDS,辅助 诊断缺铁性与非 缺铁性贫血六、细胞免疫分型 随着细胞的分化、发育,在基因调控下,细胞的免疫标志出现规律性的变化;一旦免疫标志表达异常,可能导致骨髓与血细胞功能缺陷,甚至肿瘤性改变因此,细胞免疫分析对诊断血液系统、免疫系统、肿瘤等疾病有重要诊断与治疗价值一)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免疫酶染色(二)临床应用:1.识别、分离不同系列细胞2.识别、分离不同分化阶段 细胞3.识别不同功能状态细胞4.识别不同淋巴细胞5.检测T细胞亚群6.用于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 分析7.用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 测 细胞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特点疾病类型疾病类型主要主要CDCD抗原抗原髓系CD33、CD13、CD34单核细胞CD15、CD14淋巴系CD10、CD19CD7、CD2巨核系CD41、CD42、CD61七、染色体分析(chromosome analysis) 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血液病的诊断策略一、临床表现:长期发热、出血难止、皮肤瘀斑、 贫血貌…二、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异常…全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筛查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分析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骨髓病理骨髓细胞形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