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x
36页一、 工程概况 1二、 试验段总体情况 1三、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方案、方法 3四、 创优规划、质量保证措施 18五、 雨季施工措施 21六、 安全生产 22七、 文明施工 24八、 环境保护措施 25附表1主要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览表 27附表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28附表3主要试验检测设备一览表 29附表4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框图 31附表5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32附表6质量控制流程图 33附表7工程质量创优保证体系图 34附表8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 3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S215东上线王庄大桥至善义店段大修工程是S215东上线的一段,省 道215东上线起于内黄东沟村,止于滑县上官村,公路自北向南连接安 阳、鹤壁两地市,在地区综合运输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豫北地 区南北向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在河南省的交通路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为豫北地区以及河南的经济发展、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阳S215东上线王庄大桥至善义店段,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 计行车速度80km/h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日益增大,该 段公路承担着愈加繁重的交通压力。
该段原有路面结构从上而下为:3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8cm水泥稳定碎石+ 16cm 水泥石灰稳定土+ 16cm水泥石灰稳定土,该路段自2002年建成通车以来, 近年来只是小修保养,未进行大中修改善,随着近几年交通量的增加, 特别是重型车辆的增加,使路面损坏严重,严重影响了该路的通行降 低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增加了运输成本,制约着沿线经济的发展S215东上线王庄大桥至善义店段大修工程基层主要工程量:1、 K8+070-K11+000厂拌冷再生水稳下基层18cm厚:46880m2 ;2、 K8+070-K11+000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8cm厚:46880m2二、试验段总体情况目前,我项目部路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人员、机械、材料等均已 进场,摊铺、碾压等设备已检修完好根据施工计划,我标段的水泥稳定 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结果已上报批准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在基层施工 之前,先做试验路段,待试验路段总结成果批准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 该项目设计下基层采用厂拌冷再生水稳碎石,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 上下基层除配合比不一样外,施工工序按照同样标准进行施工,所以我项 目部只做厂拌冷再生下基层的试验段,结果可供上基层使用。
在试验路段开工前,需要将铺筑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 师批准其中包括提供用于试验路段的填筑材料的资料以及施工管理、测 量、试验人员、机械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工艺操作等详细书面说明我合同段计划于 年 月 日在K11+000-K10+700段右幅完成厂拌冷再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通过试验路段主要验证 以下主要项目:(1) 、材料的松铺系数;(2) 、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水泥剂量、含水 量的合理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密 实度的检查方法3) 、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4) 、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5) 、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在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在项目部组织领导下密切配合、协 调一致,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结合自身工作范围进行检测施工人员、测 量人员要根据施工工艺,记录压实设备类型、压实遍数和松铺厚度等技 术资料,试验人员要认真检测压实后混合料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确定最 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合理性,以便在今后主体工程中作为现场控制 依据通过试验段施工以检验所采用的设备能否满足施工要求,设备配置 是否合理、组合是否达到最佳、工艺安排是否完善合理、施工参数是否 恰当、施工人员是否应该调整等,以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可靠性和 适应性。
若试验路段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则编写试验段的试验 总结,报到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行基层施工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组织1、 人员组织试验段的施工是关系后续施工能否保证质量的关键,试验段施工成立 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体负责,项目总工负责现场全面,拌和、运 输、摊铺、碾压、养生分别设专人盯岗,且现场配备主要技术管理人员2 名、施工员2名、测量员1名、试验员2名全过程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控 制和检测,另外现场配备民工12名,负责配合机械施工主要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览表见附表12、 机械组织遵照合同要求,结合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试验段的施工特点,该试验段 施工拌合设备1套、装载机1台、自卸汽车12辆、摊铺机1台、压路机2 台、水车1辆等足够数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见附表23、 测量、试验检测设备按照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需要,测量组配备全站仪、水准仪、钢尺、 3米直尺、百米绳等,试验室配备了电动击实仪、方孔筛、酸式滴定设备、 灌砂筒、200T压力机、应力环等试验检测设备,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数据真 实、准确主要试验检测设备一览表见附表34、 测量、试验控制(1) 、测量控制基层摊铺前,先测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高程。
然后直线段每10米 为一断面,每断面两点控制标高;虚铺厚度起步采用摊铺机下支垫23cm, 行走采用铝合金导梁基准线法;纵段高程、横坡采用下承层实测高程来控 制该层设计高程2) 、试验控制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配合比,我们调试了拌和设备,并试 拌混合料采用筛分法和滴定法校核级配和水泥剂量;压实度、厚度检测采 用灌砂法挖试坑检测;强度采用现场制备试件,经标准养生6天,浸泡1 天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获取了各项数据,为基层试验段施工提供了重要的 依据试验段的冷再生下基层生产配合比水泥剂量为4.0%,施工中按4.5% 控制准备工作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基层试验段的施工并在施工前验证该设备各材料计量的准确性,合格后参照配合比数据 输入自动控制系统,5、 原材料(1) 、水泥:采用安阳市中联海工生产的P .S .A 32.5水泥,其安定 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可以用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基层的施工2) 、碎石:采用中联生产的5-10哑碎石、10-20哑碎石、10-30哑 碎石和现场铣刨料经检验碎石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可 以用于冷再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
3) 、水:采用当地可饮用水6、 厂拌冷再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确定的厂拌冷再生下基层生产配合比为:水泥:碎石=4.5:100;级配:10-30mm:10-20mm:0-5mm:铣刨料=20: 20: 10: 50;最大干密度2.246g/cm3,最佳含水量6.4%具体试验审批资料后附7、 施工工艺(1) 、施工的整体思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采用场拌机铺法施工,拌和好的混合料 用自卸汽车运输至试验段,1台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设计厚 度36cm,分两层摊铺施工工艺框图见附页2) 、确定的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① 、准备下承层在铺筑前,对已经验收合格的水泥土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② 、施工放样直线段每10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边缘外设指示桩3、拌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采用WCZ500A拌和设备施工,该设备 有先进的电子称计量粒料的重量,传感器计量精度为2KG,完全符合规范 要求WCZ-500型拌和设备每小时理论产量为500吨,实际产量可达450 吨,其配料精度水泥为±1%,水为±1.5%,其他粒料为±2%,完全可以满 足工程进度和质量需要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碎石级配: 10-30mm:10-20mm:0-5mm:铣刨料=20: 20: 10: 50为依据,并在每天上料 前检测各种料的含水量,对每种料的瞬时重量进行调整,检验级配是否合 适,拌和机按照配合比出料后,检校第一盘的含水量,酌情控制加水量, 使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检验水泥剂量是否符合要求 和目测拌和的均匀性,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无粗细料离析现象。
拌 和现场配备一名试验员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和矿料级配并制作 无侧限抗压试件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各料斗配备1名工作人员, 时刻监视下料状况,不准出现卡堵现象中心站集中拌和符合以下要求:(1)分级备料在定购集料之前,对料场每种不同规格(或粒级)的 集料进行取样做筛分试验在确保能够配制符合表-1级配要求的前提下, 按筛分情况计算出每种规格集料的备料比例表1厂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级配范围孔径(mm)31.5199.54.752.360.60.075通过百分率(%)10067-9045-6829-5018-388-220-7(2)建立不同规格集料的进场验收制度,材料进场时,要有专人验收, 凡不符合规定的集料应拒收3) 拌和站场地已整平并作硬化处理,避免雨季场地坑洼、泥泞和污 染集料不同粒级的集料采取了隔离措施,分别堆放,事先计算各种不同 粒级的集料需要量,计划进料时间,并计算各种不同粒级集料所需堆放场 地的面积避免料多时互相交错,保持同一粒级集料颗粒组成无大的变化4) 细集料应设置遮雨设施,以防雨淋如果细集料在进场时含水量 过大,比较潮湿,那么,堆放之前应当进行晾晒处理5) 为避免料斗中的集料串料,料斗上口之间要用隔板隔开,同时上料用的装载机的装料斗的宽度应明显小于料斗的上口宽度。
6)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对原材料进行含水量测试并依此调试设 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达到规定要求原材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 应重新调试设备7) 拌和时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拌 和机加水装置处应有人严格管理8) 拌和配料应准确,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并应有容易控制的准确度 高的加水计量装置拌和时间宜尽量长些,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拌和时 间宜不小于1min9) 拌和时的含水量视天气情况宜较最佳含水量大0.5%-1.0%左右,以 弥补混合料在延迟时间内的水分损失,使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 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加1%之间为确保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下碾 压,增加的用水量应根据气温、风力和空气湿度经试验确定,根据集料和 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拌和站中添加的水量10) 运料车装料出厂时,为防止表层混合料受灰尘污染及含水量损失, 特别是在气温较高、阳光大和有风的气候条件下,车厢必须覆盖,并尽快 将拌和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减少水分损失,保证在容许的延迟时间 内能压实好11) 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不少于2万吨12) 每天开始搅拌前,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 配合比,加水量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同时,在充分 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 提高路面基层强度13)每天开始搅拌之后,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 随时检查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 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各种成份的配比的配合比偏差应在下列范围内:集料 ±2% 重量比水泥 -0.1%,+0.2% 重量比水 +1% 按最佳含水量表2集料级配实测值规定项 目矿料含量与级配的容许偏差4.75mm筛孔上的保存的集料±2%通过2.36mm筛孔的集料±2%通过0.075mm筛孔的集料±1.5%总之,配料准确、拌合均匀。
